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6ayo2"><delect id="6ayo2"></delect></sup>
<fieldset id="6ayo2"></fieldset>
<del id="6ayo2"></del><del id="6ayo2"></del>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tfoot id="6ayo2"><input id="6ayo2"></input></tfoot>
    <ul id="6ayo2"></ul>
    •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物理實驗報告

      時間:2022-07-21 10:12:08 實驗報告 我要投稿

      物理實驗報告集合15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實驗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實驗報告集合15篇

      物理實驗報告1

        自然界中,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叫共振。俄羅斯橫跨伏爾加河伏爾加格勒市的大橋全長154米,20xx年5月22日,大橋路面突然開始蠕動,類似于波浪形,并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正在大橋上行駛的車輛在滾動中跳動。這個有趣而又有點危險的現象就是由于共振引起的。

        共振是指一個物理系統(tǒng)在特定頻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動的情形。共振在聲學中亦稱“共鳴”。

        我們在實驗室中,可以通過“耦合擺球”的實驗來演示這個現象及研究影響它的因素。

        操作步驟:選中右側第一個單擺,使其擺動起來,經過幾個周期后,看到與其擺長相等的一單擺在它的影響下振幅達到最大,而其他單擺幾乎不擺動;讓擺動停止,在選中右側第二個單擺,使其擺動起來,經過幾個周期后,也看到與其擺長相等的另一單擺在它的影響下振幅達到最大,而其它單擺幾乎不動。

        這個結果表明:單擺的共振與其擺長有關。通過查詢資料得知,是否共振與單擺的頻率有關,當頻率相同時,會產生共振現象;因為其它條件一定時,單擺的頻率與其擺長有關,所以擺長相同的單擺會產生共振。

        在上述實驗過程中,還可觀察到當產生共振時,剛開始振動的單擺振幅逐漸減小,共振的單擺振幅逐漸增大。這表明:在產生共振時,會有能量的吸收與轉移。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共振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常用的微波爐。共振在醫(yī)學上也有應用。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共振有時還會給人類造成巨大危害。這其中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便是橋梁垮塌。近幾十年來,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qū)還發(fā)生了許多起高樓因大風造成的共振而劇烈搖擺的事件。

        在這次物理實驗中,我了解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收獲很大。

      物理實驗報告2

        實驗目的:

        通過演示來了解弧光放電的原理

        實驗原理:

        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并產生大規(guī)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雅格布天梯的兩極構成一梯形,下端間距小,因而場強大(因)。其下端的空氣最先被擊穿而放電。由于電弧加熱(空氣的溫度升高,空氣就越易被電離,擊穿場強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氣也被擊穿,形成不斷放電。結果弧光區(qū)逐漸上移,猶如爬梯子一般的壯觀。當升至一定的高度時,由于兩電極間距過大,使極間場強太小不足以擊穿空氣,弧光因而熄滅。

        簡單操作:

        打開電源,觀察弧光產生。并觀察現象。(注意弧光的產生、移動、消失)。

        實驗現象:

        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使極間最狹窄處的電場極度強。巨大的電場力使空氣電離而形成氣體離子導電,同時產生光和熱。熱空氣帶著電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經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夢中見到的天梯。

        注意事項:

        演示器工作一段時間后,進入保護狀態(tài),自動斷電,稍等一段時間,儀器恢復后可繼續(xù)演示,

        實驗拓展:

        舉例說明電弧放電的應用

      物理實驗報告3

        實驗目的:

        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石棉網、燒杯、中心有孔紙板、溫度計、水、秒表

        實驗裝置圖:

        實驗步驟:

        1.按裝置圖安裝實驗儀器,向燒杯中加入溫水,水位高為燒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燈給水加熱并觀察.(觀察水的溫度變化,水發(fā)出的聲音變化,水中的氣泡變化)

        描述實驗中水的沸騰前和沸騰時的情景:

        (1)水中氣泡在沸騰前,沸騰時

        (2)水的聲音在沸騰前,沸騰時

        3.當水溫達到90℃時開始計時,每半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填入下表中,至沸騰后兩分鐘停止。

        實驗記錄表:

        時間(分) 0 0.5 1 1.5 2 2.5 3 …

        溫度(℃)

        4、觀察撤火后水是否還繼續(xù)保持沸騰?

