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范文(精選5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好的計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 1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49人,班里男生較多,都是一些活潑好動的孩子,非常喜歡活動,因此我班以教育改革為契機,深入貫徹新的《義務教育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陽光體育活動。豐富學生課間活動,培養和熏陶學生積極、健康、和諧、合作、團結、友善和文明、高雅的藝術素質,提高課間活動的鍛煉效果,有效控制和減少課間追逐打鬧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制定科學的陽光體育實施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會鍛煉,強健體魄。
二、活動時間:
保證學生每天室外活動1小時(體育大課間30分鐘、體育課40分鐘、活動課40分鐘)
三、活動地點: 學校操場和籃球場
四、活動內容:
1、體育大課間:(1)做操。學生在操場做廣播體操。
(2)自由活動。做操后在指定的地點開展。
2、體育活動課。每周三和周五下午課外活動時間教師組織活動、安排學生開展各項活動。
五、具體措施:
1、陽光體育活動形式多種多樣:
(1)集體跑步。安排學生進行運動量適度的集體跑步。
(2)分組活動。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班體委和學生骨干的作用,進行游戲、體育趣味比賽、身體素質練習等活動。
(3)自選項目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特點與愛好,自主進行活動,如: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繩、跳皮筋、踢毽子、丟沙包、跳框框、呼拉圈等。
2、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通過體育教學,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陽光體育運動,增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在課外體育活動過程中,保證學生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證能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將學生陽光體育活動成績納入班級考核成績中。
4、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達標爭優、強健體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班喻戶曉,深入人心。
5、建立體育活動的長效機制,營造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的氛圍,形成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育人環境。建立評比表彰制度,表彰在陽光體育活動中涌現出的 “陽光少年”,把陽光體育活動真正地搞下去。
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的要求
注重對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思想上正確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是在學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共同實現“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標,大家一起動起來吧!
三、活動成員和內容
四年級全體學生
看護教師:班主任
活動內容:每天利用大課間做好課間操,每天做好兩次眼保健操,給自己定一個運動目標:
1:跳繩。
2:轉呼啦圈。
3: 踢毽子。
4、拍皮球
四、活動計劃
1、加強宣傳營造陽光體育運動的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板報、宣傳欄等各種宣傳手段,開設專題欄目,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喚起孩子們對健康的關注。
2、以體育課教學為基本平臺,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和科學健身理念的培養,把課外活動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不得挪用或擠占課外活動時間。
3、堅持教育與趣味性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寓學于樂,寓練于樂。
4、堅持大課間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積極開展中小學快樂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防止意外體育安全事故。
