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9-16 16:40:3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總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總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系,能根據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比較不同單位表示的錢數的大小。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應用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具體購物情境,體會購物的總錢數和購物的數量,積累購物的初步經驗;感受購物問題里的數量關系,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

              3、體會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廣泛應用,感受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培養獨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元、角、分簡單換算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購物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做練習十第3題

              2、做練習十第4題

              3、做練習十第5題

              4、做練習十第6題

              5、做練習十第7題

              一、回顧引入

              1、回顧舊知

              提問:這單一已經認識了人民幣的那些知識?請吧你的認識和大家說說

              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認識。

              2、引入課題

              小朋友真棒!為了鞏固和應用小朋友已經掌握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練習有關元、角、分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再現就知

              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說說各是多少錢。

              2、口答

              提問:1元人民幣可以換幾張1角的?可以換幾張5角的?為什么?

             。ò鍟1元=10角)

              如果用分幣來換,幾分可以換成1角?(板書: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個錢多?

              3、做練習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課本上。交流結果,集體訂正,指名說說各是怎樣想的。

              指出:把1元幾角換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來是十幾角;把十幾角換算成幾元幾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幾角。

              4、做練習十第2題

              學生先獨立填寫在課本上,在集體交流。

              讓學生說說怎樣比的。

              提問:題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回答什么問題?

              學生同桌討論夠不夠,說說自己想法。

              指出:三樣商品各買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帶去的錢比28元多,就夠了;如果帶去的錢比28元少就不夠。

              先讓學生了解價格和解決問題的要求。

              提問:把10元錢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情境,說說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問題。

              提問: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決,集體交流。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組織交流算式和得數,要求學生口答,并提問:計算牛奶的價錢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你還能提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口頭列式,教室板書。

              提問:小寧買了什么?就要多少錢?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應該付多少張?

              先同桌討論,再集體交流,要求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應用練習

              1、交流小結。

              提問:這節課練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介紹你知道嗎?

              3、布置課后實踐

              四、練習小結

              練習十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19-20頁。

              在之前的教學過程中了解到二年級下冊的書又進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將新舊版教學內容進行了對比,發現尤其在練習局部把原來的通過數軸比較數的大小以和目測估計的練習改換掉,而更重視培養同學的數感以和應用。如書中出現“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這些生活中經常出現的非?谡Z化的詞匯,真正將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系。同時對同學估計意識的培養并未忽視。真是一題多練。

              由于經驗的缺乏,我試圖到網站上找一些公開課教案等資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關的資料都與舊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參考半自我解讀教材,寫下如下公開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游戲情境,復習引入

              1、兩位數與兩位數的比較

              師:(手拿思品書與習字本)同學們,你能猜一猜思品書大概有多少頁嗎?(58)

              [ 同學各自猜想一個數,請幾個人說一說,注意表述的準確性,最好用“可能、大概”這樣的字眼。由于有的同學過于重視或是堅信自身的判斷,經常用語過于絕對,用“肯定、一定”等詞表述自身猜想的結果。此時師有必要進行糾正。師板書準確的頁數。]

              師:讓同學觀察兩本書的厚度,引出習字本的頁數與思品書的頁數“差不多”,你能猜一猜習字本的頁數嗎?(請同學說一說)假如給你三個選擇15、60、150,你選擇哪個數呢?為什么?

              組織比較,師:58○60,你是怎么比較的?

              2、兩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

              師:觀察數學書與習字本的厚度,引出數學書的頁數比習字本的頁數“多很多”,你能猜一猜數學書的頁數嗎?

              師先讓同學估計,再選擇50、104、500,說一說為什么?

              組織比較60○104,你是怎么比較的?

              [ 這兩個活動是根據課后習題3、4改編而來,一是便于同學練習時可以運用知識的遷移掌握新知。而是他重視培養同學的合理估算能力,師通過讓同學觀察書的厚度,抓住“差不多、多很多”等字眼進行估算,也是提示同學估算要合理。數字也是同學們學過的兩位數與兩位數,而后引到兩位數與三位數比較,估算的同時復習了一年級學過的兩位數大小的比較。并通過提問“你是怎么比較的?”適當總結了初步的數的比較的方法。]

              3、搶答復習舊知

              師:你能用已學過的知識比較下列數的大小嗎?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邊回答邊說說比較的方法

              [ 再通過這些典型的比較習題,試圖讓同學逐漸回憶起原來所學過的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以便在舊知的基礎上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新知。在教學過程中,就感覺同學是能夠判斷出誰大誰小的,但是不太能用完整,清晰的語言表述比較的方法,因此我覺得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鍛煉和提高。要常給予同學交流、研討、和表達的機會。]

