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2-05 15:04:4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

              設計意圖: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的成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師的全部勞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習成為學生發自內心的需要,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樂園是我們每位教師應努力的方向。還有對學生的評價,包羅萬象,既有對學習方法的評價,又有對學習情感的評價,也有對自己的鞭策鼓勵。這樣的評價,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啟發,便能讓學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時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從而把主動探究學習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第一樂趣。這節課我在設計上注重這兩點,來設計和展開教學。

              教學要求 在知道兩數特殊關系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求出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約數,什么是最大公約數?②什么是互質數?質數與互質數有什么區別?(回答后做練習十四的第5題)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約數?

              3、說說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數有什么關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求這兩種特殊情況的最大公約數(板書課題)

              三、探索研究

              1.教學例3

              (1)求出下列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觀察結果:通過求這幾組數的最大公約數,你發現了什么?

              (3)歸納方法:先讓學生講,再指導學生看教材第69頁的結論。

              (4)嘗試練習。

              做教材第69頁的“做一做”,學生獨立做后由學生講評,集體訂正。

              四、課堂實踐

              1.做練習十四的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看哪幾組數是第一種特殊情況,哪幾組數是第二種特殊情況,再解答出來。

              2.做練習十四的第6題,先讓學生獨立作出判斷后再讓學生講明判斷的理由。

              3.做練習十四的第9題,學生口答集體訂正。

              五、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方法。

              六、課堂作業

              1、做練習十四的第8、10、11題。

              2、有興趣、有余力的同學可做練習十四的第13*題和思考題。

              課后反思:有的數學問題比較復雜,光靠個人的學習,在短時間內達不到好的效果時,教學時,我讓學生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小組中搭配上、中、下三類學生,由一位優等生任組長,組織組內同學討論如下問題:(1)、一個數的約數與這個數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2)、兩個數的公約數與這兩個數公有的質因數有什么聯系?

              (3)、怎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我們知道“最大公約數”一課最難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但無論是老師講解還是學生看書,給學生的感覺大多是:太難懂了,算了吧!這時,何不讓學生討論討論,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說說?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這樣,不僅保證了全班同學的全員參與,使每位同學都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而且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啟發、討論、總結,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想法在逐步完善著,學生個人對最大公約數算理的理解都會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學生的歸納、推理、判斷等能力也在這里得到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在不斷增強;當自己的意見被采納時,學生也在盡情地享受著交流成功的樂趣。如果學生能把學習當成一件“美差”去做,這不正是我們最想看到的嗎?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征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通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后表面積發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于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于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教學重點:掌握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弄清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

              2、讓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有括號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括號的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C、講授新課: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問:1、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校對。

              4.38 ÷ (36.94 + 34.3×0.2)

              = 4.38 ÷(36.94 + 6.86)

              = 4.38 ÷ 43.8

              =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問: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獨立完成。校對。

              3、做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 [1.94 ÷0.4 + 0.15] ×0.92

              = [4.85 + 0.15] ×0.92

              = 5 ×0.92

              = 4.6

              D、鞏固練習: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抽兩名學生板演。

              E、課堂小結:

              在既有中括號,又小括號應該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業:

              P - 52 第一題、第二題和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一、教學目標:1、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二、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三、教學準備: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

              6 + 4.4 = 0.01×80 = 7.4-0.9 = 6.3÷0.63 =

              2.3×5 = 0.4×0.5 = 0.2÷0.04 = 5÷0.02=

              18.6-6 = 5.4 + 6 = 9-1.35= 0.3×0.05 =

              1、以小組開火車形式看口算報得數。

              2、錯的說一說錯的原因。

              B、比較訓練: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8 -(0.8 ÷5 + 0.24)] ×9

              1、說一說每題的計算順序。

              2、括號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4、校對,錯的說出錯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數:

              7.2 + X = 15.4 X - 0.8 = 3.6

              1、抽兩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每題求X的依據什么?

              D、應用題:

              P - 53 第五題:

              1、說一說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先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兩人相互討論。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4、 42 ÷1.5 表示什么? 42 + 42 ÷1.5 表示什么?

              E、布置作業:

              P - 53 第三題。

              《課堂作業本》

              練習 十一 (二)

              一、教學目標:1、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二、教學重點: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難點:學會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步驟。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簡便運算:

              0.27 ×99 + 0.27 0.25×1.25×40×8

              (0.25 + 2.5 + 25)×0.4 8.4 + 7.66 + 2.34 +1.6

              1、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2、說一說錯的原因。

              B、四則混合計算:

              8.4 -8.4×1.5÷18

              (1 - 0.99)×(38.6- 8.6)

              [0.05 ×(83 + 117)]÷(9.6-5.6)

              1、先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2、抽三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

              3、校對,錯的訂正。

              C、文字題:

              2.5 乘以 6.6與1.4的和,積是多少?

              1、求什么?積是哪兩個數相乘?

              2、所以我們要先求什么?

              3、列式計算。

              D、應用題講解:

              P - 55 第十二題:

              1、要求平均每天的營業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我們 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練習了哪些內容?哪些方面還掌握的不夠呢?

