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捏泥人》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捏泥人》大班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捏泥人》大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捏泥人》大班教案 1
活動目標:
1、了解樂曲旋律和結構,并隨A段音樂的節拍表現捏泥人欣賞泥人的動作,體驗和表達歡快的情緒。
2、創編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樂優美舒緩的情緒。
3、在與同伴協作的過程中體驗相互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音樂《喜洋洋》。
2、有捏泥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你們捏過泥人嗎?捏泥人要做哪些動作呢?(根據幼兒回答,帶幼兒有節奏的.說做動作。)
(二)了解音樂《喜洋洋》。
1、捏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我們為它配上一段好聽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做捏泥人的動作吧!(完整欣賞《喜洋洋》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樣的感覺?
2、這段音樂共有幾段,每段是不是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次欣賞音樂)
3、分段欣賞,區分AB段的不同。
(三)用捏泥人的動作,配合體會《喜洋洋》樂曲A段音樂的歡快節奏。
1、教師示范做捏泥人動作。邊做團搓壓捏的動作,邊念: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胳膊;壓,壓,壓身體;捏,捏,捏手腳。
2、幼兒練習,一起隨著音樂節奏做捏泥人的動作。
第一遍:兒歌提示,捏小泥人。
第二遍:捏大泥人。(動作大)
(四)創編泥人造型,隨B段音樂用舒緩的動作表現。
1、教師示范泥人造型。(師隨B段音樂,與一幼兒合作,捏成泥人小丑)
2、引導幼兒感受造型過程。
3、引導幼兒創編泥人造型。
4、幼兒兩兩合作,聽B段音樂練習。(教師及時用語言提示)
(五)隨A段音樂表現欣賞泥人時高興和贊賞的動作神態。
1、引導幼兒創編欣賞泥人的動作神態。
泥人捏好了,真高興啊!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和神態來表示高興來贊賞自己的泥人呢?
2、教師示范表現欣賞泥人的情景。
3、幼兒隨音樂表現。
(六)完整表現捏泥人的過程。
1、師隨音樂示范一次。
2、幼兒隨音樂完整表現。
3、請客人老師合作一次。
(七)談話小結。
進一步明確音樂《喜洋洋》讓人開心,與同伴協作讓人開心,希望小朋友把開心和快樂帶給更多的朋友。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以喜慶的樂曲貫穿始終,增強了活動氛圍。活動一開始我引導幼兒說說做做捏泥人的動作,為下面做游戲做了鋪墊。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捏泥人的動作時,幼兒的動作比較單調,可能是女生多的原因,有點受拘束。幼兒兩兩合作的環節是活動高潮,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較高。
《捏泥人》大班教案 2
活動背景
“江南一枝花,錫劇頂呱呱”,錫劇是江南文化傳承中的一朵藝苑奇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以婉轉清麗的唱腔,跌宕起伏、感人肺腑的故事情節,吸引了一代一代的蕓蕓眾生。
月城,古稱臥龍,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淵源流長,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尤其是戲曲文化更是獨領風騷。在這片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沃土上,戲曲為廣大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田間小憩,小曲隨口唱;夏夜納涼,胡琴聲悠悠;有朋遠至,絲竹情深。街頭巷尾,不時傳來悠揚婉轉、高亢嘹亮的曲調,名劇名家家喻戶曉。群眾的熱情參與,領導的熱情支持,使月城擁有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小戲之鎮”等一系列的榮譽。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地方特色,我園抓住契機,充分挖掘人文資源,加大力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將戲曲教學作為我園的特色活動,從娃娃抓起,從基礎抓起。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戲曲不僅是成人的藝術活動,同時也是孩子鐘愛的東西。在兒童那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最沖動的、富有創造性的'、戲曲活動的雛形——孩子喜愛扮演各種角色,表現各種動作,他們不僅喜愛戲曲,而且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戲曲天性。
