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6ayo2"><delect id="6ayo2"></delect></sup>
<fieldset id="6ayo2"></fieldset>
<del id="6ayo2"></del><del id="6ayo2"></del>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tfoot id="6ayo2"><input id="6ayo2"></input></tfoot>
    <ul id="6ayo2"></ul>
    •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30 10:18:4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模板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模板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利用小數點的位置來進行名數改寫。

        2、過程與方法:理解知識間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和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掌握利用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會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

        教學難點:

        單名數改寫復名數、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舊知的鋪墊,復習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單位之間的進率、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出現小數的名數改寫。

        教學過程:

        1、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的改寫方法

        (1)先讓學生熟記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歸納出何時乘進率,何時除以進率。

        (3)為學生編口訣:大變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讓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掌握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改寫方法

        (1)首先牢記單位間的進率,并能夠靈活運用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的轉化。

        (2)審題要仔細,看清楚是向哪級單位轉化。

        活動總結:

        組內老師各抒己見,找出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師對此處學生經常出錯的問題有哪些,如何來解決的建議和思路都給我們年輕教師有很大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篇二:《 8+7等于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第89頁例3、例4,90頁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二第5、6、7、8題。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2.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會解釋生活中的一些負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會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難點:

        會用正、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教師: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名叫《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誰先試一試?

        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 電梯上升15層 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

        二、復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負數,你能舉幾個負數的例子嗎?

        通過前面內容的學習,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三、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的情境:小明向東走200米,小軍向西走200米。

        教師問:你準備怎樣來表示這兩個不同意思的量?

        學生1:向東走200米記作+200米,向西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學生2:向西走200米記作+200米,向東走200米就記作-200米。

        教師對這兩種記法都應給予肯定。

        學生獨立試一試

        (1)如果汽車向正北方向行駛50m記作+50m,那么汽車向正南方向行駛100m該怎樣記?

        (2)如果體重減少2kg記作-2kg,那么+5kg表示什么?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小結:由此可見,我們可以用正數、負數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3)練習:課堂活動第2題:說出表中正數、負數表示的意義。

        項目、父母工資、電話費、父母獎金 水、電、氣費 伙食費

        收支情況(元) 4500 -130 1000 -280 -1750

        2.教學例4。

        教師:其實,正、負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某農用物資商場把下半年的盈虧情況做了一個表:(出示例4)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技能目標:發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重點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上次師傅和徒弟在為阿福做上衣的過程中鬧了個大笑話,這次阿福又來做長袍了,請看.(出示阿福做長袍的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誰能說說看他們之間又發生什么事?

        生:師傅吸取了教訓,買了一把尺子,師傅用尺子給阿福量完說:長1米。可徒弟連忙說:不對,不對,長100厘米。阿福納悶了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呢?

        師:這位同學觀察的挺仔細,你們還想說些什么?

        生:尺子沒變,為什么師傅和徒弟說的不一樣呢?

        師:是啊,怎么說的不一樣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米的認識。(板書課題: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長?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

        師:那到底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師畫線段)

        師:看,象這樣把米尺堅著放,1米正好到老師的腰部(師站在米尺前量)。你覺得1米能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嗎?試試看。好,你來,你。(師找幾個同學站在尺子前量。)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想試試!這樣吧,(打開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師巡視)

        師:誰來指一指1米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剛才你們同桌倆是怎樣量的,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我按住0刻度對準地面,讓我的同位拉尺子,讓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體的哪個地方。

        師:有不同意見,說說看。聽明白了,0刻度要對準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點也不能歪。

        師:同學們都是這樣量的嗎?按照正確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鞏固米的認識。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劃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別有多長。再比劃1米有多長。 同桌合作完成。

        (1)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現在同學們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師:好,手別動,松開繩子,看好了1米有多長?放手,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手放下。

        (2)師:好了,我們來做個游戲吧。 老師站在這里,誰能站在離我1米遠的地方? 抽4位學生。

        師:同學來看一看誰離老師的距離最接近1米。

        怎樣能確定你和我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師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聰明。

        生:直尺的一端貼近老師,另一端貼近我 想一想如果離我一米遠的距離都站滿小朋友,那么他們排出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圓形)

        師:剛才兩個同學分別用了直尺和米尺測出了離我一米遠的距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發現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樣的。

        生:我發現在1米的下面寫著100厘米。所以我認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師將兩種尺子重合驗證:1米=100厘米

        師: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有很多的發現。板書:1米=100厘米

        師: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這個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1m=100cm(生齊讀)

        師:阿福的這件長袍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現在能解決了嗎?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樣長。

        我們認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米嗎?

        (講桌的高度、飲水機的高度)

        師:想出了這么多,真善于動腦。

        四、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同學們剛才在用米尺的時候,有沒有新的發現?

        師:仔細觀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數字0-100,有刻度。

        師: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發現。 領生觀察,認讀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們通過觀察軟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關系,那么軟尺上的刻度會讀嗎?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課間休息。(小故事)

        師:刻度讀熟了,我們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1米=100厘米

        其實米與厘米本是一對好兄弟,他們一起幫助尺子測量長度。可米覺得自己的個大,功勞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鉛筆跑來找米大哥,說道:米大哥,聽說你的本領特別大。你能幫我量一量,現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為小鉛筆太矮了。這時厘米小弟跑來說道:大哥,別著急,我來試試。長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長度。

        師:同學們聽完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生:在量較短的物體時,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較長的物體時,米大哥就比較合適了。

        師:那同學們說說看,量文具盒的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

        生:厘米。量操場的長呢?生:米。

        六、鞏固新知

        1、自主練習第1題:連一連。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課后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呢?

        課后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節處理上還很不到位。還需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幾個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說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復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范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的本數(本)

        1

        2

        4

        6

        9

        總價(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憶: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學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常見數量關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量的特征。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外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學例4(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每小時加工的數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每小時加工數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這里的零件總數是一定的。

        (三)教學例5(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據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和裝訂本數

        (2)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律?

        (四)比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4和例5,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 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一定)

        (五)教學例6(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師提問:

        (1)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不是相關聯的量?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有什么關系?它們的積是什么?這個積一定嗎?

        (3)播種總公頃數一定,每天播種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思考: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和剩下的公頃數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練習

        (一)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二)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五、課后作業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7.小林拿一些錢買練習本,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一定)

        例5.每本頁數裝訂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 (一定)

        例6.因為: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天數=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

        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0-18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日本高清乱理伦片中文字幕|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男人狂桶女人出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二区在线播放| 好涨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国产美熟女乱又伦AV果冻传媒|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软件|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最新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天天综合 |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 性欧美牲交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噜噜久久噜噜久久鬼88|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免费| 日本一卡二卡3卡四卡网站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成人亚欧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特黄A又粗又大又黄又爽A片| 成人无码特黄特黄AV片在线| 亚洲成人av在线资源|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欧美白妞大战非洲大炮|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喷潮|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成人免费AA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 日本阿v片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