              F、拓展題:

              先讓學生討論完成。

              G、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4

              教材說明

              密鋪,也稱為鑲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變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就安排了密鋪的內容,通過讓學生觀察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鋪起來的圖案,了解什么是密鋪。本冊教材中,通過實踐活動繼續讓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進行密鋪,從而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整個實踐活動分為兩個層次: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哪些不能密鋪,使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

              由于學生已經了解了密鋪概念,教材不再給出密鋪的概念及圖案,而是直接呈現了學生熟悉的6種平面圖形(即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并提出問題哪些圖形可以密鋪。接著,讓學生利用附頁中的圖形,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任選一種圖形拼一拼、鋪一鋪,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鋪、不能密鋪(圓形、正五邊形)的平面圖形,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找出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后,再讓學生實際鋪一鋪,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密鋪,并感受這些圖形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每次密鋪的基礎圖形都是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同一種平面圖形,兩種或兩種以上平面圖形拼接在一起,也能進行密鋪,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在方格紙上根據給定的兩組圖形設計密鋪圖案,計算出每次密鋪中不同平面圖形所占的面積,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用數學的眼光欣賞美和創造美。

              這部分內容包括三部分:

              (1)從實際出發引出問題,讓學生從兩組瓷磚中任選一組在方格紙上設計密鋪圖案,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這里的兩組瓷磚,一組由兩個形狀和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組成,另一組由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的長度等于平行四邊形長邊所在的高)組成,前一組密鋪可以是用同一種基礎圖形將平面密鋪,后一組密鋪則是用兩種基礎圖形密鋪平面。

              完成設計的方式,可以由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也可以由教師準備好相應的圖形卡片,讓學生拼出。建議學生在畫或拼擺密鋪圖案時,要有序地進行。

              (2)綜合運用有關密鋪、面積等方面的知識,統計自己在方格紙上設計的圖案中,每種基礎圖形一共用了多少塊,以及所占的面積,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利用附頁中提供的圖形,自由地設計密鋪圖案,這種圖案可以由一種或兩種基礎圖形組成(也可以由多種基礎圖形組成,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不要求),通過學生的創作及交流,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用幾何圖形進行美術創作的想像力,讓學生體驗自己創作的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主要是在數學活動中,借助觀察、猜測、驗證等方式解決問題。

              (2)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密鋪的圖案,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密鋪圖案,課上展示給大家,以此幫助學生復習已了解的密鋪知識,從直觀上為學習新內容做好準備。搜集的圖案可有多種,如由形狀和大小相同的一種基礎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兩種或兩種以上基礎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不規則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等。呈現圖案后,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密鋪圖案是由什么基礎圖形組成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密鋪平面時只用一種圖形,比如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同時出示該圖形的彩色卡片并貼在黑板上),請你們猜猜看,哪種圖形能用來密鋪?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和想像,然后再通過鋪一鋪等操作活動進行驗證并獲得結論。或者先讓學生想一想他們見過的哪些圖形能夠用來密鋪平面,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圖形呈現相應的圖形卡片,然后圍繞學生說出的圖形,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拼擺,找出哪些圖形可以密鋪,哪些圖形不可以密鋪,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學生匯報驗證的結果,并讓學生任選一種可以密鋪的圖形鋪一鋪,上臺展示并與大家交流拼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密鋪的理解以及對圖形性質的認識。

              (5)在學生了解可以密鋪的圖形后,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用密鋪的知識設計地磚圖案;也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鋪。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磚、籬笆和圍墻)、玩具、藝術(圖畫)等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然后再讓學生任選一組瓷磚,在方格紙上設計新穎、美觀的密鋪圖案。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讓先設計完的學生數一數自己設計的圖案中,不同的基礎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塊,所占面積是多少。

              (6)展示作品過程中,引導學生比一比,看看誰的設計更美觀、更有新意,激發學生之間互評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納別人較好的方法。

              (7)匯報交流之后,讓學生進行更開放的設計活動,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藝術的密切聯系,經歷創造數學美的過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會繼續安排有關密鋪的內容,例如較復雜些的密鋪、密鋪的方法等等,因此在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圖形能夠密鋪的條件(同一頂點的各個拼接圖形角的和為360)會在中學的教材中介紹,這里就不需要讓學生研究。

              參考資料:

              密鋪的歷史背景

              1619年數學家奇柏(J.Kepler)第一個利用正多邊形鋪嵌平面。

              1891年蘇聯物理學家弗德洛夫(E.S.Fedorov)發現了十七種不同的鋪砌平面的對稱圖案。

              1924年數學家波利亞(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發現這個事實。

              最富趣味的是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C. Escher)與密鋪。M.C. 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蘭。他到西班牙旅行參觀時,對一種名為阿罕伯拉宮(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十三世紀皇宮建筑物,其墻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爾人建造,而且鋪上了種類繁多、美輪美奐的馬賽克圖案。Escher 用數日復制了這些圖案,并得到啟發,創造了各種并不局限于幾何圖形的密鋪圖案,這些圖案包括魚、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憑空想像的物體。他創造的藝術作品,結合了數學與藝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人對數學產生另一種看法。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5

              教材類型:蘇教版所屬學科:數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4.增長學生的自然知識,產生熱愛自然,享受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準備:

              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放在課前)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2.談話:李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⑴(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這里有個溫度計。

              那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問:好,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學生交流:是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式度)。

              沒錯。(結合圖說)這是零刻度線,表示0℃。(教師板書0)。

              誰來溫度計上表示出0℃。

              ⑵我們再來看上海的.氣溫。(課件:點擊上海出現溫度計和上海的圖片)

              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學生回答4攝式度后,教師板書4)在溫度計上撥一撥。問: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圖,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⑶接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課件點擊北京的圖片和溫度計)

              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

              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

              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

              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⑷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對,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⑸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師: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其他幾個城市的最低氣溫,注意觀察溫度計,把這些溫度記錄在卡片上,并讀一讀。準備好了嗎?

