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6ayo2"><delect id="6ayo2"></delect></sup>
<fieldset id="6ayo2"></fieldset>
<del id="6ayo2"></del><del id="6ayo2"></del>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tfoot id="6ayo2"><input id="6ayo2"></input></tfoot>
    <ul id="6ayo2"></ul>
    •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時間:2023-08-18 15:00:20 澤彪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10篇)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1

        一、復習內容

        分數除法的復習與應用。(教材第46頁整理和復習,第47頁練習十)

        二、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很好地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正確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難點:正確列出數量關系,掌握四類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四、教學過程

        1、回顧整理

        1.復習倒數。

        (1)師:倒數的意義是什么?(學生搶答,教師板書意義)

        (2)師: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征?(學生搶答)

        (3)師:如何求一個數的倒數?

        引導學生分整數、小數、分數回答。

        2.復習分數除法及其計算法則。

        (1)師:分數除法有哪些類型?

        引導學生回答:分數除以整數,一個數除以分數。(板書類型)

        (2)師:寫一道除法算式,讓同桌算一算。分數除法與分數乘法的計算有什么聯系?

        引導學生回答:分數除法要轉化為分數乘法計算。

        (3)師: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嗎?算一算,說一說。(課件出示題目)

        3×7= 21÷3= 21÷7=

        5/3×1/2= 5/6÷5/3= 5/6÷1/2=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整數除法和分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都是乘法的逆運算。

        師生共同總結:無論是整數除以分數,還是分數或小數除以分數,都可以轉化為乘法計算,也就是說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板書計算法則)

        (4)點名學生說一說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復習分數除法應用題。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幾類應用題?它們的特點和解題思路是什么?

        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匯報。(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四種應用題類型)

        2、知識應用

        1.教材第46頁整理和復習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訂正。同桌之間說一說混合運算的順序。

        2.教材第46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師:3個問題分別屬于哪一類應用題?(點名學生回答)

        (3)讓學生先寫出數量關系,再計算。(教師巡視,指導答疑)

        3.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第1題:教師讀題,學生判斷正誤,點名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

        第2題:點名3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訂正。

        第3、4題:先讓學生讀題說一說屬于哪一類應用題,再獨立計算。(教師訂正)

        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

        4.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5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3)同桌交流,分析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4)點名學生說一說解題思路,教師訂正并總結。

        3、鞏固反饋

        (課件出示題目)

        1.判斷。

        (1)一個數除以真分數,商一定大于被除數。( )

        (2)甲數比乙數多1/4,乙數比甲數少1/4。( )

        2.糧店運來面粉140袋,是運來大米的袋數的.7/9,大米運來多少袋?

        140÷7/9=180(袋)

        3.一根電線桿長12 m,埋入地下部分的長度是露出地面部分的3/7,這根電線桿露出地面的部分是多少米?

        12÷1+3/7=

        4.天貓商城舉行促銷活動,一款移動硬盤降價19后售價400元。這款移動硬盤原價多少元?

        400÷1-1/9=450(元)

        5.修一條路,甲單獨修需16天,乙單獨修需24天。如果乙先修了9天,然后甲、乙二人合修,還要幾天?

        1-9/24÷1/16+1/24=6(天)

        4、課堂小結

        本單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復習課我分成了三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建立知識網絡,第二模塊為檢測效果,第三模塊為質疑總結。

        第一模塊先讓學生回憶章節(jié)中的所有概念及其含義,重新感知概念,然后梳理概念,根據這些概念間的聯系與區(qū)別,構建知識結構圖。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他們能快速讀懂提綱、表格等形式的知識框架結構。

        第二模塊需要改進之處是,我應該針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總結和提示,把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并告知學生,并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模塊只有幾個學生進行質疑,說明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有待加強,這是以后需要更加努力的環(huán)節(jié)。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不同種類數的倒數的方法,并能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不同種類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熟練正確的求小數、帶分數的倒數,發(fā)現不同種類數的倒數的一些特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

        1、(投影)這節(jié)課老師就要把這里面的奧秘告訴你們,相信你們得知后比老師說得還快。

        2、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板書:乘積是1的兩個數

        3、你能很快說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嗎?你為什么說的這么快?有什么竅門?

        板書:分子、分母顛倒位置

        4、起名。(師指著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兩個分數)你能給這樣的兩個分數起個名嗎?