        5、實驗結果分析:

        ①以時間為橫坐標,溫度為縱坐標,根據記錄用描點法作出水的沸騰圖像。

        ②請學生敘述實驗現象。

        沸騰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來,水聲;繼續(xù)加熱時,水中發(fā)生劇烈的現象,大量上升并且變(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氣,散到空氣中,水聲變(填“大”或“小”)。

        沸騰的概念:

        ③實驗中是否一加熱,水就沸騰?

        ④水沸騰時溫度如何變化?

        ⑤停止加熱,水是否還繼續(xù)沸騰?說明什么?

      物理實驗報告4

        器材:木頭

        步驟:

        第一種:

        將木頭放入水中,測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滿滿的量筒中,測量溢出的水的體積,可以間接得到木頭浸入水中的部分的體積。

        然后將木頭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測量水下部分的質量。

        通過公式計算其密度。

        然后總體測量整塊物體的質量

        通過v=m/p

        計算得出全部體積。

        第二種:

        取一量杯,水面與杯面平齊,想辦法將木頭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細針將其按入水中),稱量溢出水的體積即可。

        第三種:

        如果容器是個圓柱形,把里面放滿水,然后把物體放入水中,在把物體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這個物體的體積。

        圓柱的面積=底面積×高

        如果物體不下沉,就把物體上系一個鐵塊放入水中,測出鐵塊和物體的體積,然后再測出鐵塊的體積,接著用它們的總體積減去鐵塊的體積就得出物體的體積.

        現象:包括在步驟里面了。

        結論:得出木頭的體積。

        XXX

        20xx年X月XX日

      物理實驗報告5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qū)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臺、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jié)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臺上.旋轉臺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于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將某點對于對稱軸和垂直于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坐標系的坐標x、y測出,將轉臺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jié)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表、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見圖1),用秒表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周期為:

        則

        通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復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qū)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qū)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qū)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圣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圣燈擺動的時間,他發(fā)現連續(xù)擺動的圣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圣燈擺動的幅度無關,并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周期是決定于振動系統(tǒng)本身的性質,即決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并測定擺動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卷尺,游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于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于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擺動,如圖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圖2-1 單擺原理圖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 =-ω2x

        可得ω=

        于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采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系, 為其斜率,如對于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tǒng)誤差:

        1. 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系,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范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為θ接近于0o時的周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于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于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 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并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4.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于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周期增大。

      物理實驗報告6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fā)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7

        以天平、量筒、燒杯等實驗儀器測定牛奶的密度為例。

        一(實驗名稱)用天平、量筒、燒杯等實驗儀器測定牛奶的密度

        二(實驗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牛奶的密度。

        三(實驗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碼、量筒、燒杯。

        四(實驗原理)ρ=m/V 。

        五(實驗方法(步驟))

        1. 將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按天平使用規(guī)則調節(jié)天平平衡;

        2. 將適量的液體加入到燒杯中,用天平稱量出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記錄于預先設計好的表格中;

        3. 將量筒放在水平臺面上,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示數并記下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

        4. 稱出燒杯和杯中剩下的液體的質量m2,記錄于表格中;

        5. 根據ρ=(m1-m2)/V ,計算出牛奶的密度;

        6. 為確保測量準確,可進行多次測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注意的問題)倒入、倒出液體時應小心,不能溢出。否則造成測量誤差。

        六(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表格、圖象、計算))略。

      物理實驗報告8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fā)現是相等的。

        5.自我評估。

        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6.交流與應用。

        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9

        1、為何在拉伸試驗中必須采用標準試件或比例試件,材料相同而長短不同的試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實驗中延伸率的大小與材料有關,同時與試件的標距長度有關。試件局部變形較大的斷口部分,在不同長度的標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試驗中必須采用標準試件或比例試件,這樣其有關性質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長短不同的試件通常情況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橫截面面積與長度存在某種特殊比例關系除外)。