活動目標
1、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學習運用“紫竹調”說唱《捏泥人》。
2、根據泥人形象創編歌詞。
3、增進求知欲與好奇心,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捏泥人學問的興趣。
4、熟悉樂曲旋律,并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泥人、泥人圖片
活動過程
1、我們班有個小朋友他特別愛動腦筋,喜歡問為什么,大家都叫他小問號,最近他買了幾個泥人,所以他對泥人特別感興趣,他問我泥人為什么這么有趣、這么漂亮,是怎樣做出來的,我一時答不上來,我就知道澄江中心的小朋友都是泥塑、陶藝的專家,所以他拜托我請教你們,請你們告訴我怎樣做的。(幼兒回答)
師:我懂了,我回去轉告他,他還請我把他的泥人也帶來了
2、出示泥人,今天我們就把小問號的泥人和他要問的問題唱到歌里去。
(1)、瞧瞧,豬八戒最會干什么?(自由回答)引出“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齊學八戒怎么吃西瓜)邊出示圖片。
(2)、八戒扛著釘耙走了,唐僧有來了,唐僧是怎樣類的?“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3)、西天取經中,有一個人最辛苦,誰呀?(沙和尚)“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4)、大師兄來了,他有著什么本領?引出“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集體練習)
3、師與幼兒完整練習
4、師:你們編的真棒,捏泥人的學問可真不少,我呀忍不住來唱一唱,你們聽老師還把小問號的問題也唱進去了。
5、提問:這里的調子你聽過嗎?是什么調?(紫竹調)對了,紫竹調是我們錫劇里的,那你聽到歌里唱的和說的有什么不同?(說的地方用普通話,唱的地方用方言)
6、師:剛才老師唱了些什么?(幼兒回答)
(1)、輕輕地跟老師練習
(2)、真棒,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已經會了,我們大聲地來唱一唱。
(3)、男、女小朋友分別說和唱。
7、 師:小問號要把泥人送給我們,但他有個條件,誰能邊唱邊做動作,他就送給誰(要求用戲曲動作)
(1)、全體幼兒邊唱邊自由表演,女小朋友唱,男小朋友說。
(2)、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
8、師:剛才老師發現很多客人老師也會唱了,我們一起找一位客人老師向他們挑戰,比一比誰學的好
9、揭示題目《捏泥人》
10、我們知道了泥人的簡單制作過程,這個制作泥人還有許多的技巧和學問,怎樣把泥人制作的更精美,還需要我們去探索研究,走,我們到你們的陶吧里去試一試吧。
捏泥人
為啥泥人這么有趣?
為啥泥人這么漂亮?
你要想知道,快來捏一捏,
捏泥人的學問真不少。
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
捏一個唐僧騎大馬,
捏一個沙和尚挑著籮,
再捏一個孫悟空變戲法。
活動反思
1、選材:本次比賽主題為《小問號》,眾所周知,每個領域都包含著許多知識和疑問,泥塑包含著許多學問,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學性,因此我結合我園的園本課程以及孩子們所表現出對泥人的喜愛和困惑,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捏面人創編了錫劇說唱《捏泥人》。
2、歌詞:西游記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愛,通過歌曲不僅提升了幼兒已有經驗而且可以領略到地方戲曲的風味,同時還激發了幼兒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識。
3、音樂:錫劇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同時唱詞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兒接受。
《捏泥人》大班教案 3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熱烈歡快的情緒,跟隨音樂玩《捏泥人》的游戲。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游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地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的任務,體驗游戲的快樂。
4、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5、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奏律動。
活動準備:
民樂"喜洋洋"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喜洋洋》,感受樂曲的`情緒,感知音樂的節奏。
(1)隨樂曲進教室,完整聽音樂。
教師:聽了這首樂曲,你們有什么感覺?
這首樂曲的名字叫《喜洋洋》。
(2)看圖譜,感知樂曲的結構,做動作感知樂曲的節奏。
教師:大鼓怎樣敲?