              4、引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繼續用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的選取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才便于學生思考和探究。小數與單位換算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因此,在設計本節課的教案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自主探究后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重組知識結構。

              1.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實現知識從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根據四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問題情境,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為切入點,從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對多個實例的討論,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探究知識的過程,經歷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過程。同時,進一步體會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2.注重知識的梳理,構建知識網絡。

              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明確是什么名數改寫成什么名數,是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根據各單位間的進率進行轉化,然后按照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實現名數間的改寫,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數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直接寫得數。

              0.75×100= 5.67×1000=

              60.4÷100= 28÷1000=

              2.填空。

              1米 =( )分米=( )厘米

              1千米=( )米 1噸=( )千克

              1千克=( )克 1時=( )分

              1分=( )秒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設計意圖:復習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和單位之間的進率,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了解生活中的小數。

              (1)討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小數,找一找,在哪兒見過?(教師指名匯報,學生可能會說:商品的標價、身高、體重、體溫等)

              師:在同學們匯報的這些小數中都帶有單位名稱,如1米30厘米,1米20厘米5毫米,30.4千克,36.5℃等。通常把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觀察同學們說出的這些名數,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這些數據都是名數;不同點是有的名數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有的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名稱。

              師:只帶有一個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單名數;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名數叫做復名數。大家能舉出一些單名數和復名數的例子嗎?(學生舉手發言)

              (2)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小數和整數。(課件出示教材48頁情境圖)

              2.學習名數的改寫。

              師:通過剛才所舉的例子,大家發現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這里就有四個小朋友,他們在比身高,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吧!

              (1)提問:觀察情境圖,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 cm、1 m45 cm、1.32 m、0.95 m)

              (2)提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四個數據,能直接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要想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討論后交流匯報)

              預設

              生1:把它們都化成相同的單位再比較。

              生2:把它們都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再比較。

              生3:把它們都改寫成用厘米作單位的數再比較。

              (3)教學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僬n件出示例1。

              ②看一看厘米和米這兩個單位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教師小結: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做高級單位,較小的單位叫做低級單位。這道題就是把用低級單位“厘米”作單位的名數改寫成用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名數。

              ③應該怎樣改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合作完成 。(詳見課堂活動卡)

             、苤该麉R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 因為100 cm=1 m,所以80 cm= m=0.80 m。

              方法二 80 cm=(80÷100)m,80÷100可以利用小數點移動的規律把80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即80÷100=0.80(m)。根據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教師板書:80 cm=0.80 m=0.8 m)

              (4)討論: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教師小結: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就用這個數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也可以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相應的位數。

              (5)教師出示:1 m45 cm=( )m。

              ①提問:這道題與上面的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谝龑W生討論交流:怎樣將1 m45 cm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小數?小組討論一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 45 cm=0.45 m, 0.45 m和1 m合起來是1.45 m)

              教師小結:把復名數改寫成小數,復名數中高級單位的數不變,作為小數的整數部分;把復名數中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作為小數的小數部分,再把兩者合起來。(教師板書:1 m45 cm=1.45 m)

              (6)給四個小朋友排隊。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1、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觀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2、與同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豐富的實踐活動逐步正確掌握測量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3、通過看一看、量一量、說一說,發展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m的含義,建立1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具準備:

              實物展示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主題圖。

             。1)學生看圖,第55頁情境圖。說說這是什么地方?

             。2)要想知道黑板的長度,同學們有辦法嗎?

             。3)操作: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度。你有什么感覺?

              (4)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看書55頁。

              2、教師介紹米尺。

              (1)認識米尺,1米的長度。

             。2)小結:量 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寫成1m。

              板書課題: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3、認識米尺,建立1米的觀念

              (1)小組活動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 比,感受1米有多長?1米里面有多少厘米?

             。2)反饋:你知道了什么?

             。3)用手指比劃一下,1m大約有多長?

              (4)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m ?

             。5)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

              二、 用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1、學習例1 。

              小朋友還記得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的方法嗎?用這種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黑板的長和寬。把結果填在書上。

              (1)小組活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樣測量的?結果是多少?

