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三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2-07-04 09:40:5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1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一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秒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

              1、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1)認識秒針。

             、俪鍪剧娒妫]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塾^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僬n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谡n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苣惆l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菽氵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后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導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里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涂上顏色,誰愿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涂得快呀為什么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涂色比賽作為導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松的心態上課;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ā┨骄棵娣e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導出“表面”。

              (2)談話:教室里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范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并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么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么關系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于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導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匯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后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么?(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么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里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匯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浚ń涣靼敫竦臄捣ǎ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獲?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面積的含義

              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方格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5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四1~4題。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學過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題: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選兩題,說說口算方法。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1)仔細觀察例1圖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回答中選擇例1的兩個問題:

              郵遞員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么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三、練習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

              2、獨立完成練習十四1~2。

              3、解決實際問題:練習十四3~4。

              四、總結

              請學生談收獲。

            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后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

             、诎凑找郧皩W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

              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學術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 ÷5兩題.

              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并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么發現?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

              可能出現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

              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想到什么?這種格式與復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里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后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

              填數后,根據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賹忣},看清運算符號、數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谟嬎.

             、蹤z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教學難點:

              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ǘ┬抡n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并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么?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并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于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么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可要養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么共同點?

              連續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的呢?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么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后要及時驗算。

             。ㄋ模┚毩曂卣。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并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課收獲。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后研究一下,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作業布置

              作業:第38頁做一做,4題。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二、出示學習指導

              三、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ㄋ模┛匆豢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五)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五、后教

             。ㄒ唬└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二)討論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六、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7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估算能力和應用能力。

              2、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出示口算題)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計算練習

              36×1248×2356×32

              獨立完成,個別學生板演,小結計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問題解決

              第9題:

              (1)、兒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問:如果今后再碰到類似的情景,但沒有(1)(2)小題作鋪墊,你會解決嗎?

              第10題:

              讓學生人人都經歷估和算的過程,再小組討論交流。

              第11題:

              15÷3×35

              先求一瓶飲料的價錢,再求35瓶飲料的價錢。

              第12題:

              練習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第13~15題: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3、11×5+8=63(歲)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習題拓展

              售票處: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現在

              有120名老師和學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錢?

             。2)組小船需要付多少錢?

              如果又來了兩個老師參加劃船,怎么租船比較化算?

            三年級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方法。

              2.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3.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

              二、教學重點

              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三、教學難點

              發現口算乘法的規律。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口算題卡。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

              1.口算下面各題(出示口算題卡):

              30×450×5300×7200×860×4

              32×325×242×223×311×8

              2.指名讓學生說說30×4、200×8、42×2的口算方法。

             。ǘ⿲W習新知

              1.探究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1)出示例題,要求學生認真看圖。

             。2)觀察主題圖,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我發現每筐裝15盒草莓,買了3筐,一共有多少盒?

             。3)怎樣列式?15×3

             。4)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預設1:

              10×3=30

              5×3=15

              30+15=45

              預設2:

              小結:兩位數乘一位數時,先用兩位數中十位上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再用兩位數中個位上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最后再將兩個積相加。

              2.探索整十數乘一位數口算方法

             。1)分組進行討論150×3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小組交流,匯報各種想法:

              150×3=100×3=300

              50×3=150

              300+150=450

             。▽τ趯W生的方法,盡可能板書在黑板上,方便全體同學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3)學生獨立完成P41/做一做,然后在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15=144=156=234=

              1105=1404=1506=2304=

              (4)觀察:上述算式中,一個因數末尾0的個數與積末尾0的個數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整十數乘一位數時,先把因數中0前面的數字與一位數相乘,然后在乘積的末尾添上1個0。

             。ㄈ╈柟叹毩

              1.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四)課后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的規律。

              2、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3、結合具體情境,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學習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答)

              143= 422= 25+0= 0+28=

              32-0= 28-28= 175= 21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05=?