教師:舞彩帶的樣子是什么樣的
(3)教師指圖,幼兒做敲鼓和舞彩帶的動作。
(4)表現其它的喜慶動作。
教師:過節的時候,我們除了敲鼓、舞彩帶還做什么?(放鞭炮,舞龍)
2、學習玩捏泥人的游戲。
(1) 示范《捏泥人》
教師:過節的時候,非常的熱鬧,我們敲鼓、舞彩帶……,還有玩一些游戲呢?我請梁老師和我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仔細地看,看看我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
兩教師合作《捏泥人》。
教師:我們玩了一個什么游戲?
我捏了一個什么?
請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師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師: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戲?這次又任務了,仔細看看小泥匠是怎樣隨著音樂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樣隨音樂做動作的?
教師: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還用畫筆畫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點練習捏泥人的四肢。
教師:我們一起來當小泥匠試一試,隨著音樂來捏泥人的膀子和腿
(4)兩個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戲。
現在我們捏超人,男孩子變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師:我剛才看見小泥匠團捏泥人頭的時候,泥人還隨著音樂搖動頭真好看,小泥匠畫眼睛、嘴巴的時候泥人眼睛、嘴巴還有節奏地動呢。
3、創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戲
(1)玩捏泥人的游戲(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師:我們除了捏超人還想捏什么?兩個人輕輕地商量一下,別讓別人聽見,給大家一個驚喜。
男孩子找一個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2) 女孩子當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記住了嗎?
4、想看一看你們捏的泥人嗎?
今天我們聽了《喜洋洋》的音樂,而且還跟著音樂玩了《捏泥人》的游戲,我們除了捏大力士、今后還可以捏許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活動反思
1、選材:本次比賽主題為《小問號》,眾所周知,每個領域都包含著許多知識和疑問,泥塑包含著許多學問,既具有操作性,又有科學性,因此我結合我園的園本課程以及孩子們所表現出對泥人的喜愛和困惑,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捏面人創編了錫劇說唱《捏泥人》。
2、歌詞:西游記中的人物深受孩子熟悉和喜愛,通過歌曲不僅提升了幼兒已有經驗而且可以領略到地方戲曲的風味,同時還激發了幼兒更深入地探索泥人知識。
3、音樂:錫劇音樂抒情優美,悅耳動聽,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同時唱詞采用地方方言,更易于幼兒接受。
《捏泥人》大班教案 4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合拍地做團、搓、壓、捏、刻泥人的動作,感受A斷樂曲的歡快。
2.通過傾聽音樂和觀察教師的表演學習游戲的玩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動作進行創造性的表現。
3.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任務,體驗游戲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喜洋洋》的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
提問:
1.聽了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干什么?
2.教師小結:這首曲子是我們中國非常有名的曲子叫作《喜洋洋》。
二、再次完整欣賞音樂兩遍
1.展示圖譜,播放曲子。
①圖片上有什么?(絲帶,鼓)
②根據圖譜欣賞音樂。幼兒自然而然的跟著音樂會做拍手等相關的動作。
2.傾聽音樂,并根據圖譜示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①教師直接引出絲帶那里用什么動作比較合適,根據音樂做一遍。
②除了這個動作還有什么其他的動作,讓幼兒再次跟著音樂做一遍。
三、欣賞教師的配樂捏泥人舞蹈,請配班老師配合當泥塊讓幼兒觀看捏泥人的整個過程
提問:
1.捏泥人的時候要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豐富捏泥人的動詞:團、搓、捏、刻)
2.先捏頭,我們叫做團,團團團泥巴,捏捏捏身體,搓搓搓手臂,壓壓壓腳,刻刻刻眼睛,刻刻刻嘴巴。這個環節主要豐富捏泥人的.幾個動作(團、搓、壓、捏、刻)
四、接下來我就采用哼唱樂曲的形式加強捏泥人的動作。
讓幼兒完整的將動作連起來跟著教師表演。
五、幼兒隨教師配樂進行舞蹈動作的練習,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
六、再次欣賞教師配樂捏泥人的舞蹈,仔細觀看。
這個環節我重點讓幼兒觀看泥塊的表演,然后請幼兒說說泥塊是怎么來表演的,一一分解動作練習。
七、游戲:捏泥人。
教師配樂捏泥人,全體幼兒學泥人動作。
接著就請幼兒來當泥塊,我當捏泥人進行表演。
八、幼兒兩兩合作游戲。
1.要求:兩個小朋友商量好,誰是捏泥人,誰是泥塊,做成泥人的時候作造型,找個空地方表演。
2.交換角色表演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找個客人老師來表演,你與老師商量誰是捏泥人,誰是泥塊?
