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歐亨利20年后的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歐亨利20年后的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年以后
歐·亨利
紐約的一條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著。一陣冷颼颼的風向他迎面吹來。已近夜間10點,街上的人已寥寥無幾了。
在一家小店鋪的門口,昏暗的燈光下站著一個男子,他的嘴里叼著一支沒有點燃的雪茄煙。警察放慢了腳步,認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個男子走了過去。
“這兒沒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見警察向自己走來,那個男子很快地說,“我只是在這兒等一位朋友罷了。”
男了劃了根火柴,點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著火柴的亮光,警察發現這個男子臉色蒼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塊小小的白色的傷疤。
“這是20年前定下的一個約會。如果有興致聽的話,我來給你講講。大約20年前,這兒,這個店鋪現在所占的地方,原來是一家餐館……”男子繼續說,“我和吉米·維爾斯在這兒的餐館共進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倆都是在紐約這個城市里長大的。從小我們就親密無間,情同手足。當時,我正準備第二天早上就動身到西部去謀生。那天夜晚臨分手的時候,我倆約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時間,我倆將來到這里再次相會。”
“你在西部混得不錯吧?”警察問道。
“當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趕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實在不容易啊!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
又是一陣冷颼颼的風穿街而過,接著,一片沉寂。他倆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警察準備離開這里。
“我得走了,”他對那個男子說,“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會到來。假如他不準時趕來,你會離開這兒嗎?”
“不會的。我起碼要再等他半個小時。如果吉米他還活在人間,他到時候一定會來到這兒的。就說這些吧,再見,警察先生。”
“再見,先生。”警察一邊說著,一邊沿街走去,街上已經沒有行人了,空蕩蕩的。
男子又在這店鋪的門前等了大約二十分鐘的光景,這時候,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徑直走來。他穿著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你是鮑勃嗎?”來人問道。
“你是吉米·維爾斯?”站在門口的男子大聲地說,顯然,他很激動。
來人握住了男子的雙手。“不錯,你是鮑勃。我早就確信我會在這兒見到你的。嘖,嘖,嘖!20年是個不短的時間啊!你看,鮑勃!原來的那個飯館已經不在啦!要是它沒有被拆除,我們再一塊兒在這里面共進晚餐該多好啊!鮑勃,你在西部的情況怎么樣?”
“哦,我已經設法獲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你的變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紐約混得不錯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個部門里上班,坐辦公室。來,鮑勃,咱們去轉轉,找個地方好好敘敘往事。”
這條街的街角處有一家大商店。盡管時間已經不早了,商店里的燈還在亮著。來到亮處以后,這兩個人都不約而同地轉過身來看了看對方的臉。
突然間,那個從西部來的男子停住了腳步。
“你不是吉米·維爾斯。”他說,“20年的時間雖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個人變得容貌全非。”從他說話的聲調中可以聽出,他在懷疑對方。
“然而,20年的時間卻有可能使一個好人變成壞人。”高個子說,“你被捕了,鮑勃。在我們還沒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給你看一張條子,是你的朋友寫給你的。”
鮑勃接過便條。讀著讀著,他微微地顫抖起來。便條上寫著:
鮑勃:剛才我準時趕到了我們的約會地點。當你劃著火柴點煙時,我發現你正是那個芝加哥警方所通緝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親自逮捕你,只得找了個便衣警察來做這件事。
1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鮑勃對警察說“這兒沒有出什么事”,表現了他在和老友見面前的愉快心情。
B. 鮑勃說“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反映出他負罪在逃的窘迫之狀。
C. 鮑勃給警察講述他和朋友約會的緣起,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
D. 高個子男子擔心鮑勃很快認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E. 鮑勃讀便條時微微顫抖,表現了他當時驚愕、恐慌、尷尬等復雜的內心活動。
【答案】AC
【解析】A項不是“愉快”而是“緊張心情”,C項“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錯,是為了體現他的“重情守信”
12. 小說兩次寫到“一陳冷颼颼的風”,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2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
【評分要點】每答對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13.小說中的鮑勃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法律。
【評分要點】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4.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后”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于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8分)
【答案】11鮑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2鮑勃罪有應得,因為他是通緝犯;3吉米忠于職守,因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誼,因為他抓捕了朋友。
【評分要點】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點中的任何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給6分。
作者背景:
歐亨利,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與契訶夫、莫泊桑并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一生坎坷,豐富的經歷為創作提供了素材。其作品多反映社會現實,對下層勞動群眾充滿同情,批判資產階級剝削者 。
故事梗概:故事發生在紐約街頭,夜晚 10 點左右,警察巡邏時遇到一個在店鋪舊址等待朋友的男子鮑勃。鮑勃講述 20 年前,他和好友吉米維爾斯在此餐館約定,20 年后同一時間在此重逢。鮑勃從西部淘金歸來,如今已腰纏萬貫。警察離去后,另一個自稱吉米的高個子男人出現,與鮑勃同行。在路燈下,鮑勃發現此人并非吉米,而是來逮捕他的警察,原來鮑勃是警方通緝的罪犯。最后鮑勃收到吉米的紙條,得知最初與他交談的警察就是吉米,只是吉米因不忍親手逮捕好友,才找了其他警察執行任務 。
藝術特色:
歐亨利式結局: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讀者以為鮑勃等來的是好友相聚,卻沒想到是被捕,這種強烈的反轉給讀者帶來極大的沖擊 。
伏筆與鋪墊:文中多處埋下伏筆暗示鮑勃的罪犯身份,如他面對警察時下意識地解釋 “這兒沒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顯得可疑;借火柴亮光,警察看到他臉色蒼白,右眼角有塊小白傷疤;他拿出的鑲鉆表鏈等細節,都暗示他經歷復雜,可能從事非法勾當 。
環境描寫:故事開篇描繪紐約夜晚街道,行人寥寥,營造出冷清、孤寂的氛圍,為故事發展奠定了基調 。
主題思想:小說探討了友情與正義的沖突。吉米作為警察,面對昔日好友成為罪犯,內心經歷掙扎,最終選擇履行職責,展現出他對正義的堅守;而鮑勃信守 20 年前的約定,不遠萬里前來赴約,體現了他對友情的珍視 。同時,通過鮑勃在西部淘金暴富的經歷,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資本至上的 “美國夢”,以及在追求財富過程中人性的變化與扭曲 。
【歐亨利20年后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歐·亨利《鴿子》閱讀答案06-22
歐·亨利《等著的轎車》閱讀及答案09-11
《二十年以后》閱讀答案歐 亨利01-07
歐·亨利《兩塊面包》高中小說閱讀題及答案10-09
記與歐公語閱讀附答案10-14
記與歐公語閱讀題及答案08-29
《記與歐公語》閱讀練習及答案11-05
《記與歐公語》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7-15
記與歐公語閱讀題含答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