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6ayo2"><delect id="6ayo2"></delect></sup>
<fieldset id="6ayo2"></fieldset>
<del id="6ayo2"></del><del id="6ayo2"></del>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 <fieldset id="6ayo2"><menu id="6ayo2"></menu></fieldset>
    <tfoot id="6ayo2"><input id="6ayo2"></input></tfoot>
    <ul id="6ayo2"></ul>
    • 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

      時間:2023-02-14 10:04:1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三109頁例2,練習二十二第十二3、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并會繪制條形統計圖。

        3、能簡單分析和預測。

        教學難點:能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用不著格表示幾個單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條道路上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求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記記錄單

        種 類轎 車面 包 車客 車貨 車

        輛 數

        (2)學生記錄。

        同學們,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后明確用“正”字的方法記錄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由于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反饋時如果學生記錄不全,再次組織學生研究如何記錄才能完整。強強調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整理數據并填入統計表。

        4、制作統計圖。

        (1)學生分組討論。如果運用一個■表示1輛或5輛車,最多畫幾個格?應該怎么辦?明確用1個■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2)師生共同完成統計圖。

        先讓學生嘗試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然后回答問題。

        組織討論: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

        1、獨立完成第三者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一~題。

        (1)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

        組織學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記錄數據并填寫統計表,完成填空題。

        (2)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3)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4)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段視頻。

        2、出示主題圖。(出示課件)

        3、師生互動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這些圖片上都有什么?(師簡單介紹圖片上關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情況。)

        4、匯報: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中國第一名?你們高興嗎?

        (課件出示奧運金牌榜的.前五名。)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出哪些用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師引導學生提問)

        板題:《不退位減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課件出示)代表團金牌數

        美國36

        俄羅斯23

        1、“美國比俄羅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自由交流反饋。)列出算式并板書:36—23= 。

        2、怎樣計算呢?

        (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然后指名匯報)

        (1)口算。

        方法:先算6—3=3再算30—20=10最后算10+3=13

        (2)列豎式計算。

        生匯報后,師引導學生觀察動畫數位板,并提示,用圓片表示36,再去掉23,觀察還剩多少?

        師:那么根據擺圓片的方法,你會筆算嗎?(其他同學試著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指名到黑板上列式計算,并試著說出計算方法。

        根據學生列出的算式交流計算方法,教師適時進行講解、補充。

        教師:列豎式時應注意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交流計算過程,重點突出筆算過程。

        引導學生完整地說出筆算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三、知識應用

        1、數學醫院

        師:數學醫院的小朋友得病了,你會診斷嗎?

        (同桌交流,找出錯因,并正確計算。)

        引導學生交流得出:

        (1)個位上的零起占位的作用,不能去掉;

        (2)相同數位應對齊。

        2、游戲互動:猜數字

        猜猜花朵上蝴蝶下面藏著的是數字幾,猜對了蝴蝶就會飛走。(出示課件)

        四、拓展延伸

        完成課堂作業。(課本第20頁練習三,第1~3題)教師巡回指導。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第19頁的例2和例3。

        二、教學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明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的道理。

        2、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匯報展示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在學習新知、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明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10”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12-3=15-6=16-7=17-9=

        14-8=10-5=37-20=24-10=

        2、用豎式計算:69-22=71-31=

        小結:筆算兩位數不退位減法時應注意什么?(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

        二、引入新課。

        1、出示圖表:

        代表團金牌數中國51美國36

        2、提出問題: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

        3、學生思考后請列式:51-36=

        4、指導運算。擺小棒。

        ①拆開一捆小棒。10+1=11

        ②取走6根:11-6=5

        ③ 5捆拆開了1捆,還有4捆。

        ④從4捆中取走3捆,還有1捆。

        ⑤ 1捆加5根,共15根。

        5、指導列豎式。確定個位、十位。

        問:個位1減6不夠減,怎么辦?

        學生回答。從十位退1過來,退來的1當作10,10+1=11,11減6等于5。

        問:十位上的5退了1,還是5嗎?(是4,4-3=1)。

        小結: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6、想一想: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7、教學例3。

        問:個位上0減4不夠減,從十位退1后,個位要算()減()。

        學生小結:算10-4=6

        問:從十位退1后,十位要算()減()。

        學生小結:算4-2=2

        筆算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小結: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減起。3、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三、運用知識。

        1、豎式計算。

        65-37= 43-8= 30-23= 80-5=

        (注意: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

        2、猜猜下面各題差的十位上是幾?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覺得自己學得如何?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編寫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整理乘法口訣以及練習中初步培養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積累積極的學習情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編出5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掛圖、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1~4的'乘法口訣,及相應的乘法。

