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1
“苛政猛于虎也”來自《禮記檀弓》。根據《漢書藝文志》,禮記是孔子的弟子,聽孔子傳授有關禮儀的學問,記下筆記集結成書的。也有另外的說法是孔門更后面的弟子,去收集有關于禮儀學問的書籍編輯而成的。在古書中所謂的“記”,通常指的都是經書的`注解,而禮記不僅僅止于對禮儀作注解,內容還包括了對古代禮節的闡述,是匯編古代禮學的重要著作。
“苛政猛于虎也”說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回,孔子路過泰山,在泰山旁邊的一處墳墓前,看見一位婦人,正十分哀傷的哭泣?茁牭竭@哀凄的哭聲,讓子路上前去詢問。子路問:大娘,您哭的這樣的悲哀,是不是有什么傷心事兒呀?這位婦人回答說,我公公被老虎吃了,我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子路于是問,那您為什么不離開這兒呢?婦人說,到處都是苛政啊!孔子感慨萬千地對學生們說,千萬記住啊!苛政猛于虎?量痰谋┱,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從孔子所在的春秋時代,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在這個世界上,還是常常聽說在許多國家存在著苛政,也還常常聽到有人甘愿冒著生命危險,流離失所,逃離本國,去別的國家去當難民。這些難民寧愿在收容國過著貧困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母國。這不就印證了孔子所說的“苛政猛于虎也”。
〖原文:孔子適齊,過泰山,有婦人哭于墓,使子路問之。答曰:昔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也,今吾子又死也。子路曰:何不去乎?婦曰:無苛政。子路以告?鬃釉唬盒∽幼R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2
【成語】苛政猛于虎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解釋】政:政治。統治者的苛刻統治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惡暴虐?琳,指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殘酷壓迫剝削的'統治,包括政令、賦稅等。
【出自】《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近義詞】苛政猛虎、繁苛重賦
【反義詞】輕徭薄賦
【典故】
《禮記·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記載孔子和弟子子路路過泰山時,遇到一名身世凄慘的婦女的故事。當地虎患嚴重,可就是因為其他地方有國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親人寧愿一直住在這里,以至于后來竟有多人連同她的親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對著親人的墳墓哭泣。全文以敘事來說理,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對人民的殘害。后來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語,意思就是反動統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3
有一天,孔子帶著學生從泰山旁經過,看見有個婦人坐在墳前很傷心地痛哭?鬃右姷竭@種情景,心中十分同情,便叫他的學生子路前去問那婦人為什么這樣慟哭。子路走到婦人跟前輕聲問道:“你哭得這樣傷心,好象有很大的憂傷似的,是這樣么?”那婦人抽抽搭搭地回答說:“是的,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而今,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聽到這里,忍不住問:“這兒常有老虎傷人,你為什么不離開這兒呢?”
那婦人回答說:“這兒沒有殘酷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暴政,用不著給官家當差、交稅!
孔子嘆了一口氣回頭對學生們說:“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意思是:孩子們應該記住,殘酷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后來人們引用“苛政猛于虎”來表示殘酷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用以形容反動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4
春秋時期,孔子率領眾多弟子,坐著馬車經過泰山腳下,看見路邊有一個婦人披麻戴孝,正伏在一座新墳上悲哀地哭泣著。墳地中有三座墳,兩座舊墳,一座新墳。
孔子停下馬車,憑著車欄注意地傾聽,又叫他的得意門生子貢上前問問情由。
子貢走到墳墓邊,問:“大嫂,聽你的哭聲,好像有莫大的悲傷,是嗎?”
婦人抬起頭,抽泣著說:“這一帶有猛虎作惡,過去我的公公外出辦事回來,被老虎咬死了;后來我的`丈夫在田里干活,也被老虎咬死了;現在,我的獨生兒子上山砍柴,又被老虎咬死了,我怎能不悲傷呢?”
子貢將婦人的不幸遭遇轉述給孔子,孔子下車親自上前問:“既然老虎這樣兇惡,你們為什么還不趁早離開這兒呢?”
婦人回答:“這兒地方偏僻,官府的人到不了,沒有苛政!
孔子深有感觸,沉默了一陣,對學生們說:“你們記住,苛政比惡虎還要兇猛!