        2、分析比較兩種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及斷口特征。

        答:試件在拉伸時鑄鐵延伸率小表現為脆性,低碳鋼延伸率大表現為塑性;低碳鋼具有屈服現象,鑄鐵無。低碳鋼斷口為直徑縮小的杯錐狀,且有450的剪切唇,斷口組織為暗灰色纖維狀組織。鑄鐵斷口為橫斷面,為閃光的結晶狀組織。

        3、分析鑄鐵試件壓縮破壞的原因。

        答:鑄鐵試件壓縮破壞,其斷口與軸線成45°~50°夾角,在斷口位置剪應力已達到其抵抗的最大極限值,抗剪先于抗壓達到極限,因而發(fā)生斜面剪切破壞。

        4、低碳鋼與鑄鐵在壓縮時力學性質有何不同結構工程中怎樣合理使用這兩類不同性質的材料?

        答:低碳鋼為塑性材料,抗壓屈服極限與抗拉屈服極限相近,此時試件不會發(fā)生斷裂,隨荷載增加發(fā)生塑性形變;鑄鐵為脆性材料,抗壓強度遠大于抗拉強度,無屈服現象。壓縮試驗時,鑄鐵因達到剪切極限而被剪切破壞。通過試驗可以發(fā)現低碳鋼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與抗壓相近。鑄鐵材料塑性差,其抗拉遠小于抗壓強度,抗剪優(yōu)于抗拉低于抗壓。故在工程結構中塑性材料應用范圍廣,脆性材料最好處于受壓狀態(tài),比如車床機座。

        5、試件的尺寸和形狀對測定彈性模量有無影響為什么?

        答:彈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質,與試件的尺寸和形狀無關。

        6、逐級加載方法所求出的彈性模量與一次加載到最終值所求出的彈性模量是否相同為什么必須用逐級加載的方法測彈性模量?

        答:逐級加載方法所求出的彈性模量與一次加載到最終值所求出的彈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級加載方法所求出的彈性模量可降低誤差,同時可以驗證材料此時是否處于彈性狀態(tài),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

        7、試驗過程中,有時候在加砝碼時,百分表指針不動,這是為什么應采取什么措施?

        答:檢查百分表是否接觸測臂或超出百分表測量上限,應調整百分表位置。

        8、測G時為什么必須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測材料的G必須是材料處于彈性狀態(tài)下所測取得,故必須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鋼與鑄鐵試件扭轉破壞情況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鋼扭轉形變大,有屈服階段,斷口為橫斷面,為剪切破壞。鑄鐵扭轉形變小,沒有屈服階段,斷口為和軸線成約45°的螺旋形曲面,為拉應力破壞。

        10、鑄鐵扭轉破壞斷口的傾斜方向與外加扭轉的方向有無直接關系為什么?

        答:有關系。扭轉方向改變后,最大拉應力方向隨之改變,而鑄鐵破壞是拉應力破壞,所以鑄鐵斷口和扭轉方向有關

        11、實驗時未考慮梁的自重,是否會引起測量結果誤差為什么?

        答:施加的荷載和測試應變成線性關系。實驗時,在加外載荷前,首先進行了測量電路的平衡(或記錄初讀數),然后加載進行測量,所測的數(或差值)是外載荷引起的,與梁自重無關。

        12、畫出指定A、B點的應力狀態(tài)圖。A點B點σx σx τ τ

        13、DB DB測取彎曲正應力測取扭轉剪應力

        14、壓桿穩(wěn)定實驗和壓縮實驗有什么不同答:不同點有:

        1、目的不同:壓桿穩(wěn)定實驗測臨界力,壓縮實驗測破壞過程中的機械性能。

        2、試件尺寸不同:壓桿試件為大柔度桿,壓縮試件為短粗件。

        3、約束不同:壓桿試件約束可變,壓縮試件兩端有摩擦力。

        4、實驗現象不同:壓桿穩(wěn)定實驗試件出現側向彎曲,壓縮實驗沒有。

        5、承載力不同:材料和截面尺寸相同的試件,壓縮實驗測得的承載力遠大于壓桿穩(wěn)實實驗測得的。

        6、實驗后試件的結果不同:壓桿穩(wěn)定試件受力在彈性段,卸載后試件可以反復使用,而壓縮件已經破壞掉了,不能重復使用。

      物理實驗報告10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guī)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fā)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并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后放上一只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后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fā)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么誤差,關鍵在于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通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3

