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3-09 15:44:3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案例與反思】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搜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二、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查結果)

              (生匯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三、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張大爺是一個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來節省下來的1000元錢存入銀行,定期為兩年,由于他行動不便,你能幫助他進行儲蓄嗎?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匯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復制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了解學生填寫情況后,最后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系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師:同學們,為了保證儲蓄的安全,你認為應該用什么辦法呢?

              學生:(經過討論后回答)可以設置密碼。

              師:設置什么樣的密碼比較好呢?

              (學生熱烈進行討論)

              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紀念意義的日期。

              生3:比較容易記的數字。

              師:設置密碼時,一般設置比較容易記憶的數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與他有關系的一些數字。

              師:請你們給張大媽設置一個密碼。

              (4)保管好存折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后,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折,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折。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匯報情況)

              生1:10002.43%2=58.6(元)

              生2:10002.43%2=58.6(元)

              58.620%=11.72(元)

              58.6-11.72=46.88(元)

              生3:10002.43%2=58.6(元)

              58.6(1-20%)=46.88(元)

              師生集體討論訂正,教師強調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媽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000+46.88=1046.88(元)

              師生總結計算方法。

              2、鞏固新知 學生進行練習

              五、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教學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了以下幾點教學思想:

              一、關注學生發展,整合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后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發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

              二、聯系實際應用,重組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都是教師在遵循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確立的,教師只關注教材、大綱和教學參考資料,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背景,學生接受的歸根到底只能算是數學知識。這種數學知識不能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更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課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重組教學內容,將課前調查、課后實踐、怎樣填寫儲蓄憑條、怎樣設置密碼等知識和本節課教學內容利息組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經歷了儲蓄的過程,充分理解了有關利息的知識。并在相關問題的解決中,相應地獲得了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三、培養學生能力,開放教學過程

              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搜集有關相關的信息,這樣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課堂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信息的交流和處理能力;課后又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

              《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于他們的再發展。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20xx年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姓名:沈金鵬

              學號:134080303

              院、系:數學學院

              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

              20xx年1月22日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2.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和發現確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態°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線。

              教學難點:

              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課時安排:

              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1課:位置與方向㈠

              教學內容:教材第19、20頁相關內容及練習題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解決問題,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

              方法。

              2.學會通過測量描述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并會根據描述在

              平面圖上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掌握畫圖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難點:根據描述標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具體位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學具準備:學生: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交流例題1中有關臺風的消息。

              ⑴同學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關臺風的消息:目前臺風中心位于A市東偏南30°方向、距離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時的速度沿直線向A市移動。

              師:聽到這側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啟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臺風的位置和動態。

              2.導入新課

              現在臺風的確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

              [板書課題:位置與方向(一)]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臺風的相關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到確定位置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學題例1

              1.投影出示例題1。

              學生觀察情境圖,交流從圖中信息?

              (啟發學生觀察時關注以下幾方面的信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哪里;以哪里為觀測點;圖中臺風中心的個體位置在哪里。)

              2.交流確定臺風中心具體位置的方法。

              ⑴讓學生嘗試說說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

              ⑵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引導。

              提問:東偏南30°是什么意思?

              (東偏南30°表示的是臺風中心位置相對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臺風中心位置與A市的連線和正東方向的夾角是30°,即正東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結確定位置的方法。

              提問:如果只有一個條件,能夠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確定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必須知道兩個條件,即物體所在的方向和物體在這個方向上距離觀察點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要用“方向+距離”的方法來確定物體所在的具體位置。

              3.組織計算。

              師:現在我們知道臺風中心所在的具體位置了,那臺風大約多少小時后到達A市

              呢?

              學生獨立計算,組織交流。

              600÷20=30(小時)

              (二)教學例題2

              1.投影出示例題2。

              提問:在例題1的圖中,B市、C市的具體位置應該標在哪里呢?請你在例題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2.嘗試畫圖。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

              ⑵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

              ⑶嘗試畫圖。

              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3.組織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

              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明白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確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點與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線與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B市距離A市200km,在圖上也就是2cm。

              C市:先確定方向,直接在圖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離,用1cm表示100km,C市距離A市300km,在圖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

              200÷40=5(小時)

              5.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

              交流:你們認為在確定物體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么?怎樣確定?

              總結:

              (1)確定平面圖中東、西、南、北的方向。

              (2)確定觀測點。

              (3)根據所給的度數定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

              (4)根據比例尺,定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

              【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給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空間,體會在圖上確定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價值和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這道題物體所在的具體方向和距離都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學生自己測量和計算。⑴讓學生獨立進行測量、計算、填空。

              ⑵組織交流。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測量方向的,怎樣計算距離的。

              2.教材第21頁“做一做”。

              ⑴學生獨立進行畫圖。

              ⑵投影展示,組織評議。

              ⑶交流畫圖的方法。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知道要確定物體的位置,關鍵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在平面圖上標明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先確定方向,再以選定的單位長度為基準來確定距離,最后畫出物體的具體位置,標出名稱。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體會正負數的意義,了解正負數的符號和讀法,并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2、借助提供的教學情境,進一步讓學生體會正負數的意義,認識正負數的作用。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學習成功的收獲與喜悅。

              教學重難點:

              1、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的問題。

              3、知道正負數可以相互抵消。

              課前游戲:

              相反動作游戲

              舉起左手 舉起右手 舉起雙手 坐下 向左轉 向右轉 起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了解正負數的意義。

              1、正負數的意義

              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可以干什么?這幾天我們杭州有點冷,如果往北方走,氣溫將會……(越來越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最北面幾個城市的氣溫。

              城 市 最低氣溫(°C) 最高氣溫(°C)

              哈爾濱 -2 5

              齊齊哈爾 -5 4

              大慶 -3 3

              ⑴ 觀察此表,誰能說說哈爾濱的氣溫狀況是怎樣的?齊齊哈爾呢?