              2、課堂小結

              三、課堂活動

              1、相互量一量自己的身高, 填在表中。

             。1)小組活動

             。2)反饋

              2、找一找教室里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并實際量一量。

             。2)獨立活動。

              (2)小組 活動

             。3)反饋

              四、課堂作業

              獨立完成練習十二第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里程表(一)

              教學目標:

              1.會看里程表,能從里程表中獲取數學信息。

              2.對照路線圖,能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信息。

              教學難點:

              對照路線圖,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圖是“北京—西安”沿線各大站的火車里程表 。

              二、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三、達標訓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課哪個組表現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教師抽查。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單元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生動的情境與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 經歷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能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

              3、 會計算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

              4、 能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進行交流。

              二、單元教材分析:

              “認識分數”是學生在學習整數、小數之后關于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在本單元,分數被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來認識,這種認識又和平均分的經驗密不可分。其實,學生在正式學習分數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現在他們的口頭語言中,只是還不曾想過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課內容,目的是使學生在自己熟悉并感興趣的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掌握比較簡單分數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運算的方法。

              由于“分數”的概念作為一個全新的知識,在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加上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抽象思維能力的限制,學生對抽象的分數意義的理解無疑是學習的難點,當然也是學習的重點,因為它不僅是比較分數的大小和分數加減計算的基礎,又是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徑之一。具體地說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比較簡單分數的大小,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的“數”的系統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義,為以后學習更復雜的分數知識打下基礎。

              三、單元教學建議:

              1、 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分數的意義。

              分數概念是學生初次接觸的重要基礎知識,建立這個概念的過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較大的理解層面上的難度。教學時要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實物操作,圖形直觀等手段,使學生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 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過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如:“分一分”、“折一折”、“試一試”、“練一練”等,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數學活動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做數學的樂趣。

              3、 學習分數 加減運算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起來。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分數加減計算,有助于學生理解分數加減的實際意義,體會學習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數加減算法時,借助圖形直觀,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數加減的算法原理。

              四、教學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涂色、折紙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

              2. 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1、猴頭、桃子的圖片。

              2、正方形紙、水彩筆、直尺。

              3、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1、分桃子

              師:今天,課堂上來了兩位小客人。瞧,他們是誰?

              生異口同聲:猴子(師出示猴頭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咱們都知道他們最愛吃——

              生異口同聲:桃子。(師出示4個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如果把4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W生思考,匯報)

              生1:一只猴子2個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個桃子。

              生2:一只猴子3個桃子,另一只猴子1個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

              師;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為什么?

              生1:我認為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最公平,因為他們分的桃子一樣多。

              生2: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公平,因為是平均分的。

              師:對,把4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個,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平均分。如果把2個桃子平均分給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幾個?(師拿去黑板上的2個桃子圖片)

              生:每只猴子分1個。

              師:如果把1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應該怎么分?(師拿去黑板上的1個桃子圖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師把預先平均切開的1個桃子圖片貼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來表示“一半”呢?

              (學生獨立思考)

              師;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組交流)

              師:誰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給大家?

              生1:我把一塊橡皮分成2塊,每塊是一半。

              師:想一想,怎么分成2塊,每塊是誰的一半。

              生2:把一塊橡皮平均分成2塊,每塊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師:你在哪里見過?

              生:在書上看到的。

              師;看來,你是個愛讀書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別畫了 表示一半。

              師:剛才,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錯。下面,咱們聽聽智慧老人是怎么說的。

              (大屏幕播放:歷史上每一個數學符號從發明到被普遍認可,都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F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數學符號是1/2。)

             。ǘ﹦邮植僮、探究新知

              1、認識1/2

              師:剛才我們把1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這個桃子的1/2,請小朋友們說老師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師:好,我們一起來說。

             。◣熒呑鰟幼鬟呎f:“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桃子的1/2。)

              師: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桃子的1/2,1/2怎么寫呢?

             。◣熤笇1/2)

              師: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體或圖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嗎?聽了淘氣的話,你們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氣說:“分別涂出它們的1/2。”以及課本56頁涂一涂的內容)

              (學生動手涂)

              師:請選擇你喜歡的圖形說一說它的1/2。

              生1: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樹葉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樹葉的1/2。

              ……

              師: 小朋友們不僅涂得好,說得也不錯。

              2、認識1/4、2/4、3/4、4/4

              師:看見小朋友們津津有味地學習,笑笑也來了。聽,她約我們干什么?

             。ù笃聊徊シ判πφf:“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保

             。▽W生獨立折紙)

              師:誰把你折的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W生拿著作品到前邊介紹所折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種折法一樣嗎?如果笑笑看見了會高興嗎?為什么?

              生:三種折法不一樣,但都是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會很高興。

              師:笑笑想約我們做涂色游戲,喜歡嗎?“

              生異口同聲:喜歡。(大屏幕顯示課本57頁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內容。)

              師:這是做涂色游戲的方法和步驟,請小朋友們在小組內讀一讀、涂一涂、說一說、填一填,小組合作完成好嗎?

