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三位數乘兩位數(常見的數量關系、積的變化規律)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案)

            發布時間:2016-7-2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 1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

            3.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究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在“豎式中,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的算理。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課件出示以下題目:

            (1)直接寫出得數。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豎式計算:26×47=

            說一說,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是什么?

            小結: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數相乘,最后把兩次乘的結果相加。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探究和計算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27頁例題1。

            讓學生閱讀例題1,和同桌說說自己獲得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讀題得出:

            (1)已知條件:月星小區有16幢樓,平均每幢樓住128戶。

            (2)所求問題:月星小區一共住了多少戶?

            2.解決問題,探究計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師同時板書:128×16=

            (2)嘗試計算。

            讓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

            教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平時計算錯誤率較高的學生,注意他們每一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3)小組交流算法。

            組織學生在四人小組內把計算的過程互相說一說。

            (4)全班交流并集體反饋。

            提問: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個128與10個128的和)

            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算式:

                            1 2 8  

                         ×   1 6

                            7 6 8

                          1 2 8

                          2 0 4 8

            提問: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提醒學生注意:用豎式計算時,兩部分積的相同數位要對齊。

            3.總結算法。

            (1)說一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步驟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2)討論:怎樣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學生小組討論后師生共同小結: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類似,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與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三位數,得數的末位與兩位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是如何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頁“練習五”第1、2、4題。

            第1題:是豎式計算過程中的口算練習。

            第2題:通過觀察和計算來發現豎式計算中的錯誤,加深學生對豎式計算方法的鞏固。

            第4題:結合具體情境運用計算知識來解決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常見的數量關系  第 2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這兩種數量關系,并能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和總價及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運用數學術語概括、表達數量關系,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以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回顧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課件出示題目)

            (1)每個書包50元,4個書包多少錢?

            (2)一列動車每小時行20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3)李師傅每天生產15個零件,他6天可以生產多少個零件?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師生交流反饋。

            2.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量關系,弄清楚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對于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很大幫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2情境圖。

            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鋼筆每支12元,練習本每本3元;要買4支鋼筆和5本練習本。

            2.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

            (1)提問:什么是單價?什么是數量?什么是總價?

            (2)追問:每種商品的單價各是多少?購買的數量呢?

            (3)介紹單價的讀法和寫法。

            (4)認識總價。

            引導思考:根據題目中購買鋼筆的情況,我們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鋼筆一共多少錢”指的就是4支鋼筆的總價。

            3.理解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1)課件出示下表:

            單  價 數  量 總  價

            鋼筆 (    )元/支 (    )支 (    )元

            練習本 (    )元/本 (    )本 (    )元

            讓學生先填寫商品的單價和購買的數量,再分別求出總價。教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總價與單價、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總價=單價×數量

            (3)思考:已知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已知總價和數量呢?

            師生交流后板書:

            數量=總價÷單價

            單價=總價÷數量

            4.師生共同小結。

            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總價=單價×數量”,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得出“數量=總價÷單價”和“單價=總價÷數量”。

            (二)教學速度、時間和路程的關系。

            1.課件出示教材第28頁例題3情境圖。

            引導學生讀題,收集情境圖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時間”的含義。

            (1)提問:情境中給出的兩條信息可以稱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寫法和讀法。

            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再進行交流。

            (3)認識時間和路程。

            提問:行程問題中除了速度之外,還有哪些數量呢?

            指名說說對時間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時間的數量關系。

                (1)課件出示下表: 

            單  價 數  量 總  價

            列車 (    )千米/時 (    )時 (    )千米

            自行車 (    )米/分 (    )分 (    )米

            學生先填寫和諧號列車與李冬騎自行車的速度,再分別求出行駛的路程。教師巡視,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2)交流討論: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路程=速度×時間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樣求?已知路程和時間呢?