              (應對:如果用負數讀法,引到零上零下。)

              ⑵ 引導負數意義

              方案一:我們再來看最低氣溫這列中的數,你認識這叫什么數嗎?那相對應的這些數又叫做什么數?是啊,正數有時我們有表示成+5、+4、+3。

              方案二:既然“-2”讀負二,拿這個(-5)呢?前面的負號叫做?這列數又稱為什么?

              ⑶ 引導正數意義:相對應的這列又叫做什么數呢?符號,讀法。集體讀第三行。

              ⑷ 如果要把大慶的最低溫度-3表示在這溫度記上,該標在哪里?(應對一:同學們是不是有什么困難,如果楊老師在這里表上0呢,可以標在這里嗎?這里呢?。應對二:為什么把-3標在這里,他的上一個該標幾?直至得出0)。最高溫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我們把齊齊哈爾的兩個溫度也表示上去,該標在哪里?如果我們再往上表示,則溫度?(越高),往下呢?(同時用箭頭表示)0在這里是什么?(0是分界點)

              ⑸ 揭示課題。

              ⑹ 剛才我們通過溫度了解了正負數,生活中你還在哪里看到過負數?說說個別的意義。課件展示生活實例。(存折、電梯、班級扣分表)引出相反意義

              ⑺ 剛才同學們都表現的相當棒,相信下面幾題也難不倒你們。我們采用男女生比賽的形式,可是要計分的哦,計分規則是:答對一方記1分,則對方記?分,(-1),都答不出來記0分,要舉手回答。我還要請人幫我計分,誰愿意?現在開始,請聽題:

              ① 從學校出發向東走100米用+100米表示,則用-150米表示從學校出發( )?——學校這個地方用什么表示?

              ② 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43米,如果這個高度表示為+8848.43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度,應表示為( )米。——海平面的高度是多少米?

              ③ 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國家是( )。

              小知識:請一生讀一讀。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負數比中國遲了數百年。

              我們的老祖宗多厲害,接下來就看我們的.了!

              二、探索活動,體會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請看這張計分表,誰愿意把這個計分情況簡略的給大家說一說。

              2、說的很好,請大家想一想男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思考過程?

              (引導:突出正負數可以相互抵消。)

              誰能說一說另一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得分是怎么來的?

              3、語言用的很準確,請同桌說一說.

              4、剛才的比賽哪一方贏了?如果要想贏得對方至少還要贏幾次?

              5、誰愿意給大家說一說?

              6、總結:通過這個游戲我們知道了正負數可以相互抵消。我們在生活中有時會用到這個方法。

              三、鞏固練習,加深正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體會。

              模仿練習:請看大屏幕:

              5袋純味精凈含量質檢結果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比凈含量多多少/克 -2 +2 -5 +3 0

              1、從味精的包裝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凈含量:100克)這種味精的凈含量是否標準呢?質檢人員抽查了其中五袋,我們來看看檢查結果;

              2、表格中出現了正負數,-2表示什么意思呢?+2呢?0呢?(引導學生規范的說,強調0這袋)比標準質量輕的在這里都用什么表示?重的呢?

              你對生活中的知識了解真多!

              3、我們知道了正負數表示什么意思,以此為基礎,你能求出第一袋味精與第二袋味精的總質量是多少嗎?

              你是怎么想的?(此題中的各想法關鍵突出相互抵消,其余方法以順其自然為主)

              有沒有和他不同的想法?

              4、很好,這里他運用到了相互抵消。那第三袋與第四袋呢?

              5、說的非常好,剛才我們分別求出了第1袋和第2袋、第3袋和第4袋味精的總質量。那你能求出5袋味精的總質量是多少嗎?(同時多媒體出示問題)

              關鍵是引導學生用抵銷的多種方法述說想法。

              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啊!

              6、總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正負數作為兩個相反意義的量,在許多時候是可以相互抵消的,但在有時也可以求得兩個量之間的間隔。

              變式練習:太空游戲時間表

              1、觀看神舟七號升空片段視頻。你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

              2、認真觀察這個時間表,從中你了解到那些數學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任意調整準備的三個問題)

              ⑴-3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時候穿上太空衣?

              ⑵ 說一說太空人的活動安排?

              ⑶ 兩餐之間相隔多長時間?

              ⑷ 可以把“進餐”的時間設為0時嗎?“全體集合”該用即時表示?發射火箭呢?第二次進餐呢?

              ⑸ 現在我們再來看兩次進餐的間隔時間,怎樣?

              機動:綜合練習:

              多媒體出示練習題:

              1、六年級進行 “數學基礎知識“競賽。規則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一題得-10分.在第一輪競賽中,六(1)班答對 8 題,得( )分;答錯 3 題,得( )分;最后得分是( )分.

              2、某村 共有5塊水稻實驗田,每塊實驗田今年的收成與去年相比情況如下(增產為正,減產為負):

              45千克, —40千克,30千克, —16千克,—5千克

              今年水稻試驗田的總產量與去年相比情況如何?

              3、再次利用引入圖:大慶的溫度是-3 ~ 3 ℃。齊齊哈爾的溫差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整體回憶正負數學習所得。

              總結: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1、正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個量可以相互抵消.