             。▽W生動口說、動手涂、動筆填,教師巡視)

              師:哪個小組到前面來把你們的作品說給大家聽聽。

              生1:我把一張紙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4/4。

              師:把這張紙的4/4涂上顏色,是涂了這張紙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這張紙的全部。

              師:聽明白了嗎?誰再來說說這張紙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這張紙的4/4也就是這張紙。

             。ㄒ唤M四名學生介紹作品后貼到黑板上并寫上相應的分數。)

              師:好,還有不同的涂法嗎?請到前面來展示給大家。

             。ㄉ巡煌淖髌焚N到黑板上)

              3、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像1/2、1/4、2/4……這樣的數,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請舉手。

              (一生說“分數”并板書課題)

              師:你寫的“分數”2字真漂亮,請領讀一遍。

             。ㄉI讀課題)

              師:每個分數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間的短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面的數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幾份;分數線上面的數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幾份。師板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3

              4

              師:誰說說3/4的意思。

             。ㄉf略)

              4、聯系生活

              師:你能說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分數嗎?

              生1:我經常吃一個蘋果的1/2。

              生2:有一次,媽媽把一張油餅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媽媽分別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32份,用彩筆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占世界的11/10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報紙上看到的。

              師:小朋友們從生活中發現了這么多分數,看來分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下面,我們用今天學過的分數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1、說一說

             。▽W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個圖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

             。▽W生獨立作題,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數表示陰影,對嗎?

             。á、②、③小題略)

              師:用4/6表示陰影,對嗎?

              生異口同聲:不對

              師:為什么不對?

              生:應該用8/12表示。

              生:因為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顏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對的。

              師:有不同意見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陰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學生思考)

              師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說一說。

              師:誰再來發表意見。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設中間的橫線沒有才能看出來。

              生:在這個長方形中,豎著的幾條線段把長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這6份中的4份是陰影,所以用4/6表示是對的。

              師:聽懂他的意思了嗎?誰來解釋一下。

              生(指著圖形):中間豎著的5條線段確實把長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陰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這個圖形中的陰影,用4/6表示是對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難道4/6和8/12相等嗎?

              師:對這個問題,誰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陰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師:謝謝同學們的創新發現和精彩解釋,4/6確實和8/12是相等的。

              (四)、總結延伸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W生交流略)

              師:老師相信,通過你們以后的學習,會有更大的收獲。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3、學會分數的讀、寫,從中感受分數與平均分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分數的意義,會讀、寫簡單的分數。

              2、會用折紙、涂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具學具準備:

              蘋果2個,正方形、長方形紙片若干,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分吃過蘋果嗎?淘氣和笑笑也經常分吃蘋果。他們在分蘋果時遇到了新的數學問題,你們想知道嗎?

              1、出示情境圖。

              這是教材為我們提供的兩幅淘氣和笑笑分蘋果的情境圖,請大家帶著下面的問題讀圖:

             。1) 這兩幅圖分別表達了什么意思?

             。2) 淘氣和笑笑是怎樣分蘋果的?

             。3) 他們遇到了什么數學問題?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板書:平均分——一半)

              3、用各種方式表示一半或半個。

              4、引入1/2。

              同學們,用了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錯,這就是一種發明,一種創造,但各種表示方式標準不統一,讓我們請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錄音)歷史上每一個數學符號從發明到被普遍認可,都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歲月,F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個”的數學符號是1/2。

              你們知道像1/2這樣的數叫什么數嗎?(板書: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1/2

             。1)涂一涂,感受1/2(見課本56頁)。

              a 要分別涂出他們的1/2,你認為首先應該怎樣做?

              b 其中六邊形、圓、和正方形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進行交流,每一個1/2分別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獨立操作。

              b 展示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

              2、認識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歡的方法,將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將其中的一份涂.......喜歡的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的1/4,其余部分是這張紙的( )。

              b 將其中的兩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 )。

              c 將其中的三份涂上顏色,涂了這張紙的( ),還有這張紙的( )沒涂顏色

              d 如果將所有的4份都涂上顏色,那么就涂了整個正方形紙片的( )。

              分法與涂法展示交流。

              通過以上操作與實踐,你能說出1/4、2/4、3/4、4/4表示的具體意義嗎?你能不能再舉幾個例子?這幾個分數和1相比,你認為有什么關系?

              3、學習分數各部分名稱和分數的讀、寫。

              (1) 你發現一個分數由哪幾部分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別叫什么嗎?一個分數應該怎么讀?

              3… …分子

              板書: … 分數線 讀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認為分數該怎樣寫?為什么?看到這些分數,你想到了哪個運算符號?

              (4)由3/4讀作四分之三,你認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數和什么分法有關系?