        5、根據學生的評價,引出“倒數”一詞,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通過師生比賽“看誰填得快”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很快說出乘積是1的兩個數,并說說有什么竅門,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特征,即分子、分母顛倒位置。此時讓學生給倒數起名,已是水到渠成,同時也讓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經驗。)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倒數的意義

        1、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怎樣的兩個數叫互為倒數嗎?學生此時回答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一種是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3、注重學生的評價,引出并板書倒數的意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4、進一步理解意義:在倒數的意義中,你認為哪幾個字比較重要?你是怎么理解“互為”一詞的?請舉例說明。

        5、(投影)辨析:下面的說法對嗎?為什么?

        (1)是倒數。()

        (2)得數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設計說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怎樣的兩個數叫互為倒數,并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語,舉例說明對“互為”一詞的理解,處處無不顯示出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二)教學倒數的求法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倒數。那你會求一個數的倒數嗎?你會求什么數的倒數呢?怎么求的?能舉例說明嗎?

        生:我會求分數的倒數,如,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就是,所以的倒數是。

        師:是個真分數,這位同學求的是一個真分數的倒數,還有誰能說出幾個真分數的倒數的?(師板書三、四個例子)

        (設計說明:通過“你會一個數的倒數嗎?你會求什么數的倒數?”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漣漪。此時,同學們首先想到的`是求一個分數的倒數,教師強調求的是一個真分數的倒數,并讓學生再舉幾個例子,目的是為了后面讓學生發(fā)現不同種類數的倒數的特征做準備。)

        師:真分數有什么特點?那真分數的倒數有什么特征?

        板書:真分數的倒數都大于1。

        2、求假分數的倒數,研究假分數的倒數的特征。

        師:你還會求什么數的倒數?怎么求的?能舉例說明嗎?

        生舉三、四個例子。師板書。

        師:假分數有什么特點?假分數的倒數有什么特征呢?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板書:假分數的倒數都大于或等于1。

        4、求整數的倒數,討論“0”和“1”的倒數。

        繼續(xù)問“你還會求什么數的倒數?”當學生說會求整數的倒數時,讓學生舉幾個例子說說怎么求的。

        師:“1”也是整數,誰會求“1”的倒數的?怎么想的?

        板書:1的倒數還是1。

        師:有沒有哪個整數的倒數你不會求的呢?

        組織學生討論:0為什么沒有倒數?

        師:仔細觀察:整數的倒數有什么特征?

        板書:非0、非1的整數的倒數都是分數單位。

        追問:那分數單位的倒數呢?(都是整數)

        5、求小數、帶分數的倒數。

        師:你還會求什么數的倒數?怎么求的?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的回答有兩種可能:一是求小數的倒數;二是求帶分數的倒數。

        (1)讓學生討論如何求小數的倒數。

        學生會想出兩種求法:第一種:把小數化成分數,再顛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繼而求出倒數;第二種:根據倒數的意義,用1除以這個小數。

        引導比較兩種求法,得出第一種方法比較通用。

        (2)讓學生討論如何求帶分數的倒數。

        (3)出示幾個小數(0.15、2.5、1.25等)和幾個帶分數讓學生求出它們的倒數。

        (設計說明:人的思維活動往往由簡單到復雜的,小學生更是這樣。所以在老師提出“你會求什么數的倒數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怎樣求一個分數的倒數,然后在考慮整數的倒數的求法,最后想到小數、帶分數倒數的求法。這樣層層深入,絲絲入扣,有效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興趣昂然。)

        (三)學生自行總結求倒數的方法。

        板書:求一個數(0除外)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三、鞏固練習

        1、呼應開頭。現在你知道老師為什么填的這么快了嗎?誰愿意在和老師比一次。(投影出示復習題)

        2、下面哪兩個數互為倒數?(做練習六第二題)

        3、辨析(用手勢判斷對錯).投影出示練習六第5題。

        4、誰會填?

        (1)×()= ×( )=3×( )=025×( )

        (2)×()= ÷()= +()= -()

        師:你是根據什么填的?

        (設計說明:練習設計,力求扎實而質樸,平淡中透新意.開放題的設計,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讓課堂教學既有“深度”,又有“溫度”。)

        四、反思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設計說明:通過回顧,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和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

        五、課后作業(yè)

        練習六第6、7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周長。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花壇圖。

        問:你能量出花壇外沿的長度嗎?

        2、出示大樹圖。

        問:你有辦法量出大樹干一圈的長度嗎?

        3、出示飛機圖。

        問:這個圓的周長如何測量呢?

        二、圓周長的公式推導。

        1、探索學習。

        (1)你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一個圓的周長是多少?

        (2)學生各抒己見,分別討論說出自己的方法:

        A、“滾動”--把實物圓沿直尺滾動一周;

        B、“纏繞”--用綢帶纏繞實物圓一周并打開;

        C、“折疊”--把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再進行測量和計算;

        用滾動,繩測的方法可測量出圓的周長,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們來探討出一種求圓周長的普遍規(guī)律。

        2、動手實踐。

        (1)4人小組,分別測量學具圓,報出自己量得的直徑,周長,并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2)引生看表,問你們看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什么關系?