        1、指名說出~4的乘法口訣。

        2、口算 13 22 43 32

        二、出示情境圖,探求新知。

        1、出示情境圖。

        (1)圖中一共有多少人?怎樣列式計算?報名說出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上坐多少人?3只船

        (2)、出示表格:

        讓學生了解表格的填寫方法,引導填寫與船的只數用對應的人數。

        2、討論對照所填表討論怎樣編5的乘法口訣。

        (1)師板書

        一個5 15=5 一五得五

        兩個五相加 25= 二五()

        三個五相加 35= 三五()

        四個五相加 45= 四五( )

        五個五相加 55= 五五( )

        (2)指名先算出乘法的積,再說出乘法口訣。并說說為什么要那樣編口訣。

        3、探究發現乘法口訣的編寫特點。

        1、指導:口訣分兩步:如一五得五,一五部分是幾個幾相加得五部分得數即結果。

        2、討論交流其余四句的含義。

        3、觀察五句口訣看兩個數字,你發現了什么?

        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三、練習想一想,嘗試用口訣解決問題。

        1、出示51= 53= 52= 54=

        各用哪一句口訣?

        四、練習想想做做1-6題。

        第一題指導學生比較每組兩個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先討論再寫得數。第二題:練習乘法口訣,同桌合作進行練習。

        第三題:練習看算式寫口訣或得數。

        第四題:開火車回答。

        第五題: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第六題:獨立完成,指名讀出填寫情況,集體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學會編乘法口訣了嗎?編寫口訣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5的乘法口訣

        1個五 15=5 一五得五

        2個五 25=10 二五一十

        3個五 35= 三五( )

        4個五 45= 四五( )

        5個五 55= 五五( )

        作業設計:

        根據乘法口訣寫算式

        三五十五 35=

        ()() 45=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5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一、認數

        一年級 第一單元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6

        課題: 綜合練習課 我學會了嗎?( 15頁)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能結合現實情境熟練認讀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示的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四種時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進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個 性 化 修 改

        教學重點 難點 熟練認讀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指示的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四種時刻。

        教學準備 鐘表模型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憶一憶

        師;小朋友們,大家想一想上節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同位。

        二、創設情境,發現規律。

        演示旗桿在四個時刻(四個時刻用鐘表出示)的影子,(也可以讓學生提前自己量一量)讓學生觀察,你會發現什么?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各小組選出代表,組間交流各組發現的規律。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參與評價,及時小結,及時發放豐收園里的大蘋果。

        三、鞏固拓展

        1、實物投影出示教材14頁第4題,先讓學生完成教材上的空,再讓學生看圖講一個故事,并讓學生談體會,教師要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孝敬老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2、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15頁第6題,做后對答案。

        四、課堂小結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7

        教學內容:

        課本P35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復習和總結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1、進一步鞏固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靈活運用筆算加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口算。P37練習七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校對答案并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P36練習七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算法。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個別回答。

        二、合作交流,歸納整理

        1、整理。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歸納:筆算加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筆算減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學生獨自思考筆算加減法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想法。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匯報。

        2、完成P36練習七第3題學生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完成練習七第5題,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后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以后在小組內交流。并選擇兩個問題解答說說解題思路。學生匯報。

        4、完成P37練習七第6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說說解題思路。

        三、鞏固練習,鞏固舊知

        1、完成P36練習七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明計算方法。

        2、完成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判結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題讀題理解題意。要知道大約需要多少錢?你是怎讀想的?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題思路。

        四、課堂總結:

        根據板書,學生自己進行回顧總結。

        五、布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例4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長,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讓學生通過整理,對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有系統、完整的認識。

        3.結合實踐活動,滲透長度單位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硬幣、學生直尺、身份證、彩條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媒體展示:美麗的七色彩虹。

        教師: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樣漂亮的七彩紙條,請各小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長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記錄。

        學生匯報后,發現紫色彩條的長度有爭議。

        教師:用厘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有時得不到準確的結果,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毫米。(板書:毫米)

        二、探索新知識

        1.觀察直尺,看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間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長度單位,你是怎樣發現的?教師小結: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教師媒體展示——毫米。強調: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3)指一指:用筆頭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長。(要求學生多指幾處)

        (4)數一數: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匯報時,要求學生說出數的是從幾厘米到幾厘米,中間有多少小格)

        根據學生匯報,引導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練習: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紹字母表示毫米。

        提問: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師指出:國際上規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寫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寫成1 cm=10 mm。(板書寫出)

        嘗試: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嗎?