              4、嘗試運用

              (1) 看圖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圖見57頁下方)

              a 讀出每一個分數。

              b 寫出每一個分數(注意,先居中寫出分數線,再寫分母,后寫分子)

              c 說出每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含義

              如:1/3表示把一段繩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根繩子的1/3。

             。2) 聯系實際,體會分數就在身邊。

              我們已經知道,1/2、1/3、3/4、5/6等這些數都是分數,你能否聯系自己的見聞說一個你曾經見過的或聽到的分數嗎?如:

              a 用這塊地的2/5種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風刮壞了

              c 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長14/100。

             。ㄈ╈柟膛c應用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并讀一讀(圖見58頁第1題)

              (1)獨立寫出各圖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數,巡示指導分數的寫法。

             。2)指名讀出各分數

             。3)組內說一說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2、按分數把下面各圖形涂上顏色(圖見58頁第2題)

             。1)各分數表示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2)你為什么這樣涂?

              3、判斷: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各圖的陰影部分對嗎?(圖見58頁第3題)

             。1)獨立判斷。

             。2)交流判斷的理由。

             。3)分數的產生和哪一種分法有關系?

              4、左圖中有 ,請你用所學知識解釋下列問題(見圖58頁第4題)

             。1)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這些及以上的各個圖形,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哪方面的知識?

              b 你是如何進行判斷的?你的理由或根據是什么?

              5、判斷正誤。

             。1)把一根鐵絲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這根鐵絲的3/8。( )

              (2)把一個蘋果分給小紅和小冬,每人分得這個蘋果的1/2。( )

             。3)一塊不規則的地塊是無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幾份的。( )

             。4)一個蘋果的1/2和一個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組內討論。

              b 全班交流。

             。ㄋ模┬〗Y

              這節課我們認識并學會了有關分數的哪些方面的知識?分數和什么分法有關系?讀分數和寫分數的順序有什么區別?到現在我們已經學過了哪幾種數?請你說一說。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

              3、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學習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剪刀、正方形紙片、投影片、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聽說你們動手操作的能力特別強,是這樣嗎?那來展示一下的動手能力,好不好?

              請同學們剪下附頁2中的圖7的正方形紙片,給它涂上紅、黃、藍三種顏色。

              1、生動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組討論。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師:看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決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接下來讓我們來證明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說一說:

              ①紅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谒{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埸S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勵學生獨立完成。

              (3) 集體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動手能力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師把這道題變一下,你還能不能完成的同樣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分一分

              師:請同學們把你涂好色的9個小正方形用剪刀分開。想一想,每種顏色的正方形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1)生動手分一分。

             。2)獨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題:

             、 紅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 黃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藍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題的思維過程。

             。4)全班交流。

              師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能運用分數來表示由許多個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學們繼續加油,努力!

              2、試一試

              師: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在公園里我們就會遇到用分數來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頁的試一試)。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圖,獨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題。

             。1)出示問題:

             、僖还灿卸嗌僦缓?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刍ê妓泻模ǎ/()。

              (2)學生獨立做題。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匯報交流。

              師小結:通過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們知道了一個整體可以由若干個體組成,分數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數:你還能從圖中找到一些分數嗎?

             、賹W生獨立思考。

             、谌嘟涣鳌

              師小結:5個孩子,花壇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再從中找到分數。你能說一說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時,要注意什么嗎?當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時要注意把誰看作整體,這個整體也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確定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從中找到分數。

             。ㄈ⒔忉屌c應用

              1、嘗試練習(投影出示課本60頁練一練1、2兩題)。

              學生理解題意、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題的思維過程,最后在全班匯報交流。

              2、鞏固提高

              (1)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第3題:他們拿到的鉛筆一樣多嗎?

              先理解題意、獨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實物進行演示;最后得出結論:他們拿到的鉛筆不一樣多。

              (2)我們對分數又有了新的認識,你能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說一說嗎?

             。▽W生交流略)

             。ㄋ模、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學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有更大的收獲。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動手分一分中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拓展分數的意義。

              3、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和主動嘗試的學習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剪刀、正方形紙片、投影片、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我看哪顆“智慧星”能用分數表示出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鼓勵學生說一說解題的思考過程).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分數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分數知識“分一分(二)!

              板書課題:分一分(二)

             。ǘ⒂螒蝮w驗,主動探索

              1、涂色游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做涂色游戲,好嗎?

              我們先把這張正方形紙剪開,分成9個小正方形,再給它們涂上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

             。ㄉ鷦邮植僮鳎w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 。)

              師:同學們的手真巧,一會兒就做好了。你們有沒有信心根據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幾道小題呢?

              2、分一分

             。1)、學生根據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題:

              紅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黃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藍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師小結:我們知道小正方形共9個,紅色的有2個,黃色的有3個,藍色的有4個(紅、黃、藍顏色的小正方形的個數不唯一),所以紅色、黃色、藍色分別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試一試

              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探索,能運用分數表示事物間的關系,真了不起!我這里還有一幅圖,同學們能不能也把這幅圖中的事物用分數給表示出來呢?

