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12 17:51:4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推薦】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教案【推薦】

            五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國標版五年級下冊103-105頁及練一練和練習十九1-3題。

              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圓的基本特征和圓的周長公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通過3個例題教學,采用兩種不同的的策略,推導出圓的面積,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

              教學時,一要重點引導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圓面積及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的過程中,發現圓的面積和以它的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之間的近似關系;二要把握兩個關鍵環節:一是圓可以轉化成過去所學過的什么圖形;二是轉化成的這個圖形與原來的圓有什么聯系。最后通過應用實踐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會求圓的周長,在學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已經學會了用割、補、移等方式,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2、對后繼學習的作用

              圓面積的計算是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內容的重要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

              (2)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公式。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

              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1.CAI課件;

              2.把圓16等分、32等分和64等分的硬紙板若干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投影出示草坪噴水插圖

              師:請大家觀察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中你能發現數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討論并交流:

              生1:我能發現噴水頭轉動一周所走過的地方剛好是一個圓形。

              生2:這個圓形的半徑就是噴頭噴水的距離,也就是5米;周長就是噴水所走過的路線;

              生3:這個圓形的中心就是噴頭所在的地方。

              師:請大家說說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4:被噴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求噴水頭轉動一周澆灌的面積有多大。(板書:圓的面積)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課件先出示一個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一個頂點為圓心,邊長為半徑畫一個圓,請學生觀察: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什么有關系?如果半徑是r,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板書:正方形的邊長=圓的半徑r

              正方形的面積=r2

              2、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多少倍?你是怎樣想的?

              3、教學例7

              ⑴談話:剛才我們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下面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來研究。

              ⑵課件出示例7第一幅圖表,請同學們按照圖表的要求數一數,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再在小組里交流。

              ⑶小組匯報(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填寫的表格)

              ⑷剛才我們通過一個圓驗證了我們的猜想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而一個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再找兩個圓用同樣的方法驗證。課件出示例7的第二幅圖表,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⑸小組匯報交流

              ⑹談話:通過猜想、驗證,我們都認為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我們知道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半徑r,正方形的面積等于r2,那么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有什么關系呢?

              板書:S=r2×3倍多

              [設計意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正方形和圓的關系后大膽猜想圓的面積是正方形的多少倍,接著從學生熟悉的“數方格”初步驗證猜想,為進一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作準備,獲得的結論與例8推導出來的公式互相印證,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加深對有關圓形轉化方法的體會。

              三、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1)以前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2)通過回憶這三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你發現了什么?

              (3)能不能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2.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1)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說說你把圓剪拼成了什么圖形?

              (2)學生小組討論。

              看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么聯系?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課件演示:請看大屏幕,把圓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邊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你發現什么?(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4)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生邊答師邊演示課件。

              生答: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半徑。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師小結公式S=πr2,讓學生小組內說說圓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5)讀公式并理解記憶。

              (6)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半徑)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教學例9

              (1)課件出示例9;

              (2)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3)學生自己試做;

              (4)講評,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師:“老師的家中新買了一張圓桌,你們想看嗎?(教師用電腦顯示圖片)為了保護好桌面,我想為桌面配一塊和桌面一樣大的玻璃,但不知該畫一塊多大的玻璃?(電腦中標示出桌面直徑)。

              五、全課總結,課后延伸:

              1、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圓面積的計算方法,我們是怎樣探索出來的?

              3、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猜想、動手操作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來驗證猜想,這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猜想,勇于探索,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六、布置作業

              1.第107頁的第1-3題。

              2.找出身邊的圓,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徑,算一算面積(完成實驗報告單)

              測量物直徑(厘米)半徑(厘米)面積(平方厘米)

              七、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S=r2×3倍多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

              S=πr2

              教學反思

              本課時從生活中噴水頭澆灌農田這一生活場景引入,使學生理解了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必要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在強烈的求知欲望驅使下,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從估計到公式的推導;從數方格到剪拼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了圓,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將圓割拼成已學過的圖形,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從而正確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和要求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2、較熟練地進行分數乘法的計算;

              3、能正確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第3題。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講評。

              2、教科書第11頁第11題。

              先讓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進行判斷,再計算確認。

              二、基本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第1、2、4、5、6、7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說說解題思路,集體講評。