              2、正負數還可以表示意義相反的量,并且可以求得兩個量之間的間隔。(板書:求出間隔)

              師:我們有這么多的收獲。在具體的題中你可以靈活運用它們嗎?

              五、布置作業,再次引導對正負數的理解和應用。

              我們不光要在題中能靈活運用,對正負數感興趣的同學,你可以根據我們的在校作息時間表,制一張類似太空游戲時間表的數軸,也可以在學了這節課后,多留意生活中的正負數,并想想他們表示的意義。因為只有對數學知識學以致用,才能掌握的更牢固,理解的更深刻!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程六年級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89——90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周長的含義,并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教學圓的周長可通過化曲為直的方法進行教學。并且知道圓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可通過直觀演示.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圓是曲線圖形,是一種新出現的平面幾何圖形,這在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上又深了一層。特別是圓周率這個概念也較為抽象,探索圓周率的含義以及推導圓周長計算公式是教學難點,學生不易理解。

              教學目標:

              1、經歷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探索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運用圓的周長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

              3、培養學生的操作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一些數學方法。

              4、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推導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準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準備:

              圓片、鐵圈、繩子、直尺。

              教學方法:

              觀察、演示、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沖突,激發學習愿望。

              1、問題從情境中引入:兔子和烏龜進行賽跑比賽,(如圖)兔子繞著直徑為1KM的圓跑一圈,烏龜繞著邊長1KM的正方形跑一圈,你認為它們誰跑的路程長?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圓的周長又該怎么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周長。(引導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2、化曲為直,測量周長。

              (1)(出示鐵環)什么是圓的周長呢?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呢?討論:把鐵環拉直后測量——“剪開拉直”。

              (2)出示水杯(指底面),你能將它“剪開拉直”測量出它的周長嗎?你還能想出什么辦法,將它化曲為直,測量出周長呢?

              討論:

              方法1:可以用帶子繞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測出周長;

              方法2:將圓在直尺上滾動一周,測出周長。(板書:“繞線法”和“滾動法”)

              (3)學校外面的操場,你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不能)教師再指出黑板上所畫的圓,你還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不能)指出:化曲為直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存在一定局限性,必須要尋找一種普遍的方法來計算圓周長的方法。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現。

              ㈠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2、驗證: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滾動一周。(如圖)指出哪個圓的直徑最長?哪個直徑最短?哪個圓的周長最長?哪個圓的周長最短?

              3、總結:圓的直徑的長短,決定了圓周長的長短。

              ㈡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長總是邊長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出示內接圓圖)對照這幅圖,猜一猜,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幾倍?(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直徑相等,直接觀察可發現,圓周長小于直徑的4倍,因為圓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兩點間線段最短,所以半圓周長大于直徑,即圓周長大于直徑的2倍。)

              小結:通過觀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圓的周長肯定是直徑的2~4倍之間,究竟是幾倍呢?你還能想出辦法來找到這個準確的倍數嗎?

              2、驗證:(小組合作)用繞線法或滾動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求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周長C(毫米)直徑(毫米)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討論從表中你們小組發現了什么?(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是3點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三、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情感教育。

              1、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像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艱辛、不易。(附:祖沖之在一個直徑3.3333米的大圓里割到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八邊形,計算出每條邊的長度是0.852毫米。雖然如此,祖沖之并沒有停步,繼續分割得到正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邊形,每條邊已經和圓周緊密貼在一起了。祖沖之經過不懈地努力和嚴謹的計算,終于得到了比較精確的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在3.1415926和3.1418927之間。這個結論在當時的世界上獨一無二,比歐洲人發現這一結果至少要早一千多年。)

              2、介紹計算機計算圓周率的情況。

              3、教學圓周率:π≈3.14。

              四、歸納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學生討論:(1)求圓的周長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2)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求圓周長的字母公式有幾個?各是什么?

              生回答,教師板書:C=πd或C=2πr

              利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計算下面各圓的周長

              1.d=4cm2.r=1.5m

              五、應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多媒體出示例1: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0.95米,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指名讀題,自己列式解答(1生板演)

              六、鞏固新知。

              1、請學生說說怎樣計算圓的周長?用字母又怎樣來表示?如果知道圓半徑怎樣來求圓的周長?用字母怎樣表示?

              2、嘗試練習:

              ①.有一個半徑是5米的圓形花壇,在它周圍每隔1.57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準備多少盆花?

              ②.已知一棵大樹的周長是9.42米,你能算出它的直徑嗎?

              3、完成判斷選擇題。

              七、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八、布置作業:

              練習二十五3、4、5題。

              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例1: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0.95米,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c=πd

              =3.14×0.95

              =2.983

              ≈2.98(米)

              答:這張圓桌面的周長是2.98米。

              圓形物

              周長(C)(毫米)

              直徑?(d)(毫米)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實驗記錄單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第一單元 圓

              課題:圓的知識(一) 第 2課時

              課題:圓的周長 第 5課時

              課題:圓周長公式的應用 第 6課時

              課題:圓的面積 第7課時

              2、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圓面積大小

              課題:練習6~11 第10 課時

              教學重點:加深對圓的周長和面積的理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能靈活運用本單元研究得出的知識解答問題。

              2.通過圖形的組合,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進一步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圓規、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半徑?什么叫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怎樣求圓的面積?