            師生交流后板書:

            時間=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4.小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頁“練一練”第1~3題。

            第1題:練習單價和速度的寫法。

            第2題:運用例題3的數量關系解決求路程的問題。

            第3題:運用例題2的數量關系解決求總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頁“練習五”第8、9題。

            第8題: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的問題。

            第9題: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時讓學生說說題中的數量關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練習五  第 3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2.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3.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數量關系,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復習舊知識。

            (1)用豎式計算。

            35×168=    127×45=

            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說說學過的數量關系有哪些。

            2.導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練習。

            完成教材第30頁“練習五”第3題。

            (1)教師出示題目,讓學生說說這幾道算式的特點。

            (2)提問:怎樣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3)組織練習。

            組織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學生上臺板演。

            (4)集體講評。

            結合具體題目,讓板演的學生說說計算的過程。

            2.常見的數量關系的練習。

            (1)完成教材第31頁“練習五”第10題。

            出示題目,指導學生讀題,說說題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數量關系,各是社么數量關系。

            提問:第(1)個問題和第(2)個問題分別求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學生獨立解答問題,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提醒學生關注對應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頁“練習五”第11題。

            出示題目,指導學生讀題,說說題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數量關系,各是什么數量關系。

            提問:這道題求哪個量?怎么求?題目中哪個量是不變的?

            學生獨立解答問題。

            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先根據“路程=速度×時間”求出路程,再根據“速度=路程÷時間”求出速度。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32頁“練習五”第15題。

            出示練習題,提問:這道題又和我們生活中什么問題有關呢?(工程問題)

            組織學生結合題目認識工程問題中的“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組織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第(1)題:24×8=192(個)

            第(2)題:192÷24=8(時)

            第(3)題:192÷8=24(個)

            2.完成教材第30~32頁“練習五”中的其余練習。

            教師根據課堂時間情況進行合理安排,課堂時間不夠時將剩余的練習題作為課后作業來完成。

            3.完成教材第32頁“練習五”思考題。

            這道題可以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練習,在鞏固豎式計算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補》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積的變化規律  第 4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索、發現“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就等于原來的積乘幾”的變化規律;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靈活地進行計算。

            2.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和歸納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體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3.通過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結論的嚴謹性與正確性。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經歷自主探究發現規律、驗證規律并應用規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創設問題。

            小明在計算“42×5”時,將因數5寫成了50并進行了計算。

            問題一:小明能算出這個算式的正確答案嗎?

            問題二:那他算出的積和正確的答案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呢?

            讓學生自由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2.導入新課。

            在乘法里面,兩個因數相乘就得到了積,那因數的變化是否也會引起積的變化呢?它們之間會有怎樣的變化規律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33頁例題4的表格。

            (1)讓學生獨立計算,填寫表格。

            (2)指名匯報,課件出示學生完成的表格。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獨立觀察。

            請同學們自己觀察表格中的因數和積的變化情況,想一想: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怎樣變化?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交流。

            學生將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全班,了解各小組的交流情況。

            (3)全班匯報交流。

            指名匯報交流,教師可以讓參與匯報的學生到講臺前運用實物投影進行匯報。

            匯報預測:

            ①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乘2,得到的積等于原來的積乘2。

            ②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乘10,得到的積等于原來的積乘10。

            ③第二個因數不變,第一個因數乘4,得到的積等于原來的積乘4。

            ④第二個因數不變,第一個因數乘5,得到的積等于原來的積乘5。

            (4)概括規律。

            提問:誰能將剛才四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概括,說一說積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后得出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得到的積就等于原來的積乘幾。

            3.驗證規律。

            引導:剛才大家發現的規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數學問題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積的變化是不是有同樣的規律,在小組內交流。

            (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驗證規律。

            (2)交流驗證的情況。

            4.解決課堂導入時的問題。

            提問:小明在計算“42×5”時,將因數5寫成了50,他算出的積和正確的答案之間會有什么關系呢?

            指名匯報交流,教師進行必要的糾正。

            引導學生發現:小明在計算時,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10,所以他算出的積也就等于原來的積乘10。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一個因數是怎樣變化的,再直接填出積。

            集體交流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

            2.完成教材第33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先觀察每組中各個算式之間因數的聯系,再根據每組第1題的積直接寫出下面兩題的積。

            3.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六”第10、1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第 5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及計算的能力,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

            教學難點:根據因數末尾0的個數判斷積的末尾0的個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練習。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      40×22=

            20×20=    40×90=      502×7=

            2.復習有關0的運算。

            5+0=      20-0=

            7×0=     0÷8=

            3.導入新課。

            0是一個特殊的數字,在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0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1.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例題5。

            2.閱讀題目,理解題意。

            組織學生讀題,說說自己從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已知條件: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

            所求問題:這些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多少克?