        (3)你有辦法驗證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嗎?

        (4)閱讀課本P63,介紹圓周率,及介紹祖沖之。

        3、解決新問題。

        (1)教學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小自行車車輪的直徑是50m,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第一個問題:已知d = 20米求:C = ?

        根據C =πd

        20×3.14=62.8(m)

        第二個問題:已知:小自行車d = 50cm

        先求小自行車C = ?

        50cm=0.5m

        c=πd=0.5×3.14=1.57(m)

        再求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多少周?

        62.8 ÷1.57=40(周)

        答:它的周長是62.8米。繞花壇一周車輪大約轉動40周。

        三、鞏固練習。

        1、P64“做一做”

        2、求下列各題的周長。

        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作業(yè)。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課后習題

        練習十五的第5、8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4

        教材分析

        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理解比的意義,知道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并能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能夠正確地化簡比和求比值。這為以后學習運用比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學習本節(jié)課學生能理解并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進行分數除法計算。

        學情分析

        分數除法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也是非常要的一課,這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后面解決問題的學習。由于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必須在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在探索除分數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fā)展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以3盒水果糖的重量為問題為切入點,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盒水果糖重100g,那么3盒有多重?

        100×3=300(g)

        (2)3盒水果糖重300g,那么每盒有多重?

        300÷3=100(g)

        (3)300g水果糖,每盒重100g,可以裝幾盒?

        300÷ 100=3(盒)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5。

        師: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

        4/5÷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5÷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5,也就是2/5。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

        4/5÷2=4÷2/5=2/5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

        4/5÷2=4/5×1/2=2/5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①師小結: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5,有的是轉化成分數乘法來做……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②接下來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③通過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5÷3=4/5×1/3=4/15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5÷3”表示把4/5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5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5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5的1/3是4/15

        (3)比較歸納,發(fā)現規(guī)律。

        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要注意的是:

        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學生總結)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材第32頁例2、例3,練一練和試一試練習六第6-11題,練習六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做第32頁復習題。

        讓學生先思考可以怎樣想。根據思考的方法在括號里填上數。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下面的比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課

        在上面兩題里,第1題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從第2題可以看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里另外一個未知數,這種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

        現在,我們就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2

        提問: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教學例3

        出示例題,讓學生用比例形式讀一讀。

        讓學生解答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過程,老師板書。

        3、教學試一試

        出示例3,提問已知數都是怎樣的數。

        讓學生自己解答。

        4、小結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練習六第8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

        3、做練習六第10題。

        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4、做練習六第11題。

        學生口答,老師板書,看能寫出多少個比例。

        四、講解思考題。

        提問:根據題意,兩個外項正好互為倒數,你想到什么?

        兩個外項的積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個內項嗎?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什么內容?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怎樣解比例?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六第6題(1)-(4)題,第7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6題(5)、(6)題,第9題和思考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

        (2)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并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發(fā)展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從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讓學生感受觀察范圍的變化,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qū)域的過程,感受觀察的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難點:

        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的'變化而改變,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科整合,引出新課

        1.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學校教學樓不同樓層拍攝到的廣場圖片,引出古詩《登鸛鵲樓》,讓學生有情感的朗誦。

        2.師提出問題:古詩中的一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千古以來一直被傳誦,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

        3.如果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索,你知道其中的情理嗎?從而引出新課:觀察的范圍

        (板書課題:觀察的范圍)

        設計意圖:由學校教學樓不同樓層拍攝到的廣場圖片,回憶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二、猜想驗證,領悟方法

        1.利用多媒體出示情境,說:“同學們真聰明,所以有只小猴想請大家?guī)蛶兔ΑG锾斓搅耍麍@里的桃子都成熟了,看!落的滿地都是呢,有只小猴聞到香味趕來了,但前面有一堵墻擋住了它的視線,小猴也很聰明,于是爬到旁邊的大樹上去看。小猴現在能看到哪些桃子,請大家大膽猜想。

        師指墻角下一點:這個位置小猴子在A點能看見嗎?為什么?

        生:不能看見,因為它的視線受到了墻的遮擋。

        2.師:它到底能夠看到多大的范圍,你能用什么辦法來證實自己的猜想呢?