        光學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質中傳播時各種性質的學科。物理光學過去也稱“波動光學”,從光是一種波動出發(fā),能說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現象。而在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關于光是電磁波的假說以后,物理光學也能在這個基礎上解釋光在傳播過程中與物質發(fā)生相互作用時的部分現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獲得一定成功。但光的電磁理論不能解釋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現象,如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及各種原子和分子發(fā)射的特征光譜的規(guī)律等;在這些現象中,光表現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紀以來,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學的另一部門“量子光學”。

        【楊氏干涉實驗】楊格于1801年設法穩(wěn)定兩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見光之干涉實驗,并由此求出可見光波之波長。其方法是,使太陽光通過一擋板上之小孔使成單一光源,再使此單一光源射到另一擋板上,此板上有兩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與單光源等距離,則此兩同相位之兩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條紋。因為通過第二擋板上兩小孔之光因來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長相等,并且維持一定的相位關系(一般均維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變的干涉條紋。若X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條紋與中心點O的距離,D為雙孔所在面與屏幕之間的距離,2a為兩針孔S1,S2間之距離(通常小于1毫米),λ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發(fā)出的光之波長。

        兩光源發(fā)出的兩列光源必然在空間相迭加,在傳播中兩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當兩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為亮點。這些亮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為波長λ的整數倍。在兩列波的波峰與波谷相重疊之點必為暗點,這些暗點至S1與S2的光程差必為波長λ/2的整數倍。實驗結果的干涉條紋,它是以P0點為對稱點而明暗相間的條紋。P0點處的中央條紋是明條紋。當用不同的單色光源作實驗時,各明暗條紋的間距并不相同。波長較短的單色光如紫光,條紋較密;波長較長的單色光如紅光,條紋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實驗,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條紋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條紋的兩側,由于各單色光的明暗條紋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紅的彩色條紋。

      物理實驗報告11

        拉伸實驗是測定材料在常溫靜載下機械性能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實驗之一。這不僅因為拉伸實驗簡便易行,便于分析,且測試技術較為成熟。更重要的是,工程設計中所選用的材料的強度、塑形和彈性模量等機械指標,大多數是以拉伸實驗為主要依據。

        實驗目的(二級標題左起空兩格,四號黑體,題后為句號)

        1、驗證胡可定律,測定低碳鋼的E。

        2、測定低碳鋼拉伸時的強度性能指標:屈服應力Rel和抗拉強度Rm。

        3、測定低碳鋼拉伸時的塑性性能指標:伸長率A和斷面收縮率Z

        4、測定灰鑄鐵拉伸時的強度性能指標:抗拉強度Rm

        5、繪制低碳鋼和灰鑄鐵拉伸圖,比較低碳鋼與灰鑄鐵在拉伸樹的力學性能和破壞形式。

        實驗設備和儀器

        萬能試驗機、游標卡尺,引伸儀

        實驗試樣

        實驗原理

        按我國目前執(zhí)行的國家GB/T 228—20xx標準——《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的規(guī)定,在室溫10℃~35℃的范圍內進行試驗。

        將試樣安裝在試驗機的夾頭中,固定引伸儀,然后開動試驗機,使試樣受到緩慢增加的拉力(應根據材料性能和試驗目的確定拉伸速度),直到拉斷為止,并利用試驗機的自動繪圖裝置繪出材料的拉伸圖(圖2-2所示)。

        應當指出,試驗機自動繪圖裝置繪出的拉伸變形ΔL主要是整個試樣(不只是標距部分)的伸長,還包括機器的彈性變形和試樣在夾頭中的滑動等因素。由于試樣開始受力時,頭部在夾頭內的滑動較大,故繪出的拉伸圖最初一段是曲線。

        1.低碳鋼(典型的塑性材料)

