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集錦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fā)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說學法
1、誦讀法
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體悟法
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3、聯(lián)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chuàng)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說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網(wǎng)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fā)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俪踝x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lián)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huán)節(jié)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chuàng)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chuàng)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fā)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芩淖x全詩,體會創(chuàng)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比較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傊谠O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鑒賞。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yōu)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我采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xiàn)課文內容,并利于學生背誦理解。根據(jù)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意向(雨巷、油紙傘、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寂靜、美麗高潔)象征意義(心境、戀人)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語文園地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欄目:“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我愛閱讀”。欄目涉及了字、詞、句、段、篇,內容涵蓋范圍廣,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了解廠字頭、穴寶蓋所代表的意義;能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認識“廚、廁”等9個生字。
2.能理解并積累含“笑”的詞語,并選詞演一演。
3. 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句子恰當?shù)恼Z氣。
4.能發(fā)現(xiàn)“教誨、尋找”這類詞語的特點,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5.能背誦《弟子規(guī)》(節(jié)選)。
6.閱讀《好天氣和壞天氣》,能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老爺爺說的話。
教學重點
1.了解廠字頭、穴寶蓋所代表的意義;能借助形聲字的狗子規(guī)律認識“廚、廁”等9個生字。
2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句子恰當?shù)恼Z氣。
3.能發(fā)現(xiàn)“教誨、尋找”這類詞語的特點,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閱讀《好天氣和壞天氣》,能聯(lián)系生活經驗,理解老爺爺說的話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等學習方式,重點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成。
三、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因此,我主要采取“質疑問難法”“交流討論法”“圈點勾畫法”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識字加油站
1. 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激趣識字。
學生自己拼讀字詞,結合圖片認字識字。教師適時的做出點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如:廚、廁、廂、廈,都含有“廠”;穴、窟、窿、窯、窄都含有“穴”。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分類,也會根據(jù)歷史牢記住生字。
二、字詞句運用
1.近義詞辨析及運用。
這一部分內容的詞語雖然都帶有“笑”字,意思卻不盡相同。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詞語的理解,并進行指點補充。然后在學生理解詞意的基礎上認真閱讀句子,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填好以后,再讀一讀,看句子是否通順,句意是否合理。
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以課本為依托,適當?shù)匮由焱卣,讓學生再多做類似這樣的練習,鞏固所學。
2.理解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
這一部分內容共有三個例句,每句話都是描述人物(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其中重點需要學生理解的是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與神態(tài)。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模仿句中的人物,做出相應的`表情及動作,加以揣摩,用心體會。學生邊做邊說,邊演邊想,理解得更加透徹。
三、我的發(fā)現(xiàn)
這一部分內容中的詞語“教誨”“尋找”“伙伴”等都是由近義詞組成。如:“收拾”中的“收”和“拾”意思相近,“收拾”和他們的意思也差不多。學習時,我利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查字典,討論交流,找規(guī)律,然后再搜集類似的詞語。學生們興趣盎然,學得快,學得好。
四、日積月累
《弟子規(guī)》是學生們較為熟悉的內容,有的孩子自幼就開始背誦。但部分學生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我們也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釋。這時,我利用觀看動畫片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動畫片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很快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不僅理解了其含義,也能熟讀成誦,還能夠影響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的做法,一舉三得,效果很好。
五、我愛閱讀
《好天氣和壞天氣》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老奶奶和她的兩個兒子的故事。老奶奶的大兒子是做蜜餞的,因為要曬果脯,所以喜歡晴天。老奶奶的小兒子是做雨傘的,因為下雨可以多賣雨傘,所以他喜歡雨天。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原本是件不開心的事情,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件不開心的事就會變成開心的事。我們要變換思路去看問題,才能開心地生活每一天。
教學時,我采用多種閱讀方式,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悟,并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適時地點撥引導而已。
五、說教學效果
整節(jié)課氣氛輕松活潑,各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自然,學生們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熟練地掌握了知識,較好地完成了教學要求。
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大綱要求,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實際,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北京民間建筑的特點及其中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
2、能力目標
①通過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掌握概括要點、提取精要能力。
、隗w味本文京味語言特色,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弁ㄟ^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
3、情感目標
、兕I會“胡同文化”的“封閉”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義,學會辯證的評價“胡同文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隗w會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態(tài)度。
其中,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掌握概括要點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對胡同文化思想內涵的正確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是自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tài)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看、聽、讀、議,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同時,以課內知識為觸發(fā)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結合單元綜合性學習要求,作一次探索性學習,力求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的積累。
具體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跳讀法: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比較淺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同時找關鍵詞、句,概括出要點,提取精要。
2、朗讀法:語言要通過反復誦讀才能品出其中的韻味,讓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它的妙處。
3、比較法:結合有關語句,進行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欣賞京味的語言。
4、討論法:所有教學重點難點均通過討論解決。討論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6、探究性學習。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贾谜n前預習: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內容:
(1)汪曾祺其人其文。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么?