             。1)、投影出示課本59頁的試一試。

             、僖还灿袔字缓?

             、诎缀妓泻模ǎ/()。

             、刍ê妓泻模ǎ/()。

              師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細心觀察主題圖,然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題。

              4、 找分數

              你在用分數表示事物時是怎么想的?你還能從圖中找出一些分數嗎?

             。1)、生獨立觀察,發現分數。

             。2) 鼓勵學生講是如何發現分數的

              (3)師小結:在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和解決一些問題時,首先要確定把誰看作一個整體,確定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從中發現分數。

             。ㄈ㈧柟叹毩

              1、基本練習

             。1)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練一練第1題。

             、僮屔}意,獨立思考完成。

             、谧寣W生講思考過程。

             。2)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第2題。

              ①學生獨立做題。

             、谛〗M交流。

             、劢M長匯報。

              師:同學們解釋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題同學們能不能做得同樣精彩呢?

              2、拓展應用

              投影出示課本60頁的第3題:它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

             。1)同桌合作,實物演示。

             。2)交流結論:因為笑笑拿了6枝鉛筆的1/2,淘氣拿了4枝鉛筆的1/2,“1/2”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他們拿到的鉛筆不一樣多。

             。ㄋ模⒄n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體會到了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并且學會了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較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多媒體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帳、水彩筆

              3、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喜歡看動畫嗎?(生:喜歡)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動畫。

              電腦出示:(動畫大意)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忽然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剛要吃,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這個西瓜我們分開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師板書:1/2)八戒聽了滿臉不高興,這個西瓜是我發現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師板書1/4)

              師:同學們說,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嗎?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們必須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呢?

              生:比較一下1/2和1/4誰大誰小?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一下分數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

              (二)探究新知

              1、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質疑:

              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以下1/2和1/4(指板書)誰大誰?為了直觀地比較出誰大誰小,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 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的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一張平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數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剛才我們知道了把兩張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分成不同的份數,都取其中1份,這樣的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而如果把兩張相同正方形的紙都分成相同的幾份,取不同的份數,這樣的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呢?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同時板書)你們是怎么想的,用比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 交流匯報。

             、俪鍪緢D(見課本61頁左上圖)。

             、谛〗M選代表發言說出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個1/4,所以3/4>1/4。

              3 、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完成。

              (1),填分數,比大小。(見課本61頁中間圖)。

              (2)、給分數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ㄒ娬n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獨立先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4、分類整理尋找規律。

             。1)分類。

              把上述六組分數比大小進行分類。

              一類:分母相同的分數比大小。

              二類: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

              (2)小組交流總結比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多,分數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的分數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ㄈ⿲嵺`應用

              1、按分數涂料顏色并比較分數的大。娔X出示)

             。1)學生獨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2、在下面的圖形中,涂出它們的1/4,(電腦出示)

             。1)學生獨立,畫一畫,涂一涂。

              (2)小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個別展示。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平均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同學們表現得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對于下面的問題,大家有信心嗎?

              (四)拓展延伸

              準備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還剩多少根?

             。1)明白題意后,同桌互做。

             。2)找兩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義及最后的結論。

             。4)拓展提問:對于分數,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認識?

             。ㄎ澹┱n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分數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教具準備

              1、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若干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在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幾的分數,同學們能夠通過折紙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歡的分數嗎?

             。1)學生用紙折分數

             。2)小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數。

             。3)全班交流匯報展示的過程,有針對性的張貼并板書四組分數:(3/4,1/4)、

             。1/4,1/2)、(3/8,1/8)、(1/8,1/6)。

              2、觀察分數,組織分類。

              剛才老師把同學們展示的分數張貼了四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分數,你能給它分一下類嗎?

              (1)學生獨立觀察每組分數的特點

             。2)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分類

             。3)全班交流:小組選代表陳述分類的思維過程。

             。4)教師小結:我們把分數分成了兩類:一類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類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導質疑,引入課題

              對于剛才我們分出的這兩類分數,大家想研究它們哪方面的問題?

             。1)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

              生2:我想知道兩個分數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選擇的解決問題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多,下面我們就來解決比較一下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這一問題,好嗎?(板書課題:比大。

             。ǘ┨骄啃轮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3/4和1/4誰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組拿出手中另一張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比的思維過程

              (3)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個1/4,而另一張紙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個1/4,3個1/4比一個1/4大,所以3/4>1/4。

              (4)用同樣的方法比較3/8和1/8的大小。

             、 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左邊圖)。

              ② 學生爭當“小老師”自行講解比的過程。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質疑:

              “1/4和1/2誰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剛才比較的方法,四人一組想一想”。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 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 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教師小結:

              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樣的方法比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中間右圖)。

              ②學生自告奮勇講解比較的過程。(師適當引導并鼓勵)

              ③根據分類總結比較大小的策略。

              (1 ) 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大小的方法。

              (2 ) 小組交流如何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比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歸納總結: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分子是1的分數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為什么?說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的份數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數,分數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數少,分數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數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數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ㄈ╈柟、實踐、應用。

              1、給分數先涂上顏色再比較大小(見課本61頁下圖)。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數涂顏色,并比較分數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學生獨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

              3、電腦出示題意:怎樣才能平均分呢?