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逐漸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希望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實現“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標,大家一起動起來吧!
相信我們能通過這些陽光體育活動,我們能大大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五、活動安排
三月份:
1、一、二周,班級隊列隊形訓練。
2、第三、四周,跳繩比賽。(個人晉級)
四月份:
1、一、二周,常規游戲活動。(丟手絹、打沙包、等)
2、三、四周,常規運動活動。(蛙跳、單腿跳、立定跳遠等) 五月份:
1、一、二周,踢毽子比賽。(小組晉級)
2、三、四周,跳皮筋比賽。(小組晉級)
六月份:
1、一、二周,乒乓球。
2、三、四周,拍皮球。
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 3
一、設計理念
三重目標體系
基礎目標:完成《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跳繩/50米跑等基礎項目。
拓展目標:培養2項運動興趣(從籃球操、趣味田徑等6類中自選)。
隱形目標:通過團隊協作改善"屏幕時間"依賴現象。
創新性原則
時空創新:利用課間操20分鐘+下午大課間40分鐘組合。
形式創新:引入"運動積分銀行"(可兌換體育器材使用權)。
二、具體安排
第一模塊:常規活動(每日)
時間
項目
科學依據
9:20-9:40
動態拉伸+花樣跳繩
提升心肺功能(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
15:00-15:40
分級活動:
青銅組:跳房子/丟沙包。
白銀組:籃球運球接力。
黃金組:迷你障礙賽。
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
第二模塊:主題周活動(每月最后一周)。
9月:親子運動日(設計"兩人三足投籃"等協作項目)。
10月:傳統體育節(抽陀螺+踢毽子比賽)。
11月:校園吉尼斯(設立"單腳站立王"等趣味紀錄)。
三、保障措施
安全預案
場地分區管理(設置緩沖隔離帶)。
實施"運動手環監測"試點(實時預警心率異常)。
評價體系
個人:制作《我的運動護照》成長檔案。
班級:頒發"陽光向日葵"流動錦旗(結合出勤率/創新指數)。
特殊關懷
設立"彩虹加油站":為體弱學生提供定制版運動方案。
開發無聲版手勢操(照顧自閉癥兒童需求)。
四、預期成果
體質達標率提升至92%(對照上學期基線數據85%)。
形成3-5個特色課間活動案例(可推廣至全學區)。
完成《四年級運動興趣圖譜》調研報告。
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 4
一、 活動目標
健康第一:保證學生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成長。
培養興趣:通過多樣化的趣味活動,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全面發展: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協調性和靈敏性等身體素質。
健全人格:在活動中學會遵守規則、團隊合作、公平競爭和正確對待勝負,培養堅強意志和樂觀精神。
二、 活動時間與地點
時間:每周一至周五(天氣惡劣時改為室內活動)
上午:大課間活動(25-30分鐘)
下午:課后體育活動/社團活動(40-60分鐘)
地點:學校操場、體育館、空曠場地
三、 活動內容安排(遵循多樣性、趣味性、安全性原則)
本學期按月度設定主題,每周循環開展不同項目:
月份 月度主題 每周活動示例 所需器材
3月/9月 奔跑吧,春天/秋天!
(以跑、跳為主,恢復體能)
1. 快樂跑酷:繞障礙慢跑、變速跑。
2. 跳繩大比拼:個人計時跳、集體長繩“8”字跳。
3. 趣味接力賽:迎面接力、運物接力、兩人三足。 標志桶、跳繩、接力棒
4月/10月 球類初體驗
(感受不同球類運動的樂趣)
1. 小足球:帶球繞桿、趣味點球大戰。
2. 小籃球:原地運球、投籃游戲(降低籃筐高度)。
3. 軟式排球:墊球游戲、過網傳球。 小足球、小籃球、軟式排球
5月/11月 傳統游戲與體能挑戰
(弘揚傳統,鍛煉綜合體能)
1. 傳統游戲日:跳房子、踢毽子、滾鐵環。
2. 體能循環賽:設置俯臥撐(跪姿)、仰臥起坐、障礙爬行等站點循環練習。
3. “毛毛蟲”競走:團隊協作游戲。 粉筆、毽子、鐵環、墊子
6月/12月 趣味拓展與團隊合作
(強調團隊精神和策略)
1. “旋風跑”:小組持長桿協同繞樁跑。
2. “螞蟻搬家”:團隊運球或運送物資比賽。
3. 放松與拉伸:學習簡單的.靜態拉伸動作,搭配舒緩音樂。 長桿、體操墊、各種球類
四、 安全注意事項
準備與放松:每次活動前必須進行5分鐘熱身運動(如關節環繞、慢跑、拉伸),活動后必須進行放松整理。
著裝要求:要求學生穿著運動服和運動鞋,禁止穿牛仔褲、裙子和涼鞋參加活動。
安全檢查:活動前老師需檢查場地和器材安全,清除危險物品。
量力而行:密切關注學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立即停止活動,安排在旁休息。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不進行超負荷運動。
紀律教育:教育學生遵守活動規則,聽從指揮,避免打鬧和沖撞,培養安全意識。
五、 評價與激勵方式