            3.思考分析、解決問題。

            (1)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

            提問:要求“這些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多少克”需要哪些條件?

            引導學生得出:只需要“有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15克”這兩個條件。

            (2)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解答情況。

            (3)組織匯報交流。

            ①說一說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②說一說計算的方法、過程。

            用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豎式,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豎式:

                       8 5 0                  8 5 0

                    ×   1 5               ×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師:這兩種方法都對嗎?哪一種簡便?為什么可以這樣寫?

            引導學生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和積進行討論:

            a.寫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

            b.如何確定積的末尾0的個數?

            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像這樣的題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數相乘,再根據一個因數的末尾有1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1個0。

            4.教學例題5后的“試一試”。

            (1)出示問題:月星小區的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引導學生列式解答,教師板書:850×20=

            (2)學生嘗試解答。

            (3)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4)指定用簡便算法的學生上臺板演算式。

            師:170的后面應該添幾個0?為什么?

            (5)追問:170后面添的兩個0應該怎么對齊?

            (6)教師小結:兩個因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數相乘,再根據兩個因數的末尾共有2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2個0。

            (7)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34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訂正。

            5.總結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讓學生交流后,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數相乘,再根據兩個因數的末尾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頁“練習六”第5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用豎式計算,以鞏固豎式的簡便寫法,及時避免運算中的錯誤。

            對于運算能力較強的學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讓他們先用口算,再用筆算檢驗。

            2.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六”第6題。

            出示題目后,學生獨立完成,共同訂正。

            訂正時重點讓學生說說積的末尾0的個數是怎樣確定的。

            3.完成教材第36頁“練習六”第12題。

            出示題目后,要求學生列豎式計算。

            組織全班交流時,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計算的,每組中的兩道題有什么區別。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第三單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整理與練習  第 6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積的變化規律。

            2.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數量關系,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并進一步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習題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

            教學重點:回顧、整理本單元學過的知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整理

            1.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回顧與整理。

            (1)復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提問:怎樣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2)復習常見的數量關系。

            提問:我們學習了哪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你還知道哪些數量關系?

            (3)復習積的變化規律。

            提問:積的變化有什么規律?

            (4)復習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提問: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時,要注意什么?

            2.交流質疑點。

            二、查漏補缺訓練

            1.交流質疑點。

            師:在本單元的知識點中,你感到有困難的知識點是什么?在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疑問?

            2.完成教材第38~39頁“練習與應用”。

            (1)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與應用”第1題。

            讓學生獨立進行口算,交流時說說怎樣確定積的末尾0的個數。

            (2)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與應用”第2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獨立筆算,教師巡視,注意觀察學生豎式書寫是否規范,對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是否能做出正確處理。

            反饋時,主要要求學生說明因數中間、末尾的0的乘法在筆算時的正確計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與應用”第3題。

            這道題是練習積的變化規律。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說說是怎樣根據積的變化規律來進行判斷。

            (4)完成教材第38~39頁“練習與應用”第4、5、6題。

            第4、5題:

            學生直接根據數量關系來解答。

            第6題:

            先根據表格中的信息計算出這周的營運總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潤的平均數,最后計算一個月獲得的利潤。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39頁“探索與實踐”第7題。

            這道題是積的變化規律知識的拓展。從一個因數變化拓展到兩個因數都發生變化。

            練習時,先讓學生計算出左邊各題的積;再填寫右表;最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得出:

            一個因數“×幾”,另一個因數“×幾”,所得的積就等于原來的積“×幾×幾”。

            2.完成教材第39頁“探索與實踐”第8題。

            組織學生在四人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强开少妇嫩苞又嫩又紧九色|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αv| 日本绝伦老头与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曝欧美不卡精品| 最新国产精品剧情在线ss| 国产成人观看| 婷婷色影院| 黄视频在线网站| 国产片av国语在线观看导航|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黄色片| 秋霞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男包|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百度| 国产真人毛片| 亚洲精品www.| 欧美日本网站|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v专区最新|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四虎新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特黄做受又大又粗又长大片|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ts人妖在线观看| 日本黄色免费在线看| 欧洲色网站|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男人撕开奶罩揉吮奶头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男人和女人在羞羞视频|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www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