        3.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引出本節(jié)課的兩個要害點“觀察點”與“障礙點”,(板書:觀察點、障礙點)

        引導學生總結方法:在觀察點A與障礙點兩點之間連線并延長,就可以確定觀察的范圍。

        4.進一步提出問題:小猴還想看到更多的桃子,你認為他該怎么辦?爬到B處或者更高的C處,小猴子能看到哪些桃子?觀察到的范圍會有怎么的變化?先請學生勇敢的猜想,再通過畫圖來驗證猜想。

        然后通過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說明小猴看到的區(qū)域就越大,也就是說,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高低的變化而變化(板書)

        5.體驗:讓每個學生把書本豎放在桌上,然后再把下巴靠著桌沿,抬頭,起立。再次感受觀察的范圍與觀察點、障礙點的關系。

        6.剛才我們是怎么學習的?抽象——畫圖——比較——發(fā)現——應用

        那觀察的范圍是不是只跟觀察點的高低有關,還跟什么有關,請大家繼續(xù)根據大屏幕的提示,用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選擇一個進行探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眼睛抽象成數學中的“點”,將視線抽象成為數學中的“線”,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實際動手畫一畫。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體會到隨著觀察點的變化,觀察范圍也在發(fā)生變化,小猴子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就越多,這正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三、著手操作,探究提高

        1.出示:汽車由遠及近時,觀察范圍的變化。(科技大樓)

        夜晚路燈下笑笑的影子的變化。(生活館)

        2.學生獨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自主探究。

        3.同桌相互交流。

        4.指名匯報,發(fā)現規(guī)律

        ①司機離障礙物越近,觀察到的范圍越小;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遠近的變化而變化。

        ②觀察的范圍隨著障礙點的變化而變化。

        5.匯總小結

        觀察的范圍隨著觀察點、障礙點的變化而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緊密聯系,發(fā)展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巧設練習,回歸生活

        1.小貓觀察的范圍的變化(生物館)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畫一畫,再匯報,展現出小老鼠的活動區(qū)域。進一步提出:如果小貓不想讓小老鼠有這么大的活動區(qū)域,它將怎么辦?請學生從新設計示用意,讓學生感想觀察的范圍隨觀察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2.日食、月食現象

        老師還想帶大家去天文館看一下,先請大家看一個短視頻,然后畫一畫日食、月食現象示意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3.課外作業(yè)

        (1)日食可分為日全食、日偏食、日環(huán)食、全環(huán)食;月食可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及半影月食三種。想一想、查一查月食為什么沒有月環(huán)食?

        (2)在黑夜里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影子的大小、形狀是怎樣變化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思考走出課堂,以鼓勵學生將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五、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說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本》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7

        學習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過程。

        3、養(yǎng)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

        1、建立空間觀念

        2、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式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教具準備:

        PPT,剪刀,圓柱模型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圓柱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有哪些呢?

        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崗亭等,你們還見過這樣的物體嗎?形如這樣的物體在生活中你能舉幾個嗎?

        學生:圓形的柱子、罐頭等

        教師:你們舉得這些物體都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呢?

        直直的、圓的、上下一樣粗細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直直的、圓的、上下一樣粗細的物體。我們把這樣的物體叫做圓柱。

        板書:圓柱的認識

        一、認識圓柱各部分(摸一摸)

        1、教師:同學們,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

        學生:美觀、實用、安全、可滾動

        2、教師:請各個小組拿出你們桌上的圓柱體,摸一摸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各小組交流匯報,教師補充

        學生:有3個面

        教師:用手平摸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教師:其他組還有補充的嗎?

        同學們看看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么辦法證明呢?

        學生:量一量直徑,把兩個底面剪下來比一比

        教師:看看這個側面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它是一個彎曲的,光滑的面。

        教師:我們這個彎曲的,光滑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教師補充:圓柱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底面,一個側面(是曲面)

        2.圓柱高的含義。(量一量)

        教師:請各個小組量一量,找一找圓柱的高在哪里嗎?(學生指)

        教師劃一條側面上的斜線,這是圓柱的高嗎?為什么?

        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是高嗎?高有多少條?

        學生: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說圓柱有無數條高。

        教師補充: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圓柱有無數條高。圓柱的高矮與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關。

        課堂練習(課件出示)

        1、指出圖形中哪些是圓柱?

        2、指出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二、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剪一剪)

        1、教師:想不想知道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呢?

        學生:想知道

        動手操作:教師:請各小組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學生大膽猜想:不同的剪法會有哪些形狀呢?

        各小組分別發(fā)言

        (1)沿著高剪開,(長方形)

        (2)斜斜的剪開,(平行四邊形)

        (3)隨意亂剪開,(不規(guī)則的圖形)

        教師指出:①討論:平行四邊形能否通過什么方法轉化成長方形?