              二.展開

              1.練習。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學各自做在草稿紙上,然后全體師生共同講評,指出存在的錯誤,尤其是做在草稿紙上的同學一定要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和正確的`解答過程,小組進行練習。

              然后派一名代表來匯報自己小組的分析過程和解答算式,最后師生一起小結,在小結要提醒學生其中一些題在解答中要思考的地方:第13題,大圓直徑為2×3=6㎝,小圓直徑是2㎝,它們的面積比是(62 )2 ÷(22 )2=9÷1,所以直徑AB的圓面積是大圓面積的19 。第14題,圖中長方形面積是4×6=24(㎝2),根據已知條件可知,大三角形面積為24+6=30(㎝2)(△②的面積比△①的大6㎝2,即大三角形面積比長方形大66㎝2)。因此,(4+a)×6÷2=30 a=30×2÷6-4=6㎝。第16題,甲、乙兩塊鋼板上圓片的面積之和相等,因此剩下的邊角料一樣重(厚度相等)。

              4.小結。

              三.鞏固

              智力游戲

              先讓學生各自獨立思考,并要求學生說出能拼出哪幾號圖形,對認為不能拼出的,一定要說明理由。然后,指名匯報,特別要求匯報的同學要講一講在拼圖中的思考過程。最后師生共同較對。

              第1小題可拼成的圖形有①、③、④;

              第2 小題可拼成的圖形有①、③;

              第3小題可拼成的圖形有③、④。

              四.總結

              五.作業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分數混合運算

              第1課時 分數混合運算(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體會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操作、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分數混合運算的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課前談話: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暢所欲言)

              一、舊知鋪墊

              我們的老朋友淘氣也有個愛好,那就是做計算題。今天,他想和大家比試比試!

              1、出示計算題

              要求: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48÷2÷6 16×(15÷3) 18÷2×10

              13×2×5 72÷(9÷3) 24÷(2×3)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分數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合作學習,探究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

              1、出示問題情境

              過渡語:經過課前的談話,我了解到同學們的興趣很廣泛。相信大家也參加了不少的興趣小組吧!淘氣在課下的時候對同學們參加興趣小組的情況作了個調查。

              2、你從這幅圖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解決問題: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① 請你先估算一下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說明理由)

              ② 請你用圖來表示三個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

              ③ 學生獨立思考和組內交流后,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④ 嘗試計算

              我們用畫圖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個量之間的關系,請你算一算,航模小組到底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計算)

              ⑤ 全班交流

              A 12×1/3=4(人 )

              4×3/4=3(人)

              B 12×1/3×3/4=3(人)

              預設一:如果學生出現了A、B兩種方法,并且計算方法較多。在交流時對于B種不同算法進行重點交流。

              預設二:如果算法單一,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計算方法。

              5、思考:回顧剛才的解題過程,你發現了什么?

              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教師進行引導總結)

              6、試一試

              有了這驚奇偉大的發現,我們趕快試一試吧!

              ①學生獨立完成,如有困難可以求助老師或同組同學。

              5/9×3/5÷6/7 12÷4/5÷3/8

              ②全班交流(說一說運算順序)

              三、登山游戲中鞏固新知

              五一時節,春光明媚,正是游玩的好時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登上吧!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登山比賽,看哪個組最先登上頂峰摘得紅旗()

              在山的不同位置設有不同的計算題,學生答對方可前進。學生可根據自己情況自由選擇登山線路。到達山頂后,紅旗處設有一題(解決實際問題的)答對者摘得紅旗。

              全班交流。

              解決紅旗里的問題后,對同學進行環保節水教育。請同學說一說節水的好點子。

              四、總結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的收獲與體會。

              五、課外作業

              同學們做幾張分數、整數卡片,和一些加減乘除符號。同學們之間互相玩卡片做計算。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的兩步應用題。

              2、發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根據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錢后,還剩下。

              (3)一條路,已修了。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

              (5)甲數比乙數少。

              2、口頭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頁的是多少?

              (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

              (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后只剩下原來的,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并成一道題嗎?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畫出線段圖,分析題意,尋找解題方法。

              2)小組間說出圖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個是表示單位“1”的量?讓后把線段圖表示完整。

              3)四人小組討論,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解決辦法,并列式計算。

              2、學生匯報: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貝)

              解法二:80×(1—)=80× =70(分貝)

              3、學生討論兩種解法的不同:兩種方法都是從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入手。第一種思路是從

              總量里減去一個部分量;第二種方法是求出部分量與總量的比較關系,再運用求一個數的

              幾份之幾是多少的方法求出這個部分量。

              4、鞏固練習:P20“做一做”

              (二)教學例3

              1、讀題理解題意后,提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組織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

              2、引導學生將句子轉化為“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數是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的”。著重讓學生說說誰與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

              3、出示線段圖,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例2的解題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后全班交流兩種解題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 =135(次)

              4、鞏固練習:P21“做一做”(列式后讓學生說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當堂測評

              練習五第2、3、4、5題。

              1、學生依據例題引導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關鍵句子分析,找到誰與誰比,

              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指點,照顧差生。

              2、小組間解決疑難,全班匯報,教師講評。

              四、談收獲、找疑難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設計意圖: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習解決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中,我依然依據教學例1時教給學生的解答步驟進行分析解答,找出單位“1”,并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扣線段圖,直觀地理解題意,并引導學生從數量和分率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但本堂課,老師講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給學生討論、練習的時間稍為稀薄。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2、使學生鞏固五年級的相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課堂教學常規的說明:

              1、上課的各項要求說明等。

              2、練習的各項要求說明等。

              3、其他說明。

              二、復習舊知:

              (一)填空:

              1、分數單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數是(),最小假分數是(),最小的帶分數是()。

              2、1米的3/7是()米,3米的1/7是()米。

              3、一座掛鐘的分針長10厘米,時針長7厘米,一晝夜,分針尖端走了()厘米,時針掃過了()平方厘米。

              (二)解決問題:

              1、一個正方形的周長與圓的周長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3.14米,圓的半徑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給12只猴子,正好還剩1個;如果平均分給8只猴子,正好也剩1個。這些桃至少有多少個?