              2、教科書第11頁第8題。

              如果有時間,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現價全部算出來。

              3、教科書第12頁第12、13、14題。

              同桌互相討論完成,集體講評。

              三、拓展練習

              教科書第11頁第9題。

              每人提三個問題后嘗試解決。同桌交流。有異議提出來讓全班評議。

              四、嘗試練習

              教科書第12頁“你知道嗎?”。

              鼓勵學生回家查找資料,把問題求出來。比一比,誰完成得最快。

            五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

              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練一練: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組活動:

              a、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b、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24×12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教案5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出示“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動畫片”。

              西游記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西天取經的路上,八戒遇到了一道數學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愿意么?大屏幕展示圖片,指名讀。

              1.3張大小一樣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么分呢?

              2.估一估: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一張完整的餅嗎?

              3.請你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幫他們分一分。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動一 平均分3張餅

              1.小組討論: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內的其他同學說一說。

              2.動手操作:用3張圓片代替3張餅,動手畫一畫,分一分

              3.匯報交流:

              A 方案:一個一個分。邊說邊演示分的方法及過程。

              為什么是3/4呢?

              B 方案:三個疊放分。還是3/4

              4.大屏幕展示三種分法的動態圖

              小結:兩種分法雖然不同,但分的結果相同,每人分得了3/4張餅,這和我們估計的每人分得的餅少于1張是一致的。

              活動二 平均分9張餅

              1.出示課件:豬八戒吃了一張餅的3/4,沒有吃飽,就讓悟空再弄幾張餅,悟空就去其他地方又化齋來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該怎樣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張?”

              2.師: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怎樣分?

              3.估一估: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大約得到多少餅呢?

              4.動手操作:組長拿出9張圓片,小組同學合作,畫一畫,分一分。

              5.匯報交流:

              A方案:一個一個分

              B方案: 9個疊放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了9/4。問:你們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是9/4呢?問:9個1/4是多少?

              C方案:先拿8個分,每人2個,剩下的1個平均分成4份,每人即2+1/4(板書)

              師:2和1/4合起來就是二又四分之一(板書:讀作:二又四分之一)

              生齊讀兩遍。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這樣由整數和真分數組成的分數叫做帶分數(板書:帶分數)介紹帶分數是由整數和真分數兩部分組成的并強調帶分數的書寫格式。

              6.分數的分類:

              師:觀察這些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你發現了什么?

              生1:分子比分母小 師: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3/4……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板書:真分數)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真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子比分母小)其實真分數是我們的老朋友了。

              生2:分子比分母大 師:你能說幾個像這樣的分數嗎?

              像9/4……這樣的分數叫作假分數。(板書:假分數)請同學們觀察這些假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分子比分母大)

              說明像8/8……這樣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也是假分數。象8/8這種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可以寫成整數1

              剛才分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9/4和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象9/4這樣的假分數可以寫成這樣的分數:二又四分之一

              其實帶分數是某些假分數一種特殊的書寫形式。

              把所有的分數分類,可以分為幾類?(兩類:真分數和假分數)

              (設計意圖:由活動操作一做了鋪墊,所以這一環節著重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特點。)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寫出一個分數,小組內介紹相關知識。

              (1)7/8的.分數單位是(),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再加上()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就等于1。

              (2)以8為分母,還可以寫出哪些真分數?1/8;2/8;3/8;4/8;5/8;6/8;

              (3)以8為分母,以8為分母,一共有幾個真分數?最小的真分數是誰?最大的真分數是誰?

              (4)以8為分母的假分數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個?(無數個)其中最小的假分數是誰?

              (5)以8為分母最小的帶分數是多少?

              從同學們積極的交流中,老師知道你們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的一定很棒!下面我們到指揮刀去參加一個闖關游戲好么?記住自己每回答一次問題就可以加一分。

              2智慧島闖關

              第一關、根據成語說出分數,再判斷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

              ①半信半疑( )

              ②是一舉兩得( )

              ③十拿九穩( )

              ④七上八下( )

              第二關、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圖中陰影部分

              四分之七表示什么?一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

              第三關、如圖,在上面的()里填上真分數或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數軸上有0、1、2、3、4、三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二、三分之八、三分之十

              需要填三分之一、三分之五、三分之六、二又三分之二、三分之九、三又三分之一

              用這些分數跟1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第四關、議一議

              1、當x( )y時, x/y 表示一個真分數;

              當x( )y時, x/y 表示一個假分數。

              四、自我總結,回顧收獲

              1、同學們順利的闖過了四關,我們又進一步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你能向大家介紹你的新朋友有哪些特點嗎?