              香港:(19℃或+19℃)。寫好了請舉起你們的卡片。提問:你是怎么想到用+19℃來表示的?這位同學是用19℃來表示的?行嗎?為什么?(對,正號可以省略不寫)。

              哈爾濱:(-10℃)。老師寫了10℃后舉起來:“和老師的記錄一樣的請舉牌。為什么沒人和我的一樣啊?(對,零下10攝式度,我們用-10℃來表示,10攝式度是表示零上10攝式度的)。

              西寧:你們記錄好了,同桌互相校對一下再來交流。問:為什么這樣用這個數來表示?

              ⒊我們再來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播放中央臺播音員播報的天氣預報(天津 呼和浩特烏魯木齊銀川)

              指名一位學生上前交流。師:你們覺得他記錄怎樣?這位同學的前面的正號沒寫,可以嗎?老師把-1的負號去掉,你們同意嗎?

              誰能在溫度計上撥出11℃?誰來撥-1℃?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自主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能按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2.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提高學生看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小華統計一個停車場里各種機動車的數量.數出有摩托車3輛,小汽車15輛,大客車8輛,載重車6輛.請你幫助她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教師:要把題中的'數據填入統計表中相應的欄目里,再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各種車輛數的多少.從題目的條件中可以看出,要統計的有幾種數量?(幾種車,每種多少輛.)

              教師:制成的統計表有幾欄,每欄多少格?

              教師提問:看一看條形統計圖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學習新課.

              (一)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教師:上面復習題中,統計停車場里面的車輛時,由于車輛是靜止不動的,我們可以分類數出各種車的輛數,是用逐項數出數目的方法收集的數據.如果我們要統計一個路口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的各種機動車的數量,還能用逐項數出的方法來收集數據嗎?

              教師:收集數據時,根據具體條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收集.今天就來學習一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常用方法(板書課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師:請同學們作好準備,你們收集過路口的各種機動車數量.

              學生匯報收集的數據

              教師提問:為什么你們收集的數據不統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進?

              學生討論:小組內分工,每人記一種車的數;先把各種車的名稱寫出來排列好,過車時分別作出“正”字的記錄……

              學生匯報后教師板書:

              摩托車:正

              小汽車: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車:正正

              載重車:正正正正

              (二)填統計表和統計圖.

              1、教師:上面收集的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來,要把這些數據整理,制成統計表.

              機動車種類

              輛數

              合 計

              摩 托 車

              小 汽 車

              大 客 車

              載 重 車

              教師提問:請看條形統計圖,每格表示多少?這個數能不能改變?

              教師說明:條形統計圖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數量,要根據統計的數據大小而定.

              2、學生練習.

              把課本第2頁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補填完整.

              3、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從1992年到1996年,全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依次是1348萬、1346萬、1333萬、1271萬和1268萬.完成下面的統計表.

              教師:統計表要分幾欄?為什么?要分幾格?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數(萬)

              三、鞏固練習.

              拿一枚1角硬幣,從桌面上約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邊做邊記錄落下后的情況,然后填入下面的統計表.

              四、課堂總結.

              我們收集數據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的數據,并進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書設計

              省略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除法估算》選自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數學第九冊P51的內容。

              教學思路

              小學數學應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和挑戰性。“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其他知識也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學“除法估算”這一部分內容時,設計圍繞從學生剛經歷的秋游活動來展開,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發現估算的題材、自主探索以感知估算的價值、小組合作來交流估算的策略、嘗試解題來總結估算的方法、實踐運用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設計理念

              1、數學教學活動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

              新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學生的個人經驗(除法計算)、直接經驗(秋游的感受)和現實世界(生活中的數學)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2、注重學生自主性和個性化的學習

              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且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估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方法。

              2、能靈活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3、在探索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培養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秋游場景引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上課后,出示秋游時拍的照片,詢問學生當時的心情,一下就讓學生回想起秋游那天的情景,因那天是遠足秋游,學生對步行印象極深。在導入新課前,就提供路程和時間,讓學生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復習,求出同學們步行每小時大約行多少米。接著讓學生把計時的單位改小,繼續求每分鐘的步行速度,便于我們判斷走得比較快還是慢。此時順利進入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的教學中。

              二、創設問題情景,激勵學生自行探究。

              1、關于所需車輛的計算:

              師:同學們走的速度很快呢,是玩的心情很迫切吧!怪不得有同學問老師:“為什么不坐車呢?大家想知道原因嗎?”

              (1)出示題目并講述:老師聯系車子的時候只有中型客車,每輛車子可以坐44人,而我們四年級參加秋游活動的學生一共有235人。現在只有5輛車子可以用,你們認為夠嗎?