              3、甲、乙兩車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甲車在超過中點10千米的地方與乙車相遇,已知相遇時甲車行了140千米,乙車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鋼管長3米,重4千克,這樣的鋼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這樣的鋼管長多少米?

              5、甲6分鐘做13個零件,乙8分鐘做17個零件,丙12分鐘做25個零件,比一比,他們誰做得最快?

              6、如果用兩根長62.8厘米的繩子分別圍成一個圓形和一個正方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將一個直徑是12厘米的圓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滿瓶油連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連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5.7米,在花壇周圍鋪一條寬0.5米的'環形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電線長178米,裝了8盞電燈,還剩下4米,平均每盞燈用電線多少米?(只列方程)

              (三)拓展練習:

              1、某汽車站有甲、乙、丙開往三地的汽車通過,甲車每隔15分鐘開過此站,乙車每隔10分鐘開過此站,丙車每隔12分鐘開過此站。現三輛汽車在同一時刻從此站開過后,再過多少時間又同時從此站開過?

              2、(1)工人們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長的一半還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還少1千米,還剩20千米沒有修完。公路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連續這樣抽了5次后,桶里還有油10千克,求這個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數還余4粒,5粒一數還余2粒,3粒一數正好,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兩人原來一共有46元。甲買一本故事書用去12元,乙買一本科技書用去18元,這時兩人剩下的錢正好相等。甲、乙兩人原來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電線桿,共25根,每相鄰兩根間的距離原來都是45米,現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幾根不需移動?

              6、一個最簡真分數的分子,分母是兩個連續自然數,如果分母加上4,這個分數約分后是2/3,原來這個分數是多少?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說明:

              乘法運算定律的歸納、總結和運用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能力的提高,它區別于一般計算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更強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與之相配合,所以學習的困難會更大,特別是合理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這部分內容。本課是要完成的是乘法分配律的學習與研究,下面就教學安排作簡單說明。

              一、觀察與思考:通過對例題和生活實例的觀察、研究和學習,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在生活中尋找和學習數學知識。

              二、討論與歸納:這是比觀察與思考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研究、補充、完善,歸納出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體驗合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體驗成功的喜悅,懂得合作,學會合作。

              三、練習與提高:通過兩部分內容的練習,進一步熟悉、理解、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四、簡便運算:完成例2的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思考性比較強,特別是對乘法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學生的困難較大,所以在教學時要區別對待。基本內容部分要求全體學生掌握,也就是這一教學段的前三部分內容,這一教學段的最后一部分內容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但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容:乘法分配律P28-29例1、例2

              教學目標:

              1、知道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達式。

              2、懂得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把一個數與兩個數的和相乘改寫成兩個積的和。

              3、會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得出及其運用。

              教學安排:

              一、觀察與思考:

              1、出示例1:(1)看下圖計算,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A、用實物演示引出兩種算法。

              (5+3)2=16(個)52+32=16(個)

              B、觀察以上兩式得到:(5+3)2=52+32

              2、出示生活實例:

              ①一件上衣30元,一條褲子20元。買4套這樣的服裝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然后通過計算觀察得出:

              (30+20)4=200(元)304+204=200(元)

              即:(30+20)4=304+204

              ②2角硬幣和5角硬幣各6枚,一共有多少錢?

              請學生同桌說說兩種計算方法,然后匯報結果。

              (2+5)6=42(角)26+56=42(角)

              即:(2+5)6=26+56

              3、請學生仔細觀察上面討論得到的`三組等式之間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前后兩式是相等的、先算和再算積與先算積再算和是一樣的)

              這就是今天我們重點要研究的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乘法分配率

              二、討論與歸納:

              1、出示問題,讀讀想想。

              A、以上三組算式分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先小組討論,再派代表匯報交流。

              得出乘法分配律的正確說法。

              看書,齊讀乘法分配律。

              2、質疑。

              為什么乘法分配律說: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而不是兩個數的和去乘以一個數。?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這個數可寫在兩數之和的前面,也可寫在兩數之和的后面,而兩個數的和乘以一個數,這個數只能寫在兩數之和的后面。)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三、練習:

              1、根據乘法分配律填上適當的數或運算符號。

              (8+6)3=8○3○6○3

              (25+9)40= 40+ 40

              (56+)3=56 +8

              2、判斷:

              13(4+8)=134+8()

              13(4+8)=138+48()

              13(4+8)=134+138()

              四、簡便運算:

              1、出示例2:(125+70)8

              請同桌兩人右邊的按運算順序算,左邊的用乘法分配律先去掉括號再算。

              算好后同桌觀察討論:怎樣算比較好?為什么?

              教師總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計算簡便。

              2、選擇題:

              1624+8424的簡便算法是()。

              A、(16+24)84 B、(16+84)24 C、(1684)24

              3、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先同桌討論,再獨立完成)。(有的不會做的學生可以不做)

              (25+9)8 29175+2529 48128-2848 7599+75

              4、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使算式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你有幾種不同的填法。(不會做的學生可以不做)

              41□+5923 □□+6328

              五、 小結:

              1、乘法分配律及字母表達式。

              2、運用乘法分配律應注意什么?