        當拉力較小時,試樣伸長量與力成正比增加,保持直線關系,拉力超過FP

        后拉伸曲線將由直變曲。保持直線關系的最大拉力就是材料比例極限的力值FP。

        在FP的上方附近有一點是Fc,若拉力小于Fc而卸載時,卸載后試樣立刻恢復原狀,若拉力大于Fc后再卸載,則試件只能部分恢復,保留的殘余變形即為塑性變形,因而Fc是代表材料彈性極限的力值。

        當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試驗機的示力指針(主動針)開始擺動或停止不動,拉伸圖上出現鋸齒狀或平臺,這說明此時試樣所受的拉力幾乎不變但變形卻在繼續(xù),這種現象稱為材料的屈服。低碳鋼的屈服階段常呈鋸齒狀,其上屈服點B′受變形速度及試樣形式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下屈服點B則比較穩(wěn)定(因此工程上常以其下屈服點B所對應的力值FeL作為材料屈服時的力值)。確定屈服力值時,必須注意觀察讀數表盤上測力指針的轉動情況,讀取測力度盤指針首次回轉前指示的最大力FeH(上屈服荷載)和不計初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的最小力FeL(下屈服荷載)或首次停止轉動指示的恒定力FeL(下屈服荷載),將其分別除以試樣的原始橫截面積(S0)便可得到上屈服強度ReH和下屈服強度ReL。

        即ReH=FeH/S0 ReL=FeL/S0屈服階段過后,雖然變形仍繼續(xù)增大,但力值也隨之增加,拉伸曲線又繼續(xù)上升,這說明材料又恢復了抵抗變形的能力,這種現象稱為材料的強化。在強化階段內,試樣的變形主要是塑性變形,比彈性階段內試樣的變形大得多,在達到最大力Fm之前,試樣標距范圍內的變形是均勻的,拉伸曲線是一段平緩上升的曲線,這時可明顯地看到整個試樣的橫向尺寸在縮小。此最大力Fm為材料的抗拉強度力值,由公式Rm=Fm/S0即可得到材料的抗拉強度Rm。

        如果在材料的強化階段內卸載后再加載,直到試樣拉斷,則所得到的曲線如圖2-3所示。卸載時曲線并不沿原拉伸曲線卸回,而是沿近乎平行于彈性階段的直線卸回,這說明卸載前試樣中除了有塑性變形外,還有一部分彈性變形;卸載后再繼續(xù)加載,曲線幾乎沿卸載路徑變化,然后繼續(xù)強化變形,就像沒有卸載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材料的冷作硬化。顯然,冷作硬化提高了材料的比例極限和屈服極限,但材料的塑性卻相應降低。

        當荷載達到最大力Fm后,示力指針由最大力Fm緩慢回轉時,試樣上某一部位開始產生局部伸長和頸縮,在頸縮發(fā)生部位,橫截面面積急劇縮小,繼續(xù)拉伸所需的力也迅速減小,拉伸曲線開始下降,直至試樣斷裂。此時通過測量試樣斷裂后的標距長度Lu和斷口處最小直徑du,計算斷后最小截面積(Su),由計算公式ALuL0SSu100%Z0100%L0S0、即可得到試樣的斷后伸長率A和斷面收縮率Z。

        2 鑄鐵(典型的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斷后伸長率A<5%的材料,其從開始承受拉力直至試樣被拉斷,變形都很小。而且,大多數脆性材料在拉伸時的應力-應變曲線上都沒有明顯的直線段,幾乎沒有塑性變形,也不會出現屈服和頸縮等現象(如圖2-2b所示),只有斷裂時的應力值——強度極限。

        鑄鐵試樣在承受拉力、變形極小時,就達到最大力Fm而突然發(fā)生斷裂,其抗拉強度也遠小于低碳鋼的抗拉強度。同樣,由公式Rm=Fm/S0即可得到其抗拉強度Rm,而由公式ALuL0 L0100%則可求得其斷后伸長率A。

        實驗結果與截圖

      物理實驗報告12

        用驗電器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器材】

        驗電器(或自制驗電器),有機玻璃或橡膠棒,絲綢或毛皮,被檢驗的物體:鐵絲、銅絲等金屬絲,陶瓷、松香、玻璃、橡膠等。

        【操作】

        (1)將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驗電器接觸,使驗電器帶電,金箔張開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觸一下驗電器上的小球,金箔馬上合攏。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驗電器上的電荷通過手和人體傳給大地了,這證明人體是導體。