              2、用一個分數來評價一下你自己在這節課中的表現?

              3、老師告訴同學們一個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嗎?(1/100的天才+99/100的努力=100/100的成功)祝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大的收獲,有更優異的表現。

              五、分層作業、課堂延伸

              奮進小隊:書中1、2、3題;

              1、看圖寫分數。

              2、以5為分母,分別寫出3個真分數和3個假分數。

              3、在直線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互助小隊:能力培養3、4、5題;

              26頁—3、在直線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數,在下面的□里填上帶分數。

              26頁—4、啄木鳥醫生。

              26頁—5、填一填。

              雄鷹小隊:

              ①課外補充題;

              ② 用16開的紙設計一張跟分數有關的數學小報。

            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整理和復習

              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是學生掌握了這些圖形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們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學到這一單元結束,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就基本學完。

              組合圖形的面積在義務教育的教材中是選學內容。本單元安排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之后學習,學生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中,要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為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進行計算,可以鞏固對各種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和面積公式的運用,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單元具體的教學內容分析如下: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通過提出解決比較兩個花壇(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面積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基本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三角形的面積。

              為讓學生能自主地探索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教材除呈現了學生需要解決三角形面積的實際問題外,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如何把三角形進行轉化的要求,這也是學生尋求解決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重要思路。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學生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教材呈現了多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以及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目的是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之中。

              3.梯形的面積。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利用學生前兩個基本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經驗,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同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活動,教材呈現了多種探索的方法,并說明了不同的探索過程。

              4.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材先通過呈現生活中具體物品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以鞏固對組合圖形的認識。接著,引導學生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所安排的例題及練習除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外,更注重將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滲透其中。

              5.整理和復習

              這部分內容先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用圖示幫助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習的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溝通各種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系,再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鞏固已學的各種多邊形的面積公式,提高應用公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教案7

              本冊教學目標,使學生:

              1.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小數的乘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以整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計算:×3=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計算? ×3表示什么?

              (3個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元看作35角

              3.5元擴大10倍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 7 2擴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 2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 ×4 ×4 25×7 ×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

              二、運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小數乘整數1

              3.5元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例2

              0. 7 2擴大到它的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教案

              教學內容小數乘小數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2、比較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具準備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學過程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孩子們最近我們社區宣傳欄的玻璃壞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么列式?(板書:×)

              2、嘗試計算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想想是怎樣算的?

              師: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現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呢?

              如果能,應該怎樣做?(指名口答,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示范:

              1. 2擴大到它的10倍1 2

              × 0. 8擴大到它的10倍× 8

              6縮小到它的1/100 9 6

              3、×,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擴大10倍變成12,積就擴大10倍;再把乘數擴大10倍變成8,積就又擴大10倍,這時的積就擴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96再縮小100倍。

              4、觀察一下,例3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因數的位數和等于積的小數位數。)想一想:×2的積中有幾位小數?2×2呢?

              5、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請做下面一組練習(1)練習(先口答下列各式積的小數位數,再計算)(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①你是怎樣算的?(先整數法則算出積,再給積點上小數點。)

              ②怎樣點小數點?(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

              ③計算×時,你們發現了什么?那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通過通過以上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頁上的計算法則,并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教材上的法則。(勾畫做記號)

              (4)專項練習①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 4 1 3

              × 4 × 2 6

              9 6 7 8

              2 4 2 6

              3 6 0 0 3 3 8

              三、應用

              1、在下面各式的積中點上小數點。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斷積里應該有幾位小數,再計算。

              67× ×

              3、頁5題。

              先讓學生說求各種商品的價錢需要知道什么?再讓學生口答每種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組獨立列式計算。

              四、體驗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P8 7、9題。P9 13題。個人修改

              口算:

              ×

              ×1

              76×3

              75×5

              5×6

              ×

              ②根據1056×27=,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0×= 6×7= 056×27= ×7=

              板書

              教后反思:小數乘小數的乘法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生在計算時錯誤較多,要繼續多練,重點練習點小數點。

            五年級數學教案8

              【學習目標】

              1、邊聽錄音邊瀏覽課文,了解相聲的藝術特點和語言特色。

              2、通讀課文,體會故事中的人說話啰嗦的特點,明白簡潔明快地說話的重要性。

              3、了解相聲是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表演藝術,能對相聲感興趣。

              【學習重點】

              在笑聲中得到啟迪;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還要說得簡練得體。

              【學習難點】

              了解相聲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一個掛鐘、事先錄制相聲《打電話》片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平常說話呀,要講究藝術。楊氏之子與孔君平的對話,風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們。晏子的能言善辯讓我們領略了機智應對的語言魅力。今天我們來學習《打電話》一文,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題:打電話。

              3、談打電話:

              ⑴ 導語:

              同學們一定都打過電話,電話使人們的交流變得方便快捷,打電話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呢?(盡量地節約時間)

              ⑵ 如果你要給你的好朋友打電話,約他晚上六點半在某電影院門口見面,一塊看電影,你會怎么說呢?

              ⑶ 模擬計時表演。

              (兩個學生上臺模擬表演,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

              ____分鐘

              小結板書:簡練、得體、明白。

              ⑷ 這么一點兒事,如果有人打了兩個多小時,你們信不信?讓我們一起欣賞相聲《打電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了解相聲主要內容:

              ⑴ 學生自學,自由讀課文。

              ⑵ 檢查自學,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兒啷。

              ⑶ 交流:

              這個相聲說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通順:

              ⑴ 找一個小伙伴分角色練習對話,并互相評價。

              ⑵ 擂臺賽:

              各小組推薦兩人,競賽讀。(教師、他生當評委)

              三、再現課文,深入領悟

              1、討論:

              甲、乙說話各有什么特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⑴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著?猜不著使勁猜。呃,猜不著我告訴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夠啰嗦的。

              甲:對,是我,我找小王講話,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廢話,可不是女的嘛。

              ⑵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嗎?學習嗎?不學習呀。開會嗎?不開會。

              乙:廢話。

              甲:討論嗎?不討論。

              乙:人家沒事。

              甲:太好了。我請你聽戲好不好?票都買好了。長安大戲院,樓下十排三號五號,咱倆挨著。票價八毛一張的,我買了兩張,一塊六,我給了他五塊,他找了我三塊四。

              乙:他在這報賬呢!

              2、歸納:

              作者在這里極盡夸張之能事,把一個啰嗦者說話啰嗦表現得淋漓盡致。

              3、小組練習:

              小組內練習表演《打電話》。

              4、集體推薦兩人上臺表演相聲《打電話》,教師計時。

              板書特寫:

              ____小時

              小結板書:啰嗦、耗時、誤事。

              5、暢所欲言:

              通過觀看相聲《打電話》,你受到了什么樣的啟迪?

              6、小結:

              說話太啰嗦不但浪費自己和他人的時間,還會耽誤事情,我們平時說話不僅要把話說明白、得體,還要說得簡練才行。

              四、學生選讀,了解相聲

              1、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片斷瀏覽,體會相聲特點。

              2、學生談自己對相聲語言特點的感受。

              3、教師小結:

              通俗易懂發,如話家常;幽默、風趣、夸張。

              4、欣賞表演,進一步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播放事先錄制的該相聲表演錄像,一邊欣賞一邊感受相聲藝術的魅力。

              5、小結:

              相聲不僅是說,還是唱,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要內容;相聲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聲是笑的藝術,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可以讓人們在笑聲中得到啟迪……

              五、自選作業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完成。)

              1、創設情境,嘗試創作:

              ⑴ 語言情境一:

              甲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歡夸夸其談顯示自已有知識,僅就“海馬”一詞,就出入意料地鬧出了一連串的笑話。

              ⑵ 語言情境二:

              悅悅是一個冒失鬼,又是一個機靈鬼,他常常用機智巧妙的語言幫自己擺脫困境。

              ⑶ 語言情境三:

              有兩個小朋友常常在一塊比吹牛,誰也不服誰,這不,他們又吹上啦。

              ⑷ 語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個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學們常被他逗得開懷大笑。

              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和同桌一起創作幾句。

              2、熟讀《打電話》,想象當時的情景,用敘述的方式寫下來,并表達自己對此種現象的看法。

            五年級數學教案9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

              3.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4.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10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

              5.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與挑戰性。

              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34---35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的數感,理解分數的意義。2.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感受分數的相對性。

              教具準備:

              22支鉛筆、多媒體課件(或1個紅蘋果、3個青蘋果、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34頁“畫一畫”的三種畫法圖)

              教學過程:

              一、了解起點,引入新課(3分鐘)

              1、師:我們三年級的時候認識了分數,能說幾個你熟悉的分數嗎?(生:,......)

              2、師:你能選擇一個分數說說這個分數的含義嗎?(指2人說,同桌說一次。)

              3、簡單做一總結:就是把一個物體或者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一下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再認識。)

              二、結合具體情境,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

              1、活動一:(5分鐘)

              呈現4個不同顏色的水果(1個紅蘋果3青蘋果。)

              師:你能從這些水果中看出分數嗎?

              生1:紅蘋果是

              師:誰的?

              生1:紅蘋果是整體水果的(是四個蘋果的)

              生2:青蘋果是整體水果的。

              師:剛才這個同學說的很好,他說整體水果,你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把1個紅蘋果和3個青蘋果看成一個整體。(板書:一個整體)

              師:大家也是這樣理解的嗎?(是)假如我再給你們一個更為強大的隊伍,你還能找到分數嗎?

              出示6個白色圓片2個紅色圓片,讓學生觀察,寫下自己找到的分數,然后指名匯報,要求解釋自己所寫分數的意義。學生可能出現:、、、、(紅、白兩色圓片占整體圓片的,師:假如老師拿走八分之八的圓片,其實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體“1”。)

              師:原來我們不但可以把一個物體或者圖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而且還可以把幾個物品或者圖形看成一個整體,然后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2、活動二:(10分鐘)

              出示三個盒子,分別裝有8、6、8支鉛筆。

              師:這里有三盒鉛筆,你能不能從每一盒鉛筆中分別拿出整體的?請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請三名學生到前面準備拿鉛筆

              師:請先說說你打算怎么拿?

              生1:我準備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準備用鉛筆的總支數除以2,看看得幾就拿出幾支。

              現場組織活動:(請三位同學分別從一堆鉛筆中拿出。結果三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兩位學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支)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想提什么問題呢?

              生:他們拿出的支數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為什么呢?

              師:他們都是拿出全部鉛筆的,可是拿出來的鉛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后全班反饋。

              生1:我認為三盒的鉛筆總數不一樣多。

              生2:可能是數錯了。

              師:請你上來幫助數一數,看看是不是數錯了呢?

              讓學生上來數一數,證實數對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學生都表示同意。

              師:現在請臺上的三位同學把所有的鉛筆都拿出來,告訴大家每個盒子里鉛筆的總支數到底是多少支?

              生1: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8支,全部鉛筆的是4支。

              生2: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是6支,全部鉛筆的是3支。

              生3:我這個盒子里全部的鉛筆也是8支,全部鉛筆的是4支。

              師生一起小結:哦~~原來是盒子里的鉛筆數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鉛筆的表示的是把這盒鉛筆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鉛筆的總支數不一樣多),所以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

              師:喔,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是)

              3、說一說(2分鐘)

              出示教材P34的說一說情境圖。

              師:根據你對分數新的認識,請你幫助判斷一下這兩個小朋友看的頁數一樣多嗎?為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重點是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以及判斷的依據。

              4、畫一畫(5分鐘)

              師:機靈狗也想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可是被一道題目難住了,你們愿意幫助它嗎?(課件出示題目)

              師:看懂題目了嗎?你覺得這三個小朋友畫的對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他們畫的對,因為一個圖形的是□,就說明這個圖形有4個□,而這三個小朋友畫的都是4個□,所以都是對的。(一個學生說不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師:哦,原來這個圖形只要是4個□就可以了,形狀可以不同。你們還有其他畫法嗎?在作業本上試一試。