              ①運算符號②分配合理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實踐要求:

              1、經歷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有合作的實踐活動。

              2、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3、在給定目標下,感受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定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4、通過應用和反思,進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識和方法,了解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69——70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學會理財,能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2、數學思考:如何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3、問題解決:可以通過比較、思考、交流的方法,經歷計算對自己的理財方案作出解釋。

              4、情感態度:感受理財的重要性,經歷運用所學的知識學習理財,培養科學、合理的理財觀念。

              教學重點:

              學會理財,會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難點:

              對自己設計的理財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釋。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老師最近看了一套《貝貝熊系列》叢書,是關于培養孩子理財能力方面的`書籍,讀了以后覺得受益匪淺,在動物界,貝貝熊通過學習能做到對自己的財富有計劃、合理支配,我想我們通過這一單元前面的學習,也能夠對我們的財富進行支配,你們同意嗎?那好,希望通過這節課,我們也能合理支配自己的財富,即掌握《學會理財》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和學生談話,輕松引入本節課的課題}

              二、任務一

              設計方案,解決問題

              聰聰的爸爸是一個工程師,他設計的一個工程中標后,老板獎勵他8000元的獎金。再過6年聰聰就要上大學了,爸爸決定把這筆錢存入銀行,留給聰聰上大學用。(存款方式為整存整取)

              (1)小組合作,做出3個存錢方案。(提示:小組先商議好方案,然后寫到學案上)

              (2)并算每種方案可獲得的利息。(根據小組制定的三種存錢方案,組長做好合理分工,計算利息,為了便于計算,我們計算利息的時候,只考慮本金)

              (3)議一議:你認為那種存錢方案?為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計算利息的能力,學生能夠根據聰聰家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存錢方案,進而計算每種方案的利息,從而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三、小組匯報、展示

              {在學生計算的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學生有代表性的方案進行展示,重點放在解釋哪種方案,即學生能對自己制定的方案進行合理的解釋}

              四、任務二

              聰聰一家三口,媽媽每月的工資是2160元,爸爸每月的工資是4180元,爸爸的工資中還要繳納30多元的個人所得稅。過6年聰聰要上大學,請你幫聰聰家做一個零存整取的計劃。

              零存整取:零存整取是銀行定期儲蓄的一種基本類型,是指儲戶在進行銀行存款時約定存期、每月固定存款、到期一次支取本息的一種儲蓄方式。零存整取一般每月5元起存,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應在次月補齊,只有一次補交機會。存期一般分一年、三年和五年。

              (1)計算聰聰家每個月的結余。

              (2)根據聰聰家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存錢計劃,并說明理由。

              (3)按照你的存錢計劃,算一下,到期能取回多少錢?

              知識鏈接:零存整取利息計算公式是:利息=月存金額×累計月積數×月利率。

              其中累計月積數=(存入次數+1)÷2×存入次數。據此推算一年期的累計月積數為(12+1)÷2×12=78,以此類推,三年期、五年期的累計月積數分別為666和1830。

              五、分享收獲

              {設計意圖:希望學生通過這節課,感受在給定目標下,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設計思路、制定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的過程。}

              六、課下作業

              為自己的零花錢制定一個零存整取的存錢計劃。

              {設計意圖:作為本節課知識的延續,讓學生養成一個合理消費的習慣,做一個生活上有計劃的人,合理支配自己的財富}

              板書設計:

              收入:2160+4180=6340(元)

              支出:2500+800+200+160+30=3690(元)

              結余:6340—3690=2650(元)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圓的周長.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3.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初步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學具:

              1.學生準備直徑為4厘米、2厘米、3厘米圓片各一個,線,直尺.

              2.電腦軟件及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誰能說說什么是圓心?圓的半徑?圓的直徑?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

              1.指實物圖片(長方形)問:這是什么圖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2.指實物圖片(圓)問:這是什么圖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問:什么是圓的周長?

              板書:圍成圓的曲線的長是圓的周長.

              3.你能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能)

              4.指實物(用鐵絲圍成的圓)問:你能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5.用拴線的小球在空中旋轉畫圓.問:你能測量它的周長嗎?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圓的周長都可以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嗎?(不能)這樣做也會不方便、不準確.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計算圓的周長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請同學們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幾個大小不同的圓,想一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么條件有關?(半徑或直徑)再看電腦演示(半徑不同周長不同)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或半徑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請同學們測量手中圓片的周長(用線或滾動測量),再和直徑比一比,看誰能發現其中的秘密?

              四、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五、統計測量結果.

              觀察表中數據,想一想發現什么?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嗎?

              六、電腦演示

              (幾個大小不同的圓,它們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人是誰?圓的周長到底是直徑的3倍多多少?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認真讀書93頁,默讀“通過實驗”到“π≈3.14”.

              七、看書后回答問題:

              1.是誰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6位小數?

              2.什么叫圓周率?

              3.知道了圓周率,還需知道什么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周長?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d表示直徑,r表示半徑,π表示圓周率,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應該怎樣表示?

              現在你們已經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誰能很快說出你手中圓片的周長約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種礦山用的大卡車車輪直徑是1.95米,車輪滾動一周約前進多少米?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請同學們想一想:車輪滾動一周的距離實際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單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車輪滾動一周約前進6.12米.

              九、課堂練習:

              1.投影: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2.判斷下面各題(正確的出示“√”,錯誤的出示“×”)

              (1)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 ( )

              (2)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越大. ( )

              (3)圓的半徑是3厘米,周長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爺爺分別沿小圓(A→B→C→D→E→A)和大圓兩條路線散步.(如圖)

              如果速度相同,兩人同時出發,誰先回到出發地點?為什么?