        學生獨立嘗試,全班展示。

        2.實踐活動,感受1毫米的長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體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證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教師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證,然后抽出身份證,指出兩指間的縫隙就是1毫米。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體驗1毫米的長度。

        (4)說一說:桌上還有什么東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厚度是1毫米?

        3.實際操作,用毫米作單位測量

        (1)認一認,媒體出示練習十三中第2題的兩幅圖,引導學生認一認是多少毫米。

        (2)嘗試量一量。

        ①媒體顯示兩種量曲別針的測量方法,哪種正確?并要求學生說明理由。

        ②嘗試量紫色彩帶的實際長度和量數學課本的厚度。

        ③開放測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對周圍物體作隨意測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議一議: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過整理,引導學生探究:除km和m間的進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二、用新知,解決問題

        1.做教科書第26頁課堂活動第1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入括號中。

        2.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教師提醒學生用mm為長度單位,引導學生認識其測量誤差。

        3.指導學生做課堂活動第3題先估計100張紙的厚度,再實際量一量,并做好記錄。

        4.鉛筆的長可能是幾厘米?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應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關問題?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書寫格式和計算法則。

        2.通過提供的實物,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突破進位加的難點,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途徑和方法。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算理,掌握算法。

        2.體會從個位加起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8+4=9+9=26+4=14+5=

        7+8=50+13=9+6+1=5+7+1=

        2.筆算。42+56=

        說一說: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情境圖,指導學生觀察。小精靈問: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5+37=。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小棒擺一擺。

        (1)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合作擺小棒。

        (2)小組討論交流,后集體匯報。

        指名匯報:先把5根和7根合起來是12根。滿了10根小棒要捆成一捆,剩下2根。再把3捆和3捆合起來是6捆,再加上剛才新捆的1捆就是7捆。7捆多2根就是72根。(多指幾名同學邊說邊擺)

        2.豎式算一算。

        師:把剛才的擺小棒的過程用豎式寫出來,你會嗎?

        (1)學生根據擺小棒的過程,獨立嘗試列出豎式。

        (2)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個位上7加5得幾?該怎樣寫?十位上又是幾加幾?(演示從“小棒圖”過渡到下面的豎式圖。)

        達成統一認識:先算個位5加7得12,向十位進1,個位寫2;

        再算十位3加3得6,再加進1得7。

        【設計意圖】

        此環節重點突出單根相加滿10根,把10根捆成1捆的.過程,理解進位的道理,圖形結合,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筆算的對位和算理。要求不僅能“做”,并且能說出“想”的過程,是一種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孩子的理解應用。

        3.加深對算法的理解。

        同桌復述計算過程。

        4.討論算法。

        師:你發現今天我們學習的豎式計算與上節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小結:筆算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應注意什么?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5.設疑:要是從十位加起,你覺得計算有沒有更方便?

        三、鞏固深化

        1.完成教材第14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學生匯報并說明算法。

        2.完成練習二第5題。

        提問:下面的計算對嗎?錯在哪里?

        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三道題的計算過程,對照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法則。注重讓學生指出錯誤在哪里,并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3.完成練習二第6題。

        本題主要是讓學生先判斷個位相加有沒有“滿十”,再判斷十位需要不需要進1。

        4.腦筋加油站。

        2()4 7 ( )2 3 6

        +6 9 +( ) 9 + 2 8 +()9

        9 4 8 6 6 0 5()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糾錯的過程,使學生明白筆算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出錯。

        四、全課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嗎?

        教后思考: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0

        一、基本練習

        1、背口訣

        2、看算式寫得數

        3×4= 4×2= 2×3= 3×1=

        4×3= 3×3= 5×5= 0×2=

        3、看口訣寫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 ———— ——————

        ———— ———— ——————

        4、做21頁第3題

        二、利用口訣解決問題

        1、21頁第5題

        5張寫字臺,有幾個抽屜?幾扇門?幾條腿?

        生列算式,說意義。

        2、算一算,涂一涂。

        黃色1×4=4(個)

        紅色2×3=6(個)

        藍色3×3=9(個)

        3、第7 題,去旅游。

        生自主解決,并說出自己的思路。

        三、拓展延伸

        第8題要把木料鋸成四段,需要鋸幾次?

        生思考:利用紙條操作,體驗明確鋸(4—1)次。

        四、自我檢測

        我會了嗎?