             。1)學生獨立審題。

              (2)小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維過程講給同伴聽。

             。3)全班交流。

             。4)教師小評:

              同學們表現的很出色,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

             。ㄋ模┱n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更新的收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學會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較分數的大小分兩種情況,也就是分母相同還有分子是1的時候。分母相同時,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數越大,當分子是1時,分母越大,分數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

              3、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 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情境圖、每生四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情導入。

              1、出示情景圖

              小熊笨笨要請爸爸品嘗自己親手種植的大西瓜。(板書課題)看它們吃得多有滋味!

              2、觀察圖

              請同學們認真看圖,從圖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匯報

              生交流得出結果 :

              生1: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幾分之幾?

              生3:還剩幾分之幾?

              師小結:同學們能夠提出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可見,你們是一群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看誰最有辦法。

              (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問題一: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對算式的看法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的加法。那分數的加法該怎樣做呢?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對嗎?

             。3)學生獨立思考。

             。4)小組交流討論:畫圖或利用手中的學具(四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師巡視)

              (5)小組匯報

              a組:2個1/8與3個1/8合起來是5個1/8,也就是5/8。

              b組:借用材料

              C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師總結講解:這個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個1/8,爸爸吃了三份,是3個1/8,2個1/8與3個1/8合起來是5個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圖驗證:

              出示情境圖。(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師:剛才同學們表現很棒,不僅動手、動腦想出了很多辦法,而且計算得也很準確,真不錯,那么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第二個問題。

              2、問題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幾分之幾?

             。1)生列算式。(指生說,師板書)

             。2)比較問題1:同學們知道這個算式應該叫什么名字嗎?(分數的減法)

              對呀,非常好。師板書(分數減法)

             。2) 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那怎樣求出分數的減法呢?我知道同學們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材料與同桌一起來試試。(學生動手畫、涂、拼、說。)

             。3) 匯報:

             、 出示圖講解。

              ② 爸爸吃了這個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個1/8,笨笨吃了2份,是2個1/8,3個1/8比2個1/8多了1個1/8。所以 3/8-2/8=1/8

              師小結:同學們確實很棒,自己就能夠解決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了,那么最后一個問題有沒有信心解決呢?(有)

             。场栴}三:它們吃了5/8,還剩幾分之幾?

             。1)生獨立思考。

             。2)小組內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學習方法:

              指生板演,并當小老師講解。

             、儆袑W生會說,把一個大西瓜看作整體“1”,

             、谟袑W生會說8塊西瓜是整體“1”。

              ③有部分學生可能會說,“1”是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師可以及時點撥、引導)

             。4)師小結

              這么難的問題都被我們解決了,可見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再難的問題也難不到我們。

              (三)鞏固應用。

              1、課本P64第一題。

             。1)指生說說圖意。

             。2)列式解答。(獨立完成)

              (3)說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匯報檢查。

              2、課本P64第二題。

              (1)指生板演,其余生獨立完成。

              (2)生當小老師講解算法。

             。3)總結算法

              今天,同學們學習了分數的加減法,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加減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師小結分數加減法的規律。

             。ㄋ模┱n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新的收獲?(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

              3、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 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情境圖、每生四張完全相同的圓形紙、投影儀及相應的投影片

              教學過程:

             。ㄒ唬⿲W前準備:

              1、復習加減法的意義。

              2、復習分數的有關知識:5/7、4/8、2/3的含義。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出示情景圖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幅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ㄖ干涣,師相機板書課題)

              (2)匯報:從圖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交流得出結果 :

             、偎麄円还渤粤诉@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诖笮鼙刃⌒芏喑粤藥追种畮?

             、圻剩幾分之幾?

              2、解決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解決問題一:它們一共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 列出算式:2/8+3/8

             、 交流對算式的看法。

             、 學生獨立思考。

              ④ 小組交流討論(可借助準備的材料或借圖來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 全班交流。

              甲小組:2個1/8與3個1/8合起來是5個1/8,也就是5/8。

              乙小組:借用材料

              丙小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 回到原圖驗證:

              出示情景圖(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師小結:看來,不論用哪種方法,同學們都能準確地算出來。下面的問題,也一定難不倒你們。

             。ǎ玻┆毩⒔鉀Q問題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幾分之幾?