【哲理啟示】:
殘酷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告誡當權者要關心民眾疾苦。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5
春秋時期,朝廷政令殘酷,苛捐雜稅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極其貧困,有些人沒有辦法,只好舉家逃離,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里雖同樣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著,興許還能活下來。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腳下,一家三代從早到晚,四處勞碌奔波,總算能勉強生活下來。
這泰山周圍,經常有野獸出沒,這家人總是提心吊膽。一天,這家里的爺爺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這家人十分悲傷,可是又無可奈何。過了一年,這家里的父親上山采藥,又一次命喪虎口。這家人的命運真是悲慘,剩下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商量著是不是搬個地方呢?可是思來想去,實在是走投無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樣沒有活路,這里雖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還能僥幸活下來。于是母子倆依舊只有在這里艱難度日。
又過了一年,兒子進山打獵,又被老虎吃掉,剩下這個母親一天到晚坐在墳墓邊痛哭。
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正在墳墓邊痛哭的這個母親,哭聲是那樣的凄慘。孔子在車上坐不住了,他關切地站起來,讓學生子路上前去打聽,他在一旁仔細傾聽。
子路問:“聽您哭得這樣的悲傷,您一定有十分傷心的事,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這個母親邊哭邊回答說:“我們是從別處逃到這里來的,住在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還有什么比這更痛心的事呢?”說完又大哭起來。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問道:“那你為什么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這個母親忍住哭聲說:“我們無路可走啊。這里雖有老虎,可是沒有殘暴的政令呀,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們一樣是躲避暴政才來的。”
孔子聽后,十分感慨。他對弟子們說:“學生們,你們可要記。簹埍┑恼畋瘸匀说睦匣⑦要兇猛!”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壓迫,使窮苦人走投無路,他們寧可生活在猛虎威脅的環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統治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后,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于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斗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斗。
從前,有一個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熱情地款待他,請他吃飯?墒撬麌L了幾樣菜肴以后,都覺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難以下咽。
主人聞過即改,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鹽,請他再嘗。果然,這些菜加了鹽之后,味道十分鮮美,頓使他的食欲大增。為此,愚人在私下里暗自琢磨:“這些菜在沒放鹽時,淡而無味;后來只是因為加了一點點鹽,就變得這么可口耐嚼。如果我能多吃些鹽,那味道不就會更好了嗎?”
于是,這個愚蠢的人在回到家里以后,就什么東西也不吃,一天到晚總是空著肚子拼命地吃鹽。這樣一來,他不僅沒能吃出鮮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味口也吃敗壞了。美味的鹽最終竟成了他的禍害。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恰到好處時美妙無比,一旦過頭就會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會給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變成了謬誤。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6
啟示:老虎非常兇猛,人人都怕。婦人的公公、丈夫、兒子,都被老虎吃了,按理說應該會馬上逃走,離開老虎越遠越好?墒撬粝聛砹恕R驗閯e的地方雖然沒有老虎,但卻有暴政。在暴政的陰影下生活,比在老虎的陰影下生活還來得可怕。我們能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里,便該珍惜上天給我們的.恩寵,努力充實自己,好報效國家。
有一天,孔子坐車經過泰山下,看見一位婦人撲倒在墳上,哭得非常傷心。孔子坐在車子里聽了非常同情,便叫他的學生子路去問婦人怎么回事。婦人回答:“我當然傷心呀!從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現在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吃了!”孔子便問她:“那你為什么不離開,還要住在這里呢?”婦人說:“因為這里雖然老虎多,畢竟還沒有暴政呀!”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7
孔丘就是孔子,是春秋時候人。
孔丘常常乘著馬車,帶著學生,到各處去游歷。有一天,他們經過泰山附近的荒郊,看見有個婦女坐在一座墳旁邊哭,哭得非常傷心。那座墳還是才堆起來的?浊鹂戳诉@樣的情景,心里很同情,就叫他的學生子路去慰問那個婦女。
子路走到墳前,對那個婦女說:“大嫂,您哭得這樣傷心,好像心里有很大的`怨氣!眿D女一邊哭一邊說:“是呀!幾年前,我的公公讓老虎給咬死了。前年,我的男人讓老虎給咬死了。如今,我的兒子又讓老虎給咬死了”
孔丘聽到這里,忍不住問:“這兒常常有老虎傷人,您為什么不搬到別處去呢?”婦女回答說:“這兒不受官家管,不用給官家當差,也不用給官家交稅。”
孔丘嘆了口氣,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說:“孩子們記著吧,苛刻的政治比老虎還兇暴(苛政猛于虎)呢!”
“苛政猛于虎”中的“苛政”指沉重的勞役和捐稅;“猛于虎”是說比老虎還兇暴,還厲害。通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反動政府對人民的沉重的壓迫和剝削。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相關文章:
育兒故事胎教故事06-02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懶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兒故事08-25
《我的故事》02-27
老樹的故事02-27
飯桌的故事02-08
小貓的故事11-22
激勵的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