        自己觀察信息網,提出問題,自主解決。

        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五、生談收獲,自我評價。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1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第11頁情境圖,第12———13頁例1、例2

        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已經學會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口算的方法,已經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礎。而本節課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學習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新知識,并通過動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課的難點,從而更好地獲取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筆算方法,能正確用豎式計算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筆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到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運用兩位數不進位加法計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順序。

        教學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新授

        1、教學情境圖

        (1)導入。

        教師: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同學去參觀博物館。看,他們來到了博物館門前,小精靈明明正熱情地歡迎他們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圖)

        (2)引導學生看懂情景圖。

        (3)學生收集情景圖中的數學信息。(每班人數、每班有2名帶隊教師。)

        2、教學例1

        (1)導入。

        (2)引導學生列式,并揭示課題。

        教師:要求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有多少人,該怎樣列式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5+2=

        教師板書課題:加法。

        (3)結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豎式的寫法及用豎式筆算的方法和算理。

        (5)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明確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

        3、教學例2

        (1)導入。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計算,知道二(1)班學生和他們班的帶隊老師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呢(邊說邊出示例2)?

        (2)指名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35+32=

        (3)組織學生嘗試計算。

        (4)鞏固兩位數筆算加法的計算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呢?

        四、課堂作業

        第12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第13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2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信息窗二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基本練習

        談話:同學們,誰想談談上節課你都學會了哪些數學知識,今天咱們就來比一比誰會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好嗎?

        1、接力數數(課本第17頁第1題。)

        學生分組用小紙條接力,一個同學做完就傳給下一個同學,直到全組都做完。哪個組先做完、做對的是贏家,并給這個組獎勵。

        2、填空。

        9089的下一個是( ),9799的下一個是(),9899的下一個是(),下一個是( ),9989下一個是( ),9999的下一個是(),

        3、課本第18頁第4題,并補充以下練習(課件出示)。

        (1)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長4589米,鐵路橋長6772米

        (2)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共有鳥類1189種。

        (3)南浦大橋是上海市區第一跨越黃浦江的大橋,全長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讀作( ),是由()個千、( )個百、( )個十組成的。

        (2)5316讀作( ),是由()個千、( )個百、( )個一組成的。

        (3)9998再數( )個一就是10000。

        (4)9920再數( )個十就是10000。

        (5)9800再數( )個( )就是10000 。

        5、搶答題(課本第19頁第6題)

        把口算題制成不同的動物頭形,先在組內搶答,誰做對誰得到頭像,誰就是裁判。哪個小組先做完,哪個小組就得到一個大的動物頭像。

        教師宣布比賽規則,

        教師宣布比賽開始,

        給有關組獎勵。

        二、變式練習

        擺數游戲:教師出示寫有數字的小棒,請你用2個4和2個0組成以下各數:

        a、擺出只讀一個0的四位數。

        b、擺出不讀0的四位數。

        擺出之后再讀一讀。

        課后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練習課。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講,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于是本節課就采用了游戲的形式,如接力數數和搶答題都是孩子喜愛的活動形式。這種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自主學習的機會。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進位加的算理,掌握進位加的運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

        2、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創設情境。

        1.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8+5= 9+6= 7+5= 3+1+1=

        5+6= 7+8= 8+8= 4+2+1=

        2.請幫小白兔找到要拔的`蘿卜。

        34+5 26+32 56+40

        96 39 58

        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5+37=,學生試算,交流方法。

        2.擺小棒。說擺法。問:一捆幾根?捆好的有幾捆?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從哪一位加起?5+7超過了10怎么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協商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5+31與35+37有什么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借助于小棒。個位的可不可以不寫,為什么?

        6.小組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你覺得應該還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問題?

        二、拓展運用

        1.算一算

        2,看看下面藏著幾?

        26+48=☆4 39+14=☆3 60+39=☆9

        37+12=☆9 54+16=☆0 45+8=☆3

        三、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梳理。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結合練習回憶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讀法、寫法。

        2、熟記乘法口訣,并能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難點:理解除法的含義和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安排:

        課件

        教學方法:

        練習法講授法

        課時安排:

        總共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在第二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復習表內除法的相關知識。

        回顧整理:

        1、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的第1題圖文

        (1)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舉例說明“平均分”的含義。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舉例說一說。

        (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

        (4)畫了2組圓,每組5個,一組一組地圈,是平均分。

        (5)你們可以根據自己說的例子,寫出除法算式嗎?寫出算式后,說說除法算式的各個部分的名稱。

        2、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第2題圖文。

        (1)乘法口訣是計算表內除法的基礎,組織學生將乘法口訣補充完整。

        (2)復習一個乘法口訣可以列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乘數相同的除外)

        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第27頁的練習六的第2題。

        讓學生讀文字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再根據題意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