              小明的路線長: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爺爺的路線長:3.14×(20+20)

              =3.14×40

              =125.6(米)

              兩條路線一樣長,兩人應同時回到出發點.

              4.一棵大樹(投影)又粗又壯,不用鋸倒大樹,你能知道大樹的直徑是多少嗎?討論.

              結論:先測量大樹一周的長度,再用周長除以圓周率,就得到了直徑.

              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誰能說說圓的周長應當怎樣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今后我們在學習探索新的知識時一定要積極動手動腦,扎扎實實地學好科學知識.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P61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產生過程,了解其特點,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測,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學生的統計能力。

              重點難點:

              體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印入,復習舊知

              1、問題情境

              根據5天的訓練成績,選拔一位同學去參加學校的跳繩比賽。

            張明:201205208213217
            王星:206204210209202

              2、學生說理

              為什么要選擇張明去參加。

              3、引導轉換,復習舊知

              你覺得用什么統計圖來表示比較合適?

              4、簡單讀圖,感悟趨勢

              呈現張明和王星跳繩成績統計圖,學生讀圖,簡述趨勢,得出淘汰王星的.結論。

              二、學習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沖突,引發思考

              (1)呈現劉輝的成績的折線統計圖,分析其進步趨勢。(數據:204 206 208 212 216)

              (2)設問:如果張明和劉輝要一決高下,誰獲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現兩張統計圖,讓學生交流。

              (3)引發思考

              我們能不能再想個辦法,對這兩張圖做個處理,使得我們能一下子就看出張明比劉輝進步得更快?

              2、喚醒舊知,初步感悟。

              (1)直接過度。

              把兩張折線統計圖合并在一起。(合并后,兩條折線都是白色)

              (2)細節教學,引導學生發現同一種顏色的折線無法區別兩人成績。

              揭題: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

              (3)感悟優點。

              相比剛才兩張統計圖,你覺得它有什么優點?(便于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

              三、加深體驗

              呈現王芳7~15周歲體重變化情況統計圖。

              觀察這張圖,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圖上加一條“標準體重”折線

              再讓學生評價一下王芳的體重發展情況?

              四、鞏固練習

              出示題目:中國和美國在第25~29奧運會獲金牌情況統計圖(條形統計圖)

            中國:1616283251
            美國:3744393536

              (1)讓學生繪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只描點連線)

              (2)學生獨立繪圖。

              (3)讀圖練習,再次體驗。

              (4)根據“中國是否可能在第30屆奧運會上金牌繼續保持第一”。引導學生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反映兩國奪金趨勢。

              五、練習。

              P63 試一試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本冊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 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 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 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 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 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 位置

              單元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內容 位置(一) 新授課 新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 新授

              1、 教學例1

              (1) 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 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 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 小結例1:

              (1) 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 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 練習:

              (1) 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 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 教學例2

              (1) 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 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 練習

              1、 練習一第4題

              (1) 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 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 練習一第6題

              (1) 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 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 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 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四、 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 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第52頁~53頁的內容,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3、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問:我班男女生人數各是多少?你能根據我班男女生人數用比的知識和分數的知識來說一句話嗎?

              學生匯報: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2、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問: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嗎?今天我們研究按比例分配問題。(板書: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分配。

              二、講授新課

              1、把復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 :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這句話你可以聯想到什么?(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

              (1)六年級的保潔區面積是二年級的 倍

              (2)二年級的保潔區面積是六年級的

              (3)六年級的保潔區面積占總面積的

              (4)二年級的保潔區面積占總面積的

              ……

              3、課件演示

              4、嘗試解答:用你學過的知識解答例題,并說一說怎么想的'?(請學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這道題做得對不對呢?我們怎么檢驗?

              ①兩個班級的面積相加,是否等于原來的總面積。

              ②把六年級和二年級的面積化成比的形式,化簡后的結果是不是等于3 :2

              ……

              6、練習:

              如果你來分配這100平方米的保管區給六(1)班和六(2)班你準備按這樣的比來分配,并把兩個班保管區的面積算出來。

              學生匯報。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解題過程,并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7、出示:學校新買來315本新書,要分配給六年級三個班,如果你是圖書管理員,怎樣分配才合理呢?

              (1)小組討論,提出各種各樣的分配方案,最后統一到按照各班人數進行分配比較合理。

              (2)增加條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問:3154本書按照人數分配,就是按照怎樣的比來分配呢?

              (4)學生獨立解答。

              (5)學生匯報。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解題過程,并讓學生說說思考過程。

              8、小結:觀察我們今天學習的按比例應用題有什么特點?

              三、開放運用,體驗成功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錢30元,具體用途及分配情況見下表:

            零花錢30



            買學習用品



            買零食



            玩游戲機



            1



            3



            6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項支出是多少元嗎?

              2.看了這張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安排這30元零花錢?能用表格展示出來嗎?

              1、反饋。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表格,并讓學生說說理由和計算錢數的方法。

              四、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4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明白分數乘以分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法則。

              2.能正確地進行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

              3.通過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遷移、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意義,掌握法則。

              教學難點

              推導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2.口算下面各題,并說出算式的意義。

              (二)導入新課

              通過分數乘以整數意義的學習,使我們看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且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發展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教師逐次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正確列出算式,說出算式的意義。

              投影:

              的3倍是多少。)(板書)

              投影:

              一半。)

              其中的一份。)

              師:結合題說一說,把誰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1份?(把一瓶桔汁平均分成2份,取1份。)

              少。)(板書)

              投影:

              先觀察圖,然后列式,結合圖說出算式意義。(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并板書。

              (3)不出示投影圖,你自己還想知道多少瓶的重量呀?