              學生獨立畫一畫,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讓學生判斷畫的是否正確。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P35練一練中的題目。

              1、第1題(3分鐘)

              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在組織學生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第1、2、3、6個圖形的思考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認識。(圖1是把一個正六邊形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圖2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兩份沒有分開,但分數表示的時候要注意應是;圖3是12個小圓圈組成的一個整體,藍色部分占整體的,也可以用表示;圖6則是需要旋轉,把內圓和外圓組合起來看,用分數或表示。)

              2、第2題(2分鐘)

              讓學生獨立涂一涂,并說想法,讓學生體會涂法的多樣性。

              3、第3題(4分鐘)

              學生畫一畫,并說一說畫法,體現畫法的多樣性,用展示臺展示學生作品。然后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4、第4題(3分鐘)

              結合“捐零花錢”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的相對性。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關鍵是讓學生解釋理由。

              四、你知道嗎?(1分鐘)

              學生自己閱讀,感受分數的歷史悠久和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五、課堂小結(2分鐘)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評價怎么樣?

              2、學過今天的知識,你想到哪些分數?你是怎么想的?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分數中的單位“1”的認識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經歷探索莫比烏斯圈神奇特征的過程。

              2、學會制作簡單的莫比烏斯圈,了解莫比烏斯圈的特征。

              3、感受莫比烏斯圈的神奇,體會數學活動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教學準備:三根長30厘米、寬3厘米的白紙條,彩筆,剪刀,膠水。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創設情境

              1.學生閱讀書中的文字,初步了解莫比烏斯圈。

              2.拿出一張紙條讓學生估計它的長和寬。

              二、探索活動1

              1.師生一起動手制作莫比烏斯圈。

              教師一邊口述制作莫比烏斯圈的方法一邊演示制作,然后讓每個人制作一個。

              2.交流、展示學生作品。

              3.提出涂色要求,學生涂色。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4.觀察、交流學生涂色的結果,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三、探索活動Ⅱ

              1.讓學生在另一張紙條的正中畫好一條線,再粘成一個莫比烏斯圈。通過沿莫比烏斯圈一面涂色卻使紙圈兩面都有了顏色的事實,使學生初步感受莫比烏斯圈的神奇。

              2.提出:如果用剪刀沿中線把莫比烏斯圈剪開,結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學生先大膽猜測,再動手操作。

              3.交流沿中線剪開后的結果。

              4.提出書中(2)的操作要求,讓學生想象剪開后的結果。

              5.鼓勵學生按要求實際操作。

              6.交流學生沿畫線剪開后的結果。使學生發現把一個三等分的莫比烏斯圈沿等分線剪開,變成了一大一小兩個套在一起的紙圈。

              四、課外延伸

              教師進行激勵性談話,鼓勵學生課下繼續探索

              通過激勵性談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閱讀讓學生初步了解莫比烏斯圈。

              培養估計的意識,了解紙條的長和寬,方便下面的語言表述。

              通過教師邊口述邊示范,讓學生學會制作簡單的莫比烏斯圈。每人制作一個,為下面的探索活動提供材料。

              展示學生的作品,檢查莫比烏斯圈做的是否正確。

              讓學生經歷探索莫比烏斯圈的全過程。

              通過自己動手做莫比烏斯圈,親身體驗它的神奇。

              通過教師敘述制作要求,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為探索活動提供材料。

              通過讓學生想象猜測,一方面培養學生聯想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引出探索的活動。

              在操作結果和提供的數據中,讓學生感受莫比烏斯圈的神奇和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在前面探索活動的基礎上,對看似相關問題進行猜測,激發學生探索的愿望。

              帶著問題進行實際操作,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

              在猜測、操作、交流等探索活動中,進一步感受莫比烏斯圈的神奇和數學活動的趣味性。

              激發學生的探索的積極性,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紙條來探索一種神奇的紙圈,這個紙圈是什么呢?大家請打開書第10頁,讀一讀前兩段。

              學生閱讀書中的文字。

              師:通過讀書,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可能不同,只要是意思對就給予肯定。

              師: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發明的這個“紙圈”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下面我們就一起去探索。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條,估計一下這張紙條有多長、多寬?