        2、完成教材第27頁練習六的第3題。

        讓學生認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解答。

        3、完成教材第27頁的第4題。

        引導學生讀題,理解各小題的意思,思考它們之間的區別,想一想這些問題各自應該使用什么方法解決。

        課堂小結

        通過整理和復習,大家對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各個部分的名稱、用乘法口訣求商,以及解決問題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已經較熟練地這些知識。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用乘法口訣求商

        用除法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與反思,可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比較與分析,進一步理解除法。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除法的計算方法。同時積極開發學生的多項思維,有助于促使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

        【學習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3頁例7及相關內容。

        【課標描述】

        1.能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3.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目標】

        1.通過擺學具小組交流,進一步熟悉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2.經歷比一比、畫一畫、說一說等數學活動,獲得用畫圖、語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的方法。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體會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樂趣。

        【學習重點】

        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解決問題。

        【學習難點】

        利用畫圖、語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

        【學習準備】

        課件,學具等

        【評價活動方案】

        1.通過動手擺小棒,關注結合具體情境集體交流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義,能否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以達評價目標1。

        2.通過畫一畫讀一讀等環節引導學生說說“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在學習過程中關注是否理解用多種方式表征數量關系,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以達評價目標2。

        3.通過練習十四第1、2、11題,關注能否結合生活情境靈活運用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以達評價目標3。

        【學習過程】

        (一)動手操作,鋪墊導入

        1.動手操作。(評價目標1)

        用小棒擺一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說一說。

        2.揭示課題。

        (1)復習乘法和加法的意義。(2)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理解題意。(評價目標2)(1)課件出示例7:

        比較這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張,一共有多少張?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一共有多少張?(2)審題交流下列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兩題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②這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預設:第①題的條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張”,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張桌子”;第②題的條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③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預設:相同點: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條件中都有4和5;不同點:第①題有4排桌子,第②題有5排桌子,兩題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1)嘗試解題,教師指導。(2)匯報交流,教師板書。

        ①5×4=20(張)

        ②5+2=7(張)(3)多種表征,溝通聯系。①用多種方式表征數量關系。

        a.這兩道題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樣?(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

        b.你能用擺學具或畫圖等方法說明自己的想法嗎?

        ②交流展示,溝通直觀圖與實際問題及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

        (4)用語言表征數量關系,明確運算的`意義。

        結合圖說說兩道題中4和5分別表示什么?4和5之間分別有著怎樣的關系?

        第①小題中4表示排數,5表示每排桌子的張數,要求的是4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第②小題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張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張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來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

        小結:這兩道題雖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但題目給的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

        3.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這兩道題的解答正確嗎?(2)討論檢驗的內容和步驟。①先檢查什么?再檢查什么?為什么? ②按書上的內容和步驟進行檢驗。

        (三)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1.基本練習。(評價目標3)第64頁練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1)二年級舉行攝影展,如果每個班要要選出5張照片,6個班一共要選多少張照片?

        (2)小明和伙伴們租了兩條船,一條坐了4人,另一條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兩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時讓學生說說這么做的理由。2.變式練習。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

        學生自主練習,靈活運用加、減、乘法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2)教材第65頁練習十四的第8題。漢字“木”筆畫是4畫。

        ①漢字“森”的筆畫是幾畫?你是怎樣知道的?

        ②詞語“森林”的筆畫一共是幾畫?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獨立完成,建立數筆畫問題與乘法意義的聯系。3.綜合練習。

        教材第65頁練習十四的第11題。

        引導學生正確審題,找出隱含信息,再獨立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答。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想一想,我們是按什么步驟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課堂檢測】

        1、一個書架上有4本書,另一個書架上有8本書,一共有多少本書?

        2、一個書架有4層,每層放了8本書,一共有多少本書?

        3、小明有2束氣球,一束有6個,一束有7個,他一共有多少個?

        4、小明有6束氣球,每束有7個,他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課后反思】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8-26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設計06-16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08-27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15篇)08-27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精選20篇)10-17

      數學第二單元教案設計08-26

      小學數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4-09

      二年級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2-11

      第二單元練習課數學教案06-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国产肉丝袜在线观看| 久久97人人超人人超碰超国产| 人妻丰满AV无码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软件| 日韩中文字幕人妻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高大丰满熟妇丰满的大白屁股 |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国产欧美日韩A片免费软件| 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高清完整版1|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蜜芽|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色综合 图片区 小说区|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不卡|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精品| 免费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日产高清砖码砖专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日本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xxxx丰满少妇高潮|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午夜成人性爽爽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老金| 精品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