過程性評價:主要觀察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合作精神和進步程度,而非單純追求名次和成績。
展示與鼓勵:
每月評選“體育之星”、“進步之星”、“合作之星”。
在學期中或末舉辦“陽光體育趣味運動會”,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增加集體榮譽感。
通過學校公眾號、班級墻報等展示學生的活動風采。
四年級陽光體育活動的計劃 5
一、 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鍛煉一小時,有效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本計劃針對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性強、處于身體素質發展敏感期的特點,以“健康、快樂、成長”為宗旨,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并在活動中錘煉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加強團隊合作精神。
二、 活動目標
體質健康目標:通過系統鍛煉,有效發展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顯著提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
技能發展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跑、跳、投等基本運動技能,并接觸和體驗多種球類(如籃球、足球、軟式排球)和傳統體育游戲的'基本玩法。
興趣培養目標:營造濃厚的體育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體驗中感受體育的魅力,激發內在運動興趣,變“被動參與”為“主動鍛煉”。
社會適應目標: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協作、勇于拼搏、正確對待勝負的優良品質,增強集體榮譽感。
三、 活動時間與地點
主要時間:
大課間活動:每日上午第二節課后,時長25-30分鐘。
體育與健康課:按照課程計劃,每周3課時。
課后延時服務:每周安排1-2次專項體育活動或社團活動,時長40-60分鐘。
活動地點:學校田徑場、籃球場、體育館、風雨操場及指定空曠區域。
四、 活動內容與安排(月度主題式)
本計劃采用月度主題形式,保持活動的新鮮感和系統性。
九月(適應性恢復與基礎體能月)
內容:以恢復性、基礎性活動為主。包括隊列隊形練習、韻律操、慢跑、趣味追逐游戲、簡單的跳繩(并腳跳、交換跳)。
目的:幫助學生從假期狀態過渡,恢復體能,為新學期體育活動打好基礎。
十月(奔跑與跳躍月)
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跑跳練習。如:障礙跑、接力跑、變向跑;立定跳遠、蛙跳、單雙腳跳房子、跳長繩。
目的:重點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性和下肢力量,提升協調性。
十一月(球類體驗月)
內容:引入基礎球類技能。籃球:原地運球、傳球、投籃游戲;足球:帶球繞桿、腳內側傳球、趣味射門;軟式排球:下手墊球、上手傳球游戲。
目的:讓學生體驗不同球類運動的樂趣,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發現興趣點。
十二月/一月(傳統游戲與團隊協作月)
內容:開展傳統民間體育游戲和團隊項目。如:踢毽子、滾鐵環、“8”字跳長繩、拔河、兩人三足跑、團隊接力賽。
目的:弘揚傳統文化,重點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每月穿插內容:每周安排一次身體素質循環練習(如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平板支撐等)和放松拉伸活動。
五、 安全保障措施
安全教育:活動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強調紀律,使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
準備與放松:每次活動前必須組織充分的熱身運動(5-8分鐘),活動后必須做整理放松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場地器材檢查:體育教師和班主任需定期檢查活動場地和器材安全性,及時消除隱患。
健康監測:關注學生身體狀況,對有特異體質或不適的學生進行差異化安排,允許其見習或參加輕度活動。
著裝要求:嚴格要求學生穿著運動服和運動鞋參與活動,嚴禁佩戴胸針、發卡等尖銳硬物。
六、 評價與激勵機制
過程性評價:注重參與度、努力程度、進步幅度與合作精神,而非單一的成績指標。
展示性評價:定期舉辦班級小型競賽(如跳繩比賽、接力賽)、成果展示(如籃球運球展示),并評選“每月體育之星”、“進步之星”、“最佳團隊獎”等。
期末總結: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和日常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并為每位學生提出個性化的鍛煉建議。
通過本計劃的實施,力求讓每一位四年級學生都能在陽光下盡情揮灑汗水,在運動中享受快樂、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度過健康活力的小學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