              (2)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后交流。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結果。(交流情況)

              生1:我覺得不夠。因為235÷44≈6(輛),要6輛車子才可以。現在只有5輛,所以不夠。

              (240)(40)

              生2:我認為夠了。235÷44,235的近似數取200,235÷44≈5(輛)。

              (200)(40)

              生3:我認為是不夠的,老師還沒有算在里面呢。

              生4:老師,我用小數做的行嗎?

              師:當然可以了。你課外知識真豐富!請你說說看。

              生4:我用235÷44≈5.3,把結果求近似數就是約等于5,所以我覺得5輛車就夠了。

              生5: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不能把后面的直接去掉,應該要向前面進一。

              生6:我同意生5的觀點,5輛是不夠的。我是這樣想的:一輛車可以坐44人,那么5輛車大約可以坐44×5≈200(人),而200人<235人,多出來的人就坐不下了,要用6輛車才夠。

              師:是啊,多出來的人怎么辦呢?不去了嗎?

              師:我看,問題主要是在生1和生2的兩種解法中 235,也就是被除數的取近似數出現了分歧,那先來解決除數取近似數是怎樣統一的?

              生7:只要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數,保留整十數。

              師: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嗎?(生都搖頭表示沒有)。問題是被除數到底該怎么考慮求近似數呢?在現實生活中來考慮這個問題,哪一種更符合實際呢?

              生齊:生1說的那種。

              生2:我現在想想應該是不夠的,剛才沒有仔細考慮。

              師:那就是說,被除數取近似數時,要考慮盡量和原來的數接近。

              生8:老師,那230也接近235的,為什么要取240呢?

              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生9:因為240÷40是整數6,計算方便,算得快。

              師:為什么會這么快?

              生9:因為我想乘法口訣:四六二十四

              師:這個方法真妙啊!把除數的近似數求出來后,用乘法口訣來想,找個最接近被除數的,把它取作被除數的近似數。你真會動腦筋!

              師:(小結)我們用估計的方法求出了5輛車是不夠的,所以決定遠足秋游,還能觀賞沿途風光呢,倒也是一舉多得。

              2.關于纜車票價的估算(出示纜車圖)

              (1) 理解價格表

              師:到了坐纜車的地方,同學們可興奮了。不知道有沒有同學注意到了這張價格表呢?你能看懂它嗎?(指名學生發言)

              生10:大人坐纜車上山要20元,上山、下山一起要30元。

              生11:大人光上山不下山是20元。兒童的票價是大人的一半。

              師:兩人說得都很棒,生11補充得更好,那按價格表的說明,同學們每人應該付多少錢呢?

              生12:(口答)30÷2=15(元)

              師:老師要負責付同學們的費用了。請大家幫忙算一下:一個人的票價是15元,我們班級有58名同學參加秋游,那么該付多少錢呢?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生13: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要付15×58≈1200(元)

              (20)(60)

              生14:我們小組認為老師只要付15×58≈900(元)

              (60)

              師:怎么一下就相差了300元?該聽誰的呢?

              生15:我們小組是列豎式計算的,其實只要15×58=870(元)

              師:同樣是估算,相差300元,這里就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的情況,估算目的是計算快速,但也要注意準確。大家想知道事實上老師付了多少錢嗎?

              (學生紛紛猜測)

              生16:老師,我想您付的錢應該比870元少。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16:因為我想集體乘坐應該可以優惠的,很多地方集體購票都可以打折的。

              師:你的生活經驗真豐富!的確如你所料,老師實際上付了775元。

              (生恍然,紛紛點頭。)

              師:58個同學乘坐纜車,總共用了775元,你能算算自己用了約多少錢嗎?

              列式:775÷58 ≈

              生解答后交流:除數58的近似數是60,被除數考慮能被60整除,而又接近775,所以求近似數是780。師板書:775÷58 ≈ 13(元)

              三、提供數據信息,鼓勵學生自選解題。

              在學生掌握了除法估算的方法以后,出示一組信息,讓學生選擇其中對于自己想了解的情況有用的數據,進行計算解答,并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反思:

              這堂課上得生動活潑,同學們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之中。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我在實踐后的體會如下: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我們現在應該更加關注學生會關心什么、經歷了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在生活中想要發現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積極主動,才會學得興趣盎然。

              2、估算與生活

              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數學遷移、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會計算梯形的面積。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完全一樣的梯形若干個。

              生:剪刀、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紙片(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練習本。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同學們請坐,上課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幫一個忙,學校安排老師給校車的車窗貼防曬膜,可是老師不知道買多少防曬膜合適,你們能幫幫我嗎?哪位同學能說一說?老師看到了你渴望的眼神,就請你來說一說吧。

              你說通過觀察發現車玻璃的形狀是梯形,只需要算出來這個梯形車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就能知道需要買多少防曬膜了。

              那我們該怎么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老師看到同學們露出了疑惑表情,沒關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梯形的面積。

              2.新授

              同學們,雖然我們不知道梯形的面積公式,但是之前咱們已經探究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記得我們是如何探究的嗎?你來說,哦,你說我們是通過轉化為我們熟悉的長方形來進行探究的,真棒!那梯形能不能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來探究它的面積呢?