             、 生獨立解決,列出算式。

             、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

              ③ 全班交流。

             。ㄉ械漠媹D、有的折紙、有的涂,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

             。ǎ常┘w討論問題三:它們吃了5/8,還剩幾分之幾?

              ①生獨立列出算式。

             、谒伎迹海薄/8=?

             。◣熆梢蕴崾驹鯓影选埃薄弊兂煽梢耘c5/8相減的分數。)

              a生獨立思考。

              b小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學生會發現,把一個大西瓜看作整體“1”;有學生會說8塊西瓜是整體“1”;有部分學生可能知道,“1”是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師可以及時點撥、引導)

              師小結:這么難的問題都被我們解決了,可見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再難的問題也難不到我們。

              (三)鞏固應用。新課 標第一 網

              師:媽媽又有了難題要請教我們了,請看:(投影出示)

              1、一根繩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幾分之幾?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幾分之幾?還剩幾分之幾?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線段圖:

              2、課本P64第二題。

             。ㄉ毩⑼瓿桑缓蠼涣魉惴ā#

              3、總結算法。

              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探索出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指生交流)

             。ㄋ模┱n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經歷共同探索的過程,培養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3、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1、 指導探索乘法分配律。

              2、 發現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方法指導:

              通過講學練相結合,設計相應的練習題,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我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員工,她想給公司的員工每人買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想選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搭配?

              2、學生思考:(1)有幾種搭配方案

             。2)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案,并算出總價。

             。▽W生自己選擇方案并在練習本上完成。師強調:是買4套衣服)

              二、自主學習

             。s7分鐘)

              (一)組內研討,確定方案

              1、組內研討

             。1)一共有幾種搭配方案?

              (2)介紹自己的方案,并說一說,你推薦的理由。

             。3)說說你推薦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錢?你是怎么算的?

              三、合作交流

             。s10分鐘)

              1、匯報交流

              師:哪一個同學想先來給老師推薦他的方案?

              師:要想求4套這樣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別列式解答

              師:因為總價相等,這兩個算式我們可以用什么符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學生回答后,師在兩個算式中間用等號連接)

              師:這個等式怎么讀呢?

              生嘗試讀等式。

             。A設學生讀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別與4相乘的積再相加。 )

              2、研究其它方案

              由學生依次匯報出其余3種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導說出是怎么想的。計算后分別加上等號。

              教師板書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條褲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創設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交流。

              課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理解題意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積累經驗。對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應加以鼓勵。

              2.結合排除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動強調“步驟完整,理由充足”。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采取表述、書寫、圖示、畫流程圖等多種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達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論即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樣一組鐘面(課件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的時間分別是7:30

              8:35 10:05 12:30)。請大家讀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

              師:這些時間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的。

              師:在這4個連續的時間里大家平時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時間觀念,都很會安排時間。你還能舉例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的嗎?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學;下午我先做作業后看電視……

              師:還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補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議不超過4個)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飯,然后上學。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用“先……再……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表述,體現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由鞏固舊知入手,再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過選取時間說一說和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兩個層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路和生活經驗作鋪墊,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呈現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師: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們的時間安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課件出示例3的情境圖)觀察圖片,你們獲取了什么信息?

              預設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鍛煉身體,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業、踢球、看木偶劇。

              生2:要從7:45、9:15、10:50這3個時間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注意:對鐘面上顯示時間的正確認讀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

              師: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夠去踢球的時間。

              師:你們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完成作業,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劇。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下面哪位同學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做完作業后要去踢球,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要求圈出鐘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時間。

              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怎樣確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試著解決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解決問題)

              師:說一說你的答案和理由。

              預設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時間先后順序。踢球在做作業之后,看木偶劇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應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個時間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生2:明明9:00做完作業,10:30要去看木偶劇,做完作業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業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劇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確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師:請大家驗證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預設

              生:我是將時間和他所做的事對應起來,再回到情境圖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范本08-22

            【熱】小學數學教案07-2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2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8-15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8-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多多网站| 久久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成人入口| 一级a性色生活片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网站|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久久精品www| 成人爱爱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国产| 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日本另类| 五月婷婷久久草丁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五月天婷婷影视| 日本黄色录像|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好看的视频|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欧洲经典二三区| 污的视频在线观看| 性强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少妇高潮毛片免费看| 毛片中文| 综合色视频| 国产无套护士在线观看| 又色又爽又黄的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免费黄色| 亚洲蜜桃妇女| 日本天堂网站|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视频| 熟睡人妻被讨厌的公侵犯| 日本高清黄| 奇米色第四色| 亚洲精品麻豆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原创| 黄色片99| 一级黄色片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另类综合| 婷婷丁香五月激情综合在线| 97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