              分別列式,說意義。

              列式?算式的`意義是什么?

              (5)觀察概括:觀察(2)、(3)、(4)幾題的列式,乘數是什么數?(分數)(板書)被乘數是什么數?(分數、小數、整數)我們統一叫做一個數。(板書:一個數)

              論)

              匯報討論結果,并板書:

              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6)練習:說說算式意義。

              2.推導法則。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那么一個數乘以分數應該怎樣計算呢?

              耕地多少公頃?

              (把一公頃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一份,是1小時耕的。)

              拿出發的紙,說明:這張紙表示1公頃,你能折出一小時耕的公頃數嗎?并用紅斜線表示出來。(把結果貼在黑板上)

              ①再貼出一張折疊后的結果。

              這1份占1公頃的幾分之幾?怎樣理解?(把1公頃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1份,邊說邊用虛線延長5等分的線。)

              論,后訂正,板書)

              分數有什么關系?(原式兩分數的分母相乘。)

              并計算出結果。

              匯報、訂正并板書。

              貼出在折紙上表示的結果。

              觀察:原式和結果分子、分母有什么關系?概括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討論、訂正)

              (分數乘以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練一練

              投影訂正三種做法:

              比較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好?注意:先約分再乘。(板書)

              (四)鞏固練習

              (做本上或投影片上)

              1.計算例2中算式的結果。

              投影反饋時,強調先約分。

              3.第7頁,第1題,看圖填空。(做書上)

              4.先說過程,再說結果:

              5.第7頁,第4題,列式計算。

              6.判斷: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意義是什么?法則是什么?應注意什么?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切忌結論式的教學,充分利用這節課的內容,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各種能力。教案設計重視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如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意義;用動手折疊、畫,討論等形式推導法則。使學生加深理解。教案中注意扶放結合,如例3第一問,是老師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分析思路,而第二問則是放開讓學生依照第一題的解題思路學生自己列式、畫圖、說意義、推算結果。總結意義和法則的結論時,都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解,促進相關技能的形成,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

              教學資源:

              小黑板、課前請體育老師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測試百米跑步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進行整理和練習。

              二、基本練習

              1、根據下面的條件,說說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1)師傅每小時加工的零件比徒弟的3倍少18個。

              (2)一堆黃沙運走了30車后還剩下16噸。

              (3)一條圍巾的價錢比一副手套價錢的2倍多25元。

              2、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

              (1)學校舞蹈隊有x人,歌詠隊的人數是舞蹈隊的3倍,歌詠隊有()人;舞蹈隊和歌詠隊一共有()人,歌詠隊比舞蹈隊多()人。

              (2)踢毽的和跳繩的每組都是x人,踢毽的有5組,跳繩的有8組。踢毽的有()人,跳繩的有()人;踢毽的比跳繩的少()人,踢毽的和跳繩的一共有()人。

              三、練習與應用

              1、求x的值

              (1)三角形面積275cm。(2)長方形周長9m。

              第(1)小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列方程的依據以及怎樣解列出的方程。

              第(2)小題

              先讓學生獨立列出方程。交流時師隨機板書不同的方程,并讓學生說清列方程的.依據。

              學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2x+1.5×2=9(x+1.5)×2=9 x+1.5=9÷2

              問:這幾個方程哪些你會解了?請你說說應怎樣解?

              (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注意個別輔導。)

              交流完后,讓學生解自己所列的方程,有困難的學生也可以選擇自己理解的方程來解。

              指名3位學生分別板演。再集體交流。

              2、第6題、第7題、第9題、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引導學生說說每道題是根據怎樣的等量關系來列方程的。

              3、第8題

              獵豹追捕獵物時的速度大約是一名優秀短跑運動員百米賽跑速度的3倍,大約比這名運動員每秒多跑20米。這名運動員每秒大約跑多少米?這只獵豹呢?

              先讓學生算一算自己在體育課上測試百米跑步時的速度大約是每秒多少米?

              再讓學生解答問題,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感想。

              四、思考題

              盒子里裝有同樣數量的紅球和白球。每次取出6個紅球和4個白球,取了若干次以后,紅球正好取完,白球還有10個。一共取了幾次?盒子里原來有紅球多少個?

              學生讀題后可引導學生畫線段圖來理解“取了若干次以后,紅球正好取完,白球還有10個”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說明“取出的紅球比白球多10個”。

              再讓學生列方程解答。交流時說說是根據怎樣的等量關系來列方程的。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些什么收獲呢?你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2-22

            數學上冊教案12-25

            數學上冊教案12-25

            數學六年級上冊輔導教案01-06

            六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09-28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3-04

            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教案04-07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07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10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第一国产久精国产宅男66| 国产日韩欧美激情| 懂色av免费| 6080午夜三级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国产cao| 亚洲草原天堂| 欧美性受xxxx黒人xyx性爽| 春色校园激情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男女av免费| 福利片av| 中文字幕第10页码|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a|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欧美黄色a级大片| 华丽的外出3在线观看| 蜜桃久久精品成人无码AV|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aa片| 成人免费视频看| 三级av在线| 亚洲高清线| 中文字幕无线码免费人妻|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视频一二三区| 实拍男女野外做爰视频|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 一本久道视频无线视频 | 毛片一级视频|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国产 |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 www.久久网|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婷婷色| 男女爽爽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国产黄色小网站| 午夜私人影院在线| 免费一级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