              現在就請同學們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拿出老師課前分發給大家的各種各樣的梯形,來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發現吧,小組合作,現在開始!

              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

              好了,時間到。大家都停下來吧,哪個小組代表來展示你們的結果?

              第三小組代表,你來說。你說之前學過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所以你把梯形剪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很好,說的請具體,還有哪個小組代表有不同的做法?

              第一小組代表,你們是怎么做的?哦你說你們把梯形剪成了二個三角形。同學們各有各的方法,你們可真厲害。還有別的小組有不同的方法嗎?

              哦,第二小組代表,你的手舉的最高,你來說。哦,你說你是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真棒!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在大屏幕出示了這種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我們熟悉的圖形,該如何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我們以第三種方法一起來推導一下吧。同學們,請思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呢?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又與梯形的什么有關呢?

              這個問題,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開始吧。

              你最先舉起了手,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梯形的2倍!梯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的一半!真棒!還有誰再來補充一下呢?第二排戴眼鏡的女生,你來說,哦,你說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就是梯形的高!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同學們,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乘高,所以梯形的面積就是(上底+下底)*高÷2!如果我們用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高是h,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呢?你已經迫不及待了,就請你來說吧,哦,你說梯形的面積等于(a+b)*h÷2!。思路很清晰說的很完整,請坐!所以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S=(a+b)*h/2!

              同學們,我們用這種方法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剛剛我們采用剪一剪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也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這兩種方法能不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呢?這個問題,就留給同學們課下探究吧!

              3.鞏固

              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解決校車防曬膜的問題,窗戶的上底長40里米,下底長50厘米,高30厘米,請你們在三分鐘的時間內獨立算出校車需要多少防曬膜。

              時間到,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老師已經出師了答案,你們的答案和老師的答案一樣嗎?

              哦,都一樣啊,看來大家都掌握的不錯!

              4.小結

              大家都是愛學習得好孩子,最后誰能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你說你學會了求梯形得面積,還有你來補充,哦你說梯形得面積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你們說得都很好。

              這節課我們主要通過動手操作得方式學習了梯形得面積,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也學會了轉化的思想。

              5.作業

              馬上要下課了,現在老師來布置一下咱們的作業,請看大屏幕,請同學們課下完成課后習題1,2題,并利用所學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吧。

              板書設計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3.知道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簡寫和略寫乘號.

              4.使學生學會應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乘號的簡寫和略寫.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明根據什么.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學生敘述各運算定律的內容,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教師板書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觀察比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有哪些優點?

              優點: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敘述運算定律更簡明易記,也便于應用.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教學用字母表示圖形面積公式(出示圖片:圖形面積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2)表示平行四邊的面積,、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積、、分別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學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正方形周長的書寫格式.

              (1)讀出下面各式,并說明表示的意義.

              (2)把下面各式寫成一個數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4)根據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字母或數.

              (□+□)+□

              □·(□·□)

              (5)如果用表示長方形的長,表示寬,那么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小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可以省略,但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寫成;在兩個數相乘的時候,乘號不能省略不寫,可以改為“·”,但容易與小數點混淆,所以一般仍記作“×”.

              3.教學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教師說明:在我們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或周長時,實際上是把數值代入有關的公式,算

              出的結果就是它的面積或周長.

              (1)說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說出梯形面積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義.

              (3)說出字母所代表的數值.

              (4)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強調:在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計算的結果不必寫出單位名稱,只在答題時注明就行了.

              (5)練習: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4厘米,寬是4.6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四、課后作業

              (一)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二)先寫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再把數值代入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形,長7.2厘米,寬1.8厘米.

              2.一個正方形,邊長24毫米.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可以寫成

              讀作:的平方

              表示:兩個相乘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厘米,下底是5.5厘米,高是4厘米.求梯形的面積.

              =(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探究活動

              找規律

              活動目的

              1.能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

              活動題目

              仔細觀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然后填空.

              35=3×10+5702=7×100+0×10+2

              72=7×10+2123=1×100+2×10+3

              16=1×10+6564=5×100+6×10+4

              …………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

              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

              活動過程

              1.學生分小組討論.

              2.匯報思考過程和答案.

              3.仿照題目類型,每個小組自編一組練習,相互交換解答.

              參考答案

              1.一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是a,個位上的數是b,這個兩位數是(10a+b).

              2.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是a,十位上的數是b,個位上的數是c,這個三位數是(100a+10b+c).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

              2,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合理運用“割”“補”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并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一,復習引入

              1,師:大家知道哪些簡單的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師:今天老師是也帶來了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請看.

              (課間出示長,正,平,三,梯)

              師:大家知道他們的面積計算公式馬嗎?

              生說公式,同時師課間出示.

              師:老師把這些簡單的平面圖形組合在一起,拼成了生活中的美麗圖形,請看!

              (課間出示;風箏房屋的側面七巧板中隊旗)

              師:你能看到那些簡單的平面圖形?同桌之間說說看。

              匯報:重點說中隊旗分成兩個梯形。

              引出“組合圖形”的定義,課件出示定義。

              板書:組合圖形

              2,尋找身邊的組合圖形

              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組合圖形,大家找找看。

              (教師窗戶,防盜窗)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4:房屋側面

              1,先出示沒有數字的圖形

              師:可以直接利用我們學過的面積公式來計算嗎?