《捏泥人》大班教案 5
設計意圖:
音樂教研組在觀摩了一研教師上了《捏泥人》之后,提出節奏的把握、捏泥的程序、及環節的設計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的策略,特別是在目標的重新定位及環節的細化設計上,于是,二研老師精心設計了如下活動。
活動目標:
1、隨音樂合拍地做團、搓、壓、捏、刻泥人的動作,感受a段樂曲的歡快。
2、創編泥人的造型,表現b段樂曲優美舒緩的`情緒。
3、能與同伴溝通、協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熟悉捏泥人的過程。
2、剪輯過的《喜洋洋》的曲子。
活動過程:
(一)重點節奏練習:× × ×× ×‖,通過拍手拍腿、跺腳叉腰、聳肩點頭、眨眼吐舌頭等動作。
(評:將《喜洋洋》曲中的主要節奏提練出讓幼兒感知曲子中將要呈現的節奏,且通過臉部動作的練習為后面的孫悟空表情造型做準備。)
(二)a段音樂動作練習:團團團腦袋、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身體、搓搓搓身體,壓壓壓手臂、壓壓壓手臂
1、師:今天,范老師想跟小朋友一起來跳個舞《捏泥人》好不好?跳舞之前,我們先把動作練習一遍,好嗎?
師:剛才練習的時候,我好象看到小朋友們是在用小團的泥來捏,如果用一個大泥團,來捏一個大大的泥人,那我們的動作應該怎樣?
幼:動作也要大。(幼兒邊說邊做出幅度大的動作)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做,好嗎?
幼:好。
2、配a段音樂練習。
(評:通過兒歌來幫助孩子理解a段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形象生動,易于掌握。)
(三)教師配樂完整演示捏泥人的過程。重點引導幼兒掌握造型的過程。
a段:團腦袋、搓身體、壓手臂、捏大腿;b段:做造型;a段:刻眼睛、刻嘴巴。
1、教師與一幼兒合作完整演示捏泥人的過程。
師:都累了,是嗎?說明你們花了大力氣。好吧,為了獎勵小朋友,范老師先捏一個泥人,給你們看看怎么樣?
幼:好!
師:許安琪,你來當我的泥團,好嗎?請小朋友注意看,范老師捏了一個什么樣的泥人?
幼:孫悟空。
2、引導幼兒感受造型的方法與過程。
師:范老師是怎么把她變成孫悟空造型的?
魏:先做成一個人的模樣,然后再把手拗到頭上去,再把另一只手墊到底下,再把腳勾起來,固定好位置。
師:說得真棒,魏軒暢那你能不能來做給大家看。
請賓賓來當泥團,配合軒暢做造型,教師唱b段樂曲。
3、幼兒兩兩合作造型一遍。
4、幼兒兩兩合作完整聽音樂跟隨老師做一遍捏泥人。
5、要求幼兒把表情做出來,交換角色再次完整做一遍。
(評:教師完整演示以讓幼兒整體感知,再通過談話幫助幼兒了解造型的過程。)
(四)引導幼兒創編泥人造型。
1、引發創編思路,明確創編方法。
師:剛才大家做了一個什么造型的泥人?
幼:孫悟空。
師:咱們換個泥人捏捏,怎么樣?如果想捏,你想捏一個什么樣的泥人?
琪:白雪公主。
師:白雪公主是什么樣的造型,你能做出來看看嗎?