              學生估計,對估計準確給予表揚。使大家知道:紙條的長30厘米,寬3厘米。

              師:我們就用這張紙條做一個莫比烏斯圈。怎樣做呢?把紙條兒的一端扭轉180°,與另一端粘在一起,這樣一個莫比烏斯圈就做好了。

              教師邊說邊示范制作莫比烏斯圈。

              師:下面同學們就用準備好的紙條也做一個莫比烏斯圈!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莫比烏斯圈?

              學生展示,關注是否都對。

              師: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莫比烏斯圈,我們給它涂上顏色讓它更漂亮。涂色的要求是:用一種顏色的彩筆在紙圈的一面涂色。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學生給莫比烏斯圈涂色,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涂好色的莫比烏斯圈,你發現了什么?

              生:兩面都有顏色了。

              生:太奇怪了。

              師:沿一面涂色紙圈的兩面都出現了顏色,真是個奇跡!這就是神奇的莫比烏斯圈!

              教師板書:神奇的莫比烏斯圈。

              師:請同學們接著做,你會發現更神奇的事情。聽清這次的操作要求:取出一張新的紙條,在正中畫一條線,再把它粘成莫比烏斯圈。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用剪刀沿中線把這個莫比烏斯圈剪開,結果會怎么樣?

              生:會得到2個莫比烏斯圈。

              師:結果到底怎么樣呢?請同學們用剪刀沿中線把它剪開,看一看結果會怎樣。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沿中線剪開后怎樣?和你想象的結果一樣嗎?

              學生可能回答:

              ●沿中線剪開后結果不是兩個莫比烏斯圈,而是一個。

              ●這個新的紙圈比原來的大了。

              ……

              師:真是出乎意料!把莫比烏斯圈沿中線剪開結果不是兩個紙圈,而是一個更大的紙圈。那同學們,你們猜想一下,要是在紙條上畫兩條線,把紙條分成三等分,粘成莫比烏斯圈,再用剪刀沿畫線剪開,猜一猜結果會怎么樣?

              學生可能回答:

              ●得到一個更大的紙圈。

              ●得到3個紙圈。

              ……

              師:請同學們實際動手做一做,看一看結果會怎樣?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這次剪開后結果怎么樣?

              生:得到了一大一小兩個套在一起的紙圈。

              師:這就是莫比烏斯圈的神奇之處!要是在紙條上畫三條線,把它四等分,再粘成莫比烏斯圈,接著沿畫線剪開,結果會怎樣?要是畫四條線呢?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探索!

            五年級數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一)情境設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鞏固練習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五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系。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后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2)認識負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么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記?為什么?吃飯花了500元,怎么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么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有什么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么?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記?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并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么么?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么?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后交流。

              小結: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后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說說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觀察后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積?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后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后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么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后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較復雜圖形的面積了么?

            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分數與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能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4、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關心他人、先人后己等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商a/b(b≠0)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教學課件及3張完全相同的圓和剪刀。

              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揭示課題

              1、請同學們計算下面各題,你能把商分為哪幾類?

              36÷6 = 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分類:

              36÷6 = 6和80÷5=16的商為整數;

              4÷5=0.8和5÷10=0.5的商為有限小數;

              3÷7=和4÷9=的商為循環小數。

              2、師指出: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的時候,它們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內容:分數與除法(板書:分數與除法)

              二、創設情境,引導探索

              1、創設情境,引入關系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今年的兒童節,學校要組織全校師生開展野游活動,到了野外,還要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聯歡活動,前幾天我同班主任劉老師對想要買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計劃,知道買哪些東西了,具體怎么分還沒有計算,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做一下詳細的計劃嗎?

              生:愿意!

              師:好!那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吧!

              師:請看我們班級為這次活動準備的食品:

              食品名稱食品數量班級人數平均每人分的數量

              蘋果40個47 40÷47

              飲料39瓶47 39÷47

              花生8千克47 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數的商來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數來表示,能否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數來表示呢?等我們學完了這節課,同學們自然會找到答案的。

              2.層層深入,感知關系

              師:我想調查一下,最近誰要過生日?指一名同學說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必須要買什么食品?(生:蛋糕)買了蛋糕是自己吃,還是同爸爸媽媽一起吃?

              師:同學們愿意幫xxx同學分一分蛋糕嗎?