              (1)創設情境引入。

              教師擺出5個盤子,每盤放3個蘋果,提問:這里有幾盤蘋果?每盤有幾個?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

              3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繼續提問:現在每盤有幾個?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

              2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現在每盤有幾個蘋果?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1+1+1+1+1=5,15=5

              15表示幾個幾相加?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從每盤中拿去1個蘋果,現在每盤有幾個蘋果?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0個后1個也沒有)5盤一共有幾個蘋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

              學生列出0+0+0+0+0與05兩個算式,提問5個0相加得多少?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得數(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個0相加是多少)應等于幾?(等于0)

              (2)推理歸納。

              根據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做課本P34算一算3道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口算結果。(03=0,70=0,026=0)

              通過剛才的口算,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0與任何數相乘,結果都是0的結論。

             。3)小結、深化。

              引導學生認識:0乘幾和幾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數相乘都是0。

              2、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34試一試中1、2題。

              (1)第1題。

              此題是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并進行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時,要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這樣想:因為135=65,所以1305=650。這樣想的學生可能已經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認為只要在65的末尾寫上一個0就可以得到計算結果,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135和1305這兩個算式,使學生理解13個十乘5等于65個十,也就是650。

              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認識并掌握豎式算法,可先請學生板書豎式計算的書寫過程,發現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第③種算法學生可能難以獨立寫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書并指導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2)第2題。

              此題是因數中間有一個0的乘法,練習時,讓學生獨立計算后,再讓學生公布各自的算法,體驗算法多樣化。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掌握①的算法。

              三、 鞏固練習

              1、豎式計算。(補充題)

              全班齊練后指名板書,進行全班交流。

              2、用你喜歡的方法算。

              4065 3506 5208 5554

              全班齊練后交流,交流時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一個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下面那些話是表示重量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

              問:你見過下面哪幾種秤

              2.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你知道哪個是重量單位嗎?

              觀察圖像,看看他們在說什么?

              3.總結: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和克表示物體有多重!

             、欧Q一稱。

              ⑵掂一掂。

             、枪酪还。

             、日乙徽摇

              ⑸猜一猜。

             、柿嘁涣。

             、苏f一說。

              4.單位換算。

             、抛寣W生通過稱一稱、算一算等活動,理解1千克=1000克。如可以通過稱2袋500克的鹽,也可以稱5袋200克的米等活動。

              ⑵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并讓學生說說再哪兒看見過這種符號。

              三、拓展應用

              1.說一說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說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

              2.2kg=()g4000g=()kg

              7kg=()g8000g=()kg

              3.算一算

              4.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四、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中有何收獲?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時間:

              累計節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電視節目已經結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生什么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里發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嗎?(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么辦?

              三、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復習目標:

              進一步鞏固用兩步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了解題目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通過具體練習,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復習過程:

              一、基本訓練

              1、P15.5

              先讓學生獨立填表,再組織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發現挖的天數和每天挖的米數之間的變化規律,適當滲透一些函數思想。

              2、P15.6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半價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價是多少。

              組織討論能買道哪些玩具。

              鼓勵學生聯系生活經驗靈活解決問題。

              3、P16.9

              組織學生討論第一個問題,明確所買的商品的理由。

              組織討論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需要兩步計算求出問題。

              二、課內練習

              1、學校新買來840本故事書,分給6個年級,每個年級有4個班,平均每個班分得多少本?

              2、三(4)班有4個小組,每組8人,平均每人采5個昆蟲標本。他們班一共采集多少個昆蟲標本?

              3、電器商店里,電飯鍋原價250元,電話機原價180元,收音機原價480元,洗衣機原價780元。為了促銷,現在所有電器一律半價出售。400元錢能買到哪些電器?最多能買到幾件?

              4、P16思考題

              學生分組完成或獨立完成。

              組織討論

              左題可先根據除數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們的積,再根據十位上的余數2算出被除數的前兩位數,然后根據個位上的余數2,填出被除數個位上的數9。

              右題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個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個數。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P16.7~8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的乘法。

              二、單元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感知兩位數的計算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

              2、能獨立思考、探索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交流計算(含估算)過程。。

              3、能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三、重難點、關鍵:

              重點: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

              1、能結合具體情境,正確進行估算,為計算結果指出某個取值范圍。

              2、理解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

              關鍵:

              1、充分利用和發揮教材主題圖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

              2、充分利用已學知識的遷移作用,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基本的計算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本單元主要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這是學生在已學過的表內除法和簡單的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使學生在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培養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用除法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以及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

              2、會解決有余數的除法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教學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及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兩位數除一位數的口算和豎式計算的方法;除法驗算。

              難點: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課時:

              9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25分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

              2、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平共處算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豎式的書寫。。

              教學準備:

              小棒,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知鋪墊

              1、口算練習。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個十( )個一。

              95里面有( )個十( )個一。

              84里面有( )個十( )個一。

              73里面有( )個十( )個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揭示課題)

              2、教學口算。

              ? 理解圖意,學生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 討論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小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討論第二個問題:平均和每個女孩子買多少枝?結合實際操作讓學生形成思維。也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提問。

              ? 歸納: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

              402=20 62=3

              20+3=23

              3、即時訓練,口答。(讓學生說說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學豎式計算。

              ? 教師結合462說明豎式的寫法,邊說邊板演。

              ? 探索算理。(步驟:除、乘、減、移)

              ? 思考:2為什么要寫在十位上?