              生:不能

              師:那可以怎樣計算呢?同桌之間說說看?

              匯報:可以分成兩個梯形,可以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

              師:同學們有這么多想法啊?作業紙上又提供的數據,大家在作業紙上分一分,畫一畫,算一算。

              學生做,師巡視指導,搜集作品。,

              2,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方法一:轉化成三角形+長方形

              讓學生說一說他的做法,重點問轉化成了什么圖形?

              問:大家看懂了嗎?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呢?

              掌聲送回學生一

              方法二:轉化成兩個相同的梯形

              (多讓其他學生說一說分發)

              3,比較兩種方法

              課件同時出示兩種做法

              師:剛才這一種是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三角形和長方形)這種是把組合圖形轉化成了(兩個梯形),雖然方法不一樣,但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生:都是把組合圖形分成成了已經學過的簡單的平面圖形。

              師:像這種分發在數學上叫分割法。板書:分割法

              分割

              板書:組合圖形簡單的平面圖形

              求和

              小結:在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把它利用分割法轉化成已學過的簡單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求和。

              師:大家會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了嗎?那我們就去做一些練習吧。

              三:練習

              1,“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找一學生上黑板板演,找另一學生評價。

              在圖上加一條變成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能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嗎?(發現條件不夠)

              教授:分割時不能隨便分,要根據已知條件來分,這樣才能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

              2,中隊旗

              先讓同桌討論方法,比一比誰找到的'方法多,然后再作業紙上做一做。

              先講兩種分割法,重點講解“填補法”

              師:剛才我們都是用的分割法來求得組合圖形的面積,但這位同學的方法有的不一樣了,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長方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

              師:這位同學的想法真獨特,想這種方法叫填補法。

              板書:填補法

              師:我們把組合圖形通過填補法轉化成簡單的平面圖形,然后再(求差),就求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

              板書:求和

              小結:我們在怎么求出組合圖形的面積的?

              強調:轉化優化

              四: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

              一、學習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 在探索中,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內容的奇妙、有趣,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乘法算式中對乘數已經有比較熟練的理解,學習因數可以在乘法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學生回答)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拼圖來學習一個新知識。

              (設計意圖:拼圖游戲學生很喜歡,創設拼圖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課件)

              1. 師: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2. 班內展示交流。(請學生演示自己擺的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了解事物的特征,明確正方形的個數與因數的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了大量的學習資源,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他們在相互的探討中,使問題得到解決。)

              3. 師:你能把這些擺法用算式表示出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

              4.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哪兩道算式的因數一樣? 12的因數有哪些呢? 請學生按順序說出來。(1、2、3、4、6、12。)

              (設計意圖:學生觀察算式,發現找因數的方法和寫乘法算式有一定的關系,體會了“想乘法算式”找因數的方法,為下面的思考找因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

              5. 思考問題:

              (1)怎么樣找出一個數的全部因數?

              (2)有什么方法可以將全部因數找齊,一個都不漏?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學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從小到大找;一對一對找

              6. 找出9的全部因數

              (1)試一試,看誰能挑戰成功。(學生獨立找9的因數)

              (2)交流找的方法。

              板書:9的因數有:1、3、9

              觀察9的全部因數,你有什么發現嗎?(9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是9,??)

              7. 試一試:你能找出15的全部因數嗎?找完后交流,說一說15最大的因數是多少,最小的呢?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找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8. 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三)練習深化。

              1. 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把課本第9頁的1、2題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

              投影展示一名學生1、2題的結果,讓學生說一說,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2.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用拼長方形找因數的方法,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把第3題做出來。

              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讓1名學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畫,并把因數找出來。

              學生做完后,看看到黑板上做題的同學做得對不對,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練一練活動,利用數形結合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3. 投影: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班內交流:(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還有一種,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這種排隊法與找因數有什么關系呢?(教師對學生及時提出表揚: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

              (設計意圖: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找因數的方法。)

              4. 游戲:好朋友互報學號,分別找出對方學號數的全部因數,比比誰能有對有快!

              (四)當堂檢測。

              1、找一找,填一填。

              1 2 4 7 8 12 16 24 32

              24的全部因數 32的全部因數 既是24的因數也是32的因數

              2、說一說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個( )個()個 ()個 ( )個 ( )個

              (設計意圖:當堂檢測,了解目標達成情況。)

              (五)總結與評價。

              這節課你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本節課注重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體會到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培養了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找因數的方法一般是按乘法算式來找的,可是在找的過程中容易漏掉幾個,所以必須強調要有序思考。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2

              設計說明

              1、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伊始,讓學生觀看“挑戰者”號飛機失事的全過程,讓學生從機毀人亡的事件中感受到“次品”帶來的危害,領悟到檢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樣的情境創設,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2、重視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出推理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本設計在教學例1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試驗的操作活動,讓他們在充分的操作、試驗、討論、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然后引導學生用直觀、簡明的方式,清晰地表示出推理的過程,進一步理清思路,為后面數量更多的找次品問題做好認知和方法上的`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3瓶鈣片

              學生準備

              每人8張圓片學具 每組1張找次品記錄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1、課件播放“挑戰者”號飛機失事的錄像。