        (2)用上述方法使驗電器重新帶電。手拿鐵絲和銅絲等金屬絲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可以看到金箔也會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通過金屬絲和人體傳到地球上去了,金屬絲是導體。當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金箔仍張開并不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沒有通過陶瓷、玻璃、松香等傳到地球上,說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絕緣體。

        【注意事項】

        被檢驗的絕緣體的表面要清潔干燥,以免表面漏電。

        實驗目的:觀察水的沸騰。

        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里放入適量水,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然后把溫度計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燈點著,給燒杯加熱。

        ③邊觀察邊記錄。

        ④做好實驗后,把器材整理好。

        觀察記錄:

        ①水溫在 60℃以下時,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杯底上氣泡越來越多,有少量氣泡上升。

        ②水溫在60℃~90℃之間時,杯底氣泡逐漸減少,氣泡上升逐漸加快。

        ③在90℃~100℃之間時,小氣泡上升越來越快。

        ④水在沸騰時,大量氣泡迅速上升,溫度在98℃不變。

        ⑤移走酒精燈,沸騰停止。

        實驗結論:

        ①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汽化現象。

        ②水在沸騰時,溫度不變。

        XXX

        20xx年X月XX日

      物理實驗報告13

        實驗目的:通過演示來了解弧光放電的原理

        實驗原理: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并產生大規(guī)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雅格布天梯的兩極構成一梯形,下端間距小,因而場強大(因)。其下端的空氣最先被擊穿而放電。由于電弧加熱(空氣的溫度升高,空氣就越易被電離, 擊穿場強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氣也被擊穿,形成不斷放電。結果弧光區(qū)逐漸上移,猶如爬梯子一般的壯觀。當升至一定的高度時,由于兩電極間距過大,使極間場強太小不足以擊穿空氣,弧光因而熄滅。

        簡單操作:打開電源,觀察弧光產生。并觀察現象。(注意弧光的產生、移動、消失)。

        實驗現象:

        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使極間最狹窄處的電場極度強。巨大的電場力使空氣電離而形成氣體離子導電,同時產生光和熱。熱空氣帶著電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經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夢中見到的天梯。

        注意事項:演示器工作一段時間后,進入保護狀態(tài),自動斷電,稍等一段時間,儀器恢復后可繼續(xù)演示,

        實驗拓展:舉例說明電弧放電的應用

      物理實驗報告14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并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只、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松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松手后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嘆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接方式。

        二、實驗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驟: 1.組成串聯電路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 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并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 是只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 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并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 電路圖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并聯電路

        A.畫出由兩盞電燈L1和L2組成的并聯電路圖,要求開關S接在干路上,開關S1和S2分 別接在兩個支路上,并按電路圖用鉛筆連接1-3

        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接并聯電路,然后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 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閉合S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1,觀察開關S1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干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1.在串聯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并聯電路干路里的開關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電器.

      物理實驗報告15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實驗原理:

        光的折射

        實驗器材:

        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光具座

        實驗步驟:

        1、按上圖組裝實驗裝置,將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調整到同一高度;

        2、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中間某刻度處,把蠟燭放在較遠處,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錄物距u和像距v;

        3、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改變物距u,使f<u<2f,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觀察實像的大小和正倒。記錄物距u和像距v;

        4、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改變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此時成虛像,應從光屏這側向透鏡里觀察蠟燭的像,觀察虛像的大小和正倒。

      【物理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6

      物理實驗報告07-19

      物理實驗報告12-04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7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實驗報告01-26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04-30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2-06

      物理實驗報告格式12-04

      物理實驗報告模板10-09

      初中物理的實驗報告10-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免费无码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一区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福利播放| 亚洲一本二区偷拍精品|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 精品国产迷系列在线观看| 野花免费社区在线|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特黄三级又爽又粗又大|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网|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欧美高清狂热视频60一70|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农村熟女大胆露脸自拍|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都市|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老司机导航亚洲精品导航|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片九色播放| 国产A级作爱片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青青草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四虎精品视频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