              ? 小結:用豎式計算,要從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數除以除數,再用個位上的數除,除到哪商就寫在哪一位上。

              三、實際運用。

              1、 完成第2頁第1題。(注意區別與聯系)

              2、 完成第2題。

              讓學生試做前兩題,再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兩題。注意筆算注意什么?以及聯系與區別。

              3、 完成第3題和第4題。

              4、 第5題,先獨立后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應許學生不同的策略解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動感知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并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給予學生探索求周長的策略。

              2、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并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并通過探索求周長的策略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通過操作活動,能夠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并學會與他人合作。

              重難點

              理解周長的定義,掌握求圖形周長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課

              師:孩子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在一個農莊里住著一位王老伯,他種了許多的蔬菜,還養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可是,這群淘氣的小動物經常跑到菜地里偷吃莊稼,看著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莊稼被小動物們糟蹋了,王老伯非常著急。為了保護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個辦法,他打算用籬笆將菜地圍起來,怎么圍呢?唐老鴨幫忙設計了兩種方案,仔細觀察一下,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種封閉,第二種沒有圍完,不封閉,學生交流后認識到第一種最好。)

              師:經過同學們的認真分析,王老伯也選擇了第一種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圍上了籬笆,保護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周長的認識(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菜地的周長,現在你能找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嗎?誰來試一試。

              1、(重點引導學生畫出樹葉的周長,指出國旗的周長、數學書、鐘面的周長。)

              師:不管從哪里開始,只要沿著圖形的邊線畫滿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2、描周長

              師:剛才我們指出了圖形的周長,你能用筆描出圖形的周長嗎?

              請用紅線描出下面圖形的周長,看誰描的最漂亮。(老師巡視)

              師:現在我們看看唐老鴨又是怎樣把周長描下來的。(課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長定義。

              師:現在,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長,你覺得該怎么說?

              生: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教師同時板書)。

              4、完善周長概念。

              師:米老鼠看到唐老鴨把圖形的周長描得這樣好,也不甘落后,找來了4個圖形,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圖形能找出他們的周長,哪些不能找出它們的周長?(課件出示)

              師:像第二、第四這樣沒有圍攏,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做不封閉圖形,它們沒有周長。第一、第三這樣首尾相連,圍攏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他們才有周長。

              師:現在你覺得“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這句話完整嗎?如果不完整,還應該加上什么詞語才準確。

              生: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

              (師適當板書封閉圖形,完善周長概念,然后讀一讀,要求讀出里面的重要詞語)

              三、實踐交流、突破重難點

              1、師:現在我們認識了周長,現在能不能利用周長幫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準備多長的籬笆才能把菜地圍好呢?

             。ㄒ龑W生計算三角形的周長)

              2、小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圓的周長。

              師: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幫王老伯解決了難題,現在老師還有一個難題:下面3個圖形的周長怎么計算呢?

              四、回顧小結,鼓勵發現

              師: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周長,其實周長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希望大家能多把學到的知識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數學知識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三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三年級上冊08-26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趣味數學教案12-27

            三年級數學教案07-01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1-14

            三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06-23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02-24

            小學三年級的優秀數學教案03-04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09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12-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小视频在线观看,com| 久久久国产精品| 手机看片日韩欧美| 96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色美视频综合二区 | 亚洲免费专区| 久久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97色在线 | 国| av网站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图片| 伊人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制片厂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www.免费av| 日韩免费成人av| 91视频你懂得| 日本成熟少妇激情视频免费看| 中国农村妇女hdxxxx| 日韩久久不卡| 九九热免费| 成 人 网 站不卡在线观看|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性生活一级片| 古装人性做爰av网站| 2022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狂躁|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激情小说|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身材好 | 国自产拍偷拍精品啪啪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少妇| 老司机成人网| 亚洲精品香蕉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92内射| 黄大片日本一级在线a| 91人人草|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免费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天堂a√| 九九天堂|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