              2、引導學生猜測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

              3、導入新課。

              1、看錄像。

              2、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1:駕駛員操作不當。

              生2:飛機故障,零件不合格。

              3、明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1、列舉生活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10分鐘)

              1、出示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導學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出示一架天平:闡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3、出示3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導學生嘗試找出輕的一瓶。

              4、引導學生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5、引導梳理、比較:無論是先稱哪2瓶,只要稱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1、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1)打開瓶子把鈣片倒出來數一數。

              (2)用手掂一掂。

              (3)用秤稱一稱。

              2、認識天平,明確天平的工作原理,并在天平兩端放入質量相同的物體,感受天平平衡的條件。

              3、利用學具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3瓶鈣片,進行實際操作。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5、匯報:只要稱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2、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4片。如果用天平稱,天平兩端各放1瓶,至少稱()次才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兩端各放2瓶,至少稱()次才能找出次品。

              三、合作交流,發現最優方案。(15分鐘)

              1、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說一說“至少”的含義。

              2、組織小組合作找出次品,填寫表格。

              3、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分組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4、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1)分成的份數、分的方法與找出次品所要稱的次數有什么關系?

              (2)怎樣分找出次品需要稱的次數最少?

              5、用你發現的方法找出9個、10個、11個零件中的1個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也是最少的。

              1、讀題,說一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合作,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作記錄,1名同學填寫“找次品記錄表”。

              3、利用實物和表格匯報:

              (1)分成8(3,3,2),至少要稱2次。

              (2)分成8(4,4),至少要稱3次。

              (3)分成8(2,2,2,2),至少要稱4次。

              4、討論、交流,明確:把8分成3份(每份數量盡量相等)去稱,能保證稱的次數最少。

              5、小組合作操作、驗證,匯報試驗結果。

              3、用天平從7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次品輕一些),把7件物品分成()份稱較合適。

              4、有8瓶水,其中7瓶質量相等,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7瓶水略重一些,至少稱()次能保證找出這瓶糖水。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8分鐘)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2、補充說明: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不能平均分的,每份的數量盡量相等。

              1、獨立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2、匯報,說明自己的最優方案。

              5、如果有12個零件,其中一個是次品(次品略重),那么應該怎么分,稱的次數最少而且保證能找出次品?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2分鐘)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

              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經歷設計打電話方案并找出最優方案的過程,體驗畫圖分析、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2。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和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

              3。通過畫圖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學情分析

              《打電話》所使用的素材是學生所熟悉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很有興趣。“打電話”這一問題正是為學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間,學生嘗試尋找“答案”時,不是簡單地應用已知的信息,也沒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盡管不是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但是他們都盡自己的思維能力“走”得足夠遠。很有讓學生去研究的'價值。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打電話的各個方案并從中優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打電話的最優方案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引入新課(出示半開放性素材)2分鐘

              問題:學校剛接到教育局通知,讓我們學校馬上派15位同學馬上趕到二小參加現場科技制作比賽,由付老師負責通知他們,你們幫付老師想想,付老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們?

              師由這個問題引出最直接、最能保證通知到位的方式:打電話(板書課題)

              (聽+想+講)

              活動2【活動】二:自主合作(學生呈現多個項度+確定項度)(6分鐘)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P132-133,并同桌或前后兩人交互打電話的方案,時間3分鐘

              (看+想+講+聽)

              (師巡視,并對自主學習認真的同學及予表揚)

              自主學習要求:

              a。看課本P132———133,看完以后,同桌或前后兩人交流下討論打電話的方案。

              b。通過自學,看課本中介紹了哪幾種打電話的方案。

              c。時間3分鐘。

              通過自學,我知道課本中介紹了哪幾種打電話的方案?

              (師根據學生回答,整理項度并板書:)

              項度呈現:

              主氣泡:打電話

              子氣泡:分組通知、逐個通知、每個人不空閑通知

              其中“分組通知”又包括分三組、四組、五組等三個向度。

              3。生在團隊長的帶領下團隊共同確定其中的1個項度進行討論,團隊長并做好組內分工。

              (講+看+小動)

              活動3【活動】三:合作探究(交互+強化)14分鐘

              1.團隊長根據自已團隊選擇的問題帶領組員開展4—6人的小組交互,強化學習,并把學習的成果記錄在白板上,并作好發言準備。

              (通過小組的共同交互學習,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達到6—8次的強化學習,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做+想+講+聽+大動)

              合作探究要求:

              a。團隊長根據選擇的問題,帶領組員開展小組討論,強化學習,并把團隊學習的成果記錄在白板上。

              b。每個團隊做好上臺展示交流的準備。

              c。時間是7分鐘

              2:師巡視:提醒有關的小組做好展示交流的準備。

              活動4【活動】四:展示交流(匯集+強化)

              1.選擇四個團隊上臺展示匯報,涵蓋所有項度的知識點。

              (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給予鼓勵和表揚)

              (講+聽+看+做)

              2。教師精講,師生共同完成2n的推導過程,小結出最優方案。

              (看+講+做+聽+想)

              活動5【練習】三:鞏固練習

              ⑴有一棵奇妙的樹,原來只有1個樹枝,第一年長出1個樹枝,第二年每個樹,枝分別長出1個新枝,第三年每個樹,枝又都分別長出1個新枝,照這樣計

              算,第五年這棵樹上一共有幾個樹枝?