              生:愿意!

              師:出示例題: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師:這時,應該把什么看作單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幾份?

              怎樣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師:大家拿出練習本來計算這個商是多少?(用小數表示)

              生:0.333…或

              課件顯示:1÷3=0.333…或

              師:這個商用小數表示太麻煩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請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生:

              師:對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了,即:1÷3=(個)

              (2)現在小組討論:1÷3=中,你發現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與得數中的分子、分母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3)討論完畢后,指幾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總結:學生口述的過程中,教師出示課件:被除數÷除數=

              (4)師:現在大家會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數用分數表示嗎?

              生:會!

              師出示:40÷47=?39÷47=?8÷47=?

              3.,鞏固關系

              師:“六一”聯歡的時候,我打算買3張非常好吃的比薩餅,想和班主任劉老師、還有兩名在這學期進步最大的同學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幫我們合理的分一下嗎?

              生:想!

              師:大家看問題:我想把這3張餅平均分給我們4個人,每人分得這3張餅的幾分之幾呢?

              ①議一議:討論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讓同學們充分考慮好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②剪一剪:想好后各小組可以行動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我們事先準備的三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擺在桌子上。

              ③拼一拼:分好后,請同學們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個“餅”的幾分之幾?

              ④列一列:怎樣用算式表示自己分餅的數量關系?誰會列式?

              ⑤算一算:師指一名同學板演算式:3÷4=(張)

              答:每人分得張。

              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是根據什么這樣寫的?

              ⑥如果分別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分數與除法的這種關系怎樣表示?

              學生回答,師板書:a÷b= (b≠0)

              師:大家考慮: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數?為什么?

              生:不可以,因為這里的b≠0

              師:左側b≠0,那么右側的b是否可以是0?為什么?

              師:討論完后,教師用紅色粉筆標上:b≠0

              (引導學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數不能為零,所以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為零)

              三、總結提升,歸納關系(師生共同完成)

              1、讓學生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法中的除號。

              2、判斷:“分數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數”這句話對不對?

              (最后教師總結: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個數)

              四、拓展延伸,發展能力

              1、填空:7÷13= =()÷()

              ()÷9= ()÷26=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12÷25= 36÷57= 30÷37= 33÷78=

              7÷13= 74÷14= 77÷13= 78÷97

              3、一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塊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數表示)

              4、“六一”聯歡的時候,大家都會帶好多自己愛吃的食品,你們愿意與同學們共同品嘗嗎?如果愿意的話,請說說你的打算,并編一道符合這節課學習內容的題目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五、情感教育,教書育人

              同學們,我剛才聽了大家的各種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學們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著過“六一”兒童節了,到那時,我也會準備一些好吃的禮物與大家一起分享好嗎?但愿我們同學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互相關心,團結友愛,親如兄妹,讓我們的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班級體!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a÷b= (b≠0)

              3÷4=(張)

              答:每人分得張餅。

            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練一練: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組活動:(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五、作業:

            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從下面、上面以及不同側面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2、使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空間觀察。

              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驗

              教學難點:

              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教學準備:

              學具盒

              教學思路:

              一、導入新課:

              出示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讓學生觀察,說說從下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視圖。

              接著追問:還可以怎樣擺?

              二、探究新知:

              讓學生試一試,再看一看。

              學生分組展示不同的擺法。

              集體交流:你能找到擺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發現: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是正確的。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折紙數學教案五年級06-12

            五年級數學教案06-23

            五年級數學教案01-06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3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數學教案08-10

            五年級數學教案01-06

            五年級的總復習數學教案06-23

            五年級認識圓數學教案06-2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中文字幕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东北老女人高潮久久91| 天天干2018|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免费麻豆| 午夜夫妻试看120国产| 麻麻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毛片网在线观看| 91涩涩涩| 小可的奶水第1部分小说|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乱码| 日本黄网站免费| 青青草av| 日本妞一区| 女人张开腿无遮无挡视频| 国产精品无需播放器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女乱国产|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 少妇放荡的呻吟干柴烈火动漫|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丰满| 午夜国产影院|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介绍 |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寂寞午夜影院| 内射女校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高清一区|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免费观看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区别在哪|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激情久久五月天|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av| 免费一级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