琪做提裙的動作。
菲:小白兔。(她在跳,師幫助她固定不動,并明確“造型是不動的”)
楊:奧特曼。(做出動作)
璇:小紅帽跳舞的造型。
儀:我想做天鵝。
賓:我要做王子。
《捏泥人》大班教案 6
活動目標:
隨音樂合拍地做團、搓、壓、捏、刻泥人的動作,感受A段樂曲的歡快。
創編泥人造型,感受B段音樂優美舒緩的情緒。
通過兩兩合作,體驗與同伴協作的快樂。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音樂《喜洋洋》
泥塑工具(如刮刀、搟面杖、小刀等)
泥土或橡皮泥
示范泥人作品、圖片
寬敞的活動場地
活動過程:
導入:
教師展示示范泥人作品和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泥人的特點,激發幼兒對泥塑的興趣。
提問:“你們捏過泥人嗎?捏泥人要做哪些動作呢?”
了解音樂:
完整欣賞《喜洋洋》音樂,提問:“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樣的感覺?”
分段欣賞,區分AB段的不同,引導幼兒感受A段的歡快和B段的舒緩。
學習捏泥人動作:
教師示范做捏泥人動作,邊做邊念:“團,團,團腦袋;搓,搓,搓胳膊;壓,壓,壓身體;捏,捏,捏手腳。”
幼兒練習,一起隨著音樂節奏做捏泥人的動作。第一遍用兒歌提示,第二遍嘗試捏大泥人。
創編泥人造型:
教師示范泥人造型,引導幼兒感受造型過程。
幼兒兩兩合作,聽B段音樂練習創編泥人造型,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創作不同的泥人形象。
完整表現:
師隨音樂示范一次完整的捏泥人過程,包括A段捏泥人、B段造型、A段欣賞泥人。
幼兒隨音樂完整表現,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合作游戲:
幼兒兩兩合作,一人當捏泥人,一人當泥塊,隨音樂進行游戲。
交換角色再次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談話小結:
引導幼兒分享活動中的感受,強調音樂帶來的快樂和與同伴協作的重要性。
《捏泥人》大班教案 7
活動目標:
學習用團圓、搓捏、連接的技能,塑造出泥人的基本形象。
初步掌握分泥技巧,使作品光滑、形象,發展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體驗泥塑活動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泥土或橡皮泥
泥工板
泥工工具(如刮刀、小刀等)
半截火柴棒或牙簽(用于連接泥人各部分)
示范泥人作品、圖片
“泥人娃娃樂園”展示區(可用雪碧瓶等材料圍合制作)
活動過程:
導入:
教師出示泥人作品,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喜歡它嗎?想不想自己也來做一個泥人?”
示范制作:
教師邊提問邊示范制作泥人的方法,如:“泥人的頭是什么樣子的?上面有什么?身體是什么樣子的?怎樣將頭和身體連在一起?”
詳細步驟示范:將黃色橡皮泥分成三份,取一份團圓作為頭;用另一份中的.一點作為耳朵連在頭上;用黑色橡皮泥搓兩個小圓壓扁作為眼睛;用黃色橡皮泥壓扁作為鼻子;用粉紅色橡皮泥搓成橢圓形作為身體;將黃色分成四份搓長連在身體上作為四肢;最后用火柴棒將頭部與身體連起來。
幼兒制作:
幼兒動手制作泥人,教師巡回觀察,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指導和幫助。
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創作不同的泥人形象。
展示與交流:
幼兒完成作品后,將自己的泥人送到“泥人娃娃樂園”展示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展示區,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制作的泥人娃娃。
教師對幼兒的制作活動表示贊賞,鼓勵幼兒相互欣賞、交流。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設置泥塑制作區,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創作。
鼓勵幼兒將泥人作品帶回家與家人分享,增進親子交流。
【《捏泥人》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捏泥人》大班教案02-19
《捏泥人》大班教案(通用10篇)03-20
捏泥人作文11-23
捏泥人的趣事作文07-12
捏泥人作文600字05-24
捏泥人作文(通用21篇)12-02
那,捏泥人的老爺爺02-20
【精品】捏泥人作文15篇12-27
捏泥人作文優選(10篇)12-27
大班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捏面人》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