              ⑵小鴨子想開一個游泳會,如果通知一只鴨子要3分鐘,你能幫它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到30只鴨子來參加游泳會嗎

              活動6【活動】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

              (看+講+想)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找因數,觀察它們的特點,初步理解質數和合數的含義。

              2、培養孩子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探索找出尋找質數的簡單的方法。

              3、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教學重點:

              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的觀察,通過探索找出尋找質數的'簡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小正方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先復習自然數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類。

              2、教師引入:同學們已經學習并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這一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找質數。

              板書課題:找質數。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活動:拼一拼

              1、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看誰拼的方法多,動作還快。

              (同桌用12個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書第10頁的表格。)

              2、學生匯報,教師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個數(n)拼成的長方形種數n的因數

              (1)讓學生觀察左表中各數的因數,看看有什么發現?

              (2)結合上面的發現,將2—12各數分為兩類,說一說這兩類數分別有什么特點。

              3、教師提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個數叫做質數;

              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因數,這個數叫做合數。

              4、教師:1是質數還是合數呢?(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鞏固練習(做一做)

              1、在821這些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2、完成課件練一練1、2題

              四、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要問的?

              五、作業。

              優化作業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在掌握整數加法的基礎上,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過程,理解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

              重點難點

              1、分數加法的意義。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1、(錄音內容)我是妮妮,今天想請哥哥、姐姐幫我一個忙。我媽媽烙了一張餅,爸爸把它平均分成八份,爸爸吃了八分之三張餅,媽媽吃了八分之一張餅,我想知道爸爸、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呢?誰要是能幫我,就獎給大家一個贊,我先謝謝哥哥、姐姐了。

              2、師:同學們,能幫助小妹妹嗎?那怎么列式(板書式子),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法。

              活動2【講授】學習目標

              1、理解、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

              活動3【活動】提示預習內容,學生自主學習

              1、自主探究、小組討論:

              (一)師: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四個人的智慧,一定是很大的,下面就讓我們小組合作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小組討論

              (三)學生討論,師個別指導

              (討論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個人見解,提示可以借助輔助工具來解題。)

              2、匯報交流

              生1:同學們,下面由我來代表我們組跟大家分享我們組的做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長方形紙當成媽媽烙的餅,我也把它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我把它折回去,媽媽吃了1份,我也把它折回去,還剩4份,吃了也就是4份,占整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老師,我想對趙紅俐的講解做下點評,你的想法真奇特,能想到加法的逆運算減法來解決問題,你真棒,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能繼續發揮你的聰明才智。

              生2:大家請看,我們組是用折紙法,我把這張圓看作是媽媽烙的餅,我把它對折三次,平均分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三,這1塊是媽媽吃的也就是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3:我來為大家講解說意義的方法,大家請看,我是把這張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3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三,媽媽吃了1塊,相當于吃了這張餅的八分之一,兩個人共吃了4塊,也就是這張餅的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4:我們組是用畫線段的方法來解答的,我是把一條8厘米長的線段看成是媽媽烙的餅,把它平均分成8份,這3份是爸爸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三,這1份是媽媽吃的,用來表示八分之一,一共吃了4份,也就是八分之四,請大家注意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5:我們組是用畫圖法來解決的,我是把一張正方形紙看作是媽媽烙的那張餅,把它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的3塊,我是用藍色表示的,媽媽吃的1塊,我是用紅色表示的,爸爸、媽媽一共吃了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6:我們組是用切割法來解決的,請八位同學來幫我完成,請大家手拉手緊密的圍成一個圓,我把這個圓平均切成8塊,這3塊是爸爸吃的,這1塊是媽媽吃的,一共是4塊,也就是八分之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我想對陶夢如的做法做一下點評,你的想法很新穎,但在日常的應用中不實用,我建議你可以用小棒來代替人。

              生:我覺得小棒易丟,也不實用,可以用手指來代替小棒,因為手指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生:我覺得手指算小數可以,假如就沒法算了,我覺得還是畫圖比較好。

              生7:大家請看表示3個,表示1個,它們兩的分數單位都是,所以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也就是二分之一。

              生:剛才大家用這么多方法來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那到底該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呢?

              生: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師:同桌互記計算法則。

              活動4【練習】能力提升

              師:在阿拉伯流傳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有多少知識,假如不用便是一無所知”,誰能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3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11-06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8-25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6-13

            《容積》小學五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6-11

            《容積》小學五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08-26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08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10-11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案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69麻豆天美精东蜜桃传媒潘甜甜| 69精品国产| 亚洲成年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最热 | 免费毛片入口| 国产片网站|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亚洲成熟女人av在线观看| 国内毛片视频| 一级特黄录像免费观看| 少妇一级淫片高潮性生活| 成人电线在线播放无码| va黄色片| 日韩欧美高清一区| 亚洲性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电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色图|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黄大片在线| 污污小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 相泽南av日韩在线| 快射网|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看片不卡|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a| 五月天天天综合精品无码| 经典三级欧美在线播放| 欧美性色黄大片手机版| 少妇公车张开腿迎合在线观看| 69xx在线观看视频| 首页 综合国产 亚洲 丝袜|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看中国黄色毛片|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