        ③引導小結:不管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學生:當圓柱的底面圓的周長等于圓柱的高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就是一個正方形。

        教師小結: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斜斜的剪開是一個平行四邊形,隨意亂剪開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

        三、尋求發(fā)現圓柱側面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操作概括)

        教師: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與這個圓柱的什么有關?

        學生: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圓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教師:

        ①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②學生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成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③同學交流后說出自己的發(fā)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教師補充: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這個底面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鞏固練習

        1、判斷

        (1)圓柱的高只有一條。( )

        (2)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相等。( )

        (3)圓柱體底面周長相等和高相等時,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側面是一個正方形。( )

        2、填空

        1.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9厘米,高是5厘米,則長方形的長是( )厘米,寬是( )厘米。

        2.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是3厘米,則長方形的長是( )厘米。

        3.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是12.56厘米,寬是3厘米。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 )厘米,高是( )厘米。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六、實踐作業(yè)

        用硬紙做一個圓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8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guī)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鉆研教材,其實會發(fā)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fā)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同學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同學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fā)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啟發(fā)同學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質量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復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一張課桌寬52()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復習質量單位.

        1.啟發(fā)同學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②l個雞蛋約6.5()

        ③1棵白菜約2.5()

        ④1名六年級同學體重是40()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49頁的24時計時法,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使學生初步認識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學會計算簡單的求經過時間的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教具鐘面、學生準備學具鐘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提問口答。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1個世紀是多少年?一年是多少個月?1個月的天數有哪幾種情況?

        2、引入新課。一天又叫做一日。一日是多少小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24時計時法。

        二、教學新課

        1、教學24時計時法。

        (1)說明:1天就是1日,1日的時間就是一晝夜。在一日的時間里,鐘表上的時針正好走兩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時?

        (2)演示:第一圈從夜里12時也就是0時起,夜里1時、2時、3時上午8時、9時、到中午12時,是12時。

        提問:這是從夜里12時起走了幾圈?現在是什么時候的12時?經過了多少小時?

        板書下面的直線圖:第二圈再從中午12時走,下午1時、2時、3時、晚上8時、9時、再到夜里12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也是12小時。提問:第二圈是從中午12時到什么時候的12時?也就是經過了多少小時?板書直線圖:

        提問:誰來說一說在一日里,鐘表上的時針走了怎樣的兩圈,共多少小時?

        追問:一日等于多少小時?板書:1日=24小時

        指出:從夜里12時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時,是12小時;再走一圈到午夜12時又走了12小時,共24小時,所以1日等于24小時。

        (3)認識24時計時法。說明:像上面這樣分上午幾時和下午幾時來記時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計時法。郵電、交通、廣播電視等部門為了記時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時間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從0時到24時的記時方法。就是把時針走第二圈時,時針所指的鐘表上的數分別加上12:下午1時叫13時、下午2時教14時晚上12時叫幾時?24時也就是第二天的幾時?

        指出:像這樣的0時到24時的記時方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比,上午的時刻相同,下午的時刻要把普通計時法的時刻數加上12。中央電視臺每天19時播放新聞聯播節(jié)目,這里的19時就是下午幾時?

        說明:在24時計時法里只要直接說幾時,比較方便,在普通計時法里,一定要說明是上午幾時或者是下午幾時。

        (4)鞏固練習練一練第1題。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練習十第1題。小黑板出示,學生口答。練習十第2題。小黑板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寫在作業(yè)本上。集體訂正。強調普通計時法要說明是上午還是下午。

        2、教學求經過時間。

        (1)教學例1。出示例題,讀題。畫直線圖。

        提問:題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這輛汽車從南京的開車時刻是什么時候?

        到達上海的時刻是什么時候?要求什么?

        說明:求路上用了多少小時,就是求14時30分到18時30分經過了多少時間?

        追問:路上用了多少小時?你是怎樣想的?這里的14時30分、18時30分指的是什么?4小時指的是什么?

        (2)教學例2。出示例2,指名讀題。提問:題里用的是什么計時法?在24時計時法里,這兩個時刻各是幾時?每天從8時到19時,營業(yè)了多少時間怎樣計算?老師板書。

      【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英語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2-10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精選10篇)10-11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文案10-11

      英語上冊第三單元教案3篇12-10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9-30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倒數的認識》教案(一)09-24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1-09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教案01-16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精品福利亚洲国产| 国产不卡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合视频|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少妇和邻居做不戴套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av有码|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 亚州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AV旡码高清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综合网2021|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无码高潮少妇毛多水多水免费| 国产精品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MV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青青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 又粗又大又黄又硬又爽免费看|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人妻中文字幕精品一页|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95精品视频|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综合|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