(4)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ǘ⿲耄
1、播放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提問:“這首歌有什么特征?”
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我抓住“京味”、“京派文化”等加以點撥。然后讓學生找出歌詞中哪些詞句體現(xiàn)。學生會說出“冰糖葫蘆”、“窩頭咸菜”、“杏仁豆腐”等,最后我做總結,這首歌京味十足,充分體現(xiàn)出北京人的生活特點,體現(xiàn)了一種北京文化。今天我們來學習北京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胡同文化,并板出課題。
2、展示多媒體圖片——北京胡同和老北京街景,
。ㄈ┟鞔_教學目標〔略〕
。ㄋ模├砬逅悸贰⒀凶x課文
1、提問預習問題,指導學生用跳讀方法,抓關鍵詞句,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1)汪曾祺其人其文。學生回答與教師介紹結合。
(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點?
——方正、安靜、封閉
關鍵要讓學生找到依據(jù),教師用幾句領起句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反復品讀,如“北京的胡同真奇;北京的胡同真多。槐本┑暮骒o啊”等。
(3)什么是胡同文化,其內涵是什么?
首先,通過概括胡同的五個方面特征,總結它的總特點。這點學生不難概括,一般都會準確找出,但“方正”世胡同的總特點需要教師對“四合院”進行點撥,正確理解“方正”不只是北京城的特征,更體現(xiàn)了胡同的方正,是一種方位意識極強的特征,同時借助文中“北京城就像一塊大豆腐”這個比喻,板書一個正方體(豆腐形),并在“胡同”二字下,寫出“方正”二字,以加深學生印象。
其次,概括胡同文化的特征。老師先提出胡同文化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它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其實質是什么?
(小組討論2分鐘,然后課堂交流。)
前兩問也不難,學生回答出“封閉”特征時及時板書在“文化”之下,而其實質是“忍”則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北京市民安土重遷,逆來順受的表現(xiàn)就是由于“忍”的精神造成的。并在正方形(豆腐)中心板書“忍”。
。4)胡同文化的外在特征表現(xiàn)出北京人怎樣的`內心世界?(邊概括邊板書):
居住環(huán)境——安土重遷
理想住家——獨門獨院
飲食條件——易于滿足,對物質要求不高
處事哲學——愛看熱鬧,不愛管閑事
。5)作者對胡同有著怎么樣的感情?
齊讀最后三節(jié),思考:作者對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有著怎樣的情感?為什么?先請學生來回答,后教師評價學生發(fā)言,并說出自己的對作者感情的理解——傷感、留戀、理解。僅供學生參考。
——作者對胡同文化的情感是復雜的:①沒落的必然(理性)②依戀,但又無可奈何。
——胡同文化①既有值得稱道的地方,②又有必然拋棄的缺點。
2、品味語言
《胡同文化》不同于一般評點或介紹類的書序。它實質上是一篇文化散文、文化隨筆。因此,學習并揣摩本文的語言張力,理解并領悟本文的文化內涵,是學習本文的要點。
教學時,結合課練習,讓學生去品味,去欣賞,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具體是:先讓學生聽8—12段的錄音,然后引導學生說出語言特點,再在同學之間展開朗讀比賽,重點讀8、11、12段,看誰讀得像,讀得好,鼓勵創(chuàng)新讀法。老師積極給予引導。
朗讀訓練后,老師指導欣賞下列句子:
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么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
有窩頭,就好。大腌蘿卜,較好。小醬蘿卜,好。臭豆腐滴幾滴香油,更好。蝦米皮熬白菜,最好!
這兩個句子相比,你更喜歡哪一個,哪一個更能表現(xiàn)出北京人易于滿足?為什么?經過討論,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學生質疑,相互解疑,教師輔助答疑。
4、總結全文。
。ㄋ模┨骄啃詫W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
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本課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引進單元教學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將課內教學拓展到課外。圍繞“胡同文化”這一課題,讓學生開展一次語文課外研究學習。
具體做法是:
首先,引導學生參照相關內容,發(fā)現(xiàn)并確立課題,學生自主選題后成立課題小組,進行小組協(xié)作探究。(課題可以是如下種種: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胡同與名人、胡同建筑經典、胡同風情、胡同與北京人、胡同文化研究等等。)
其次,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訪問、上網(wǎng)等各種方式開展研究的方法,由學生生在課外完成,時間為一個月。期間教師給予適當?shù)年P注和指導。
最后,進行課題研究總結?梢酝ㄟ^論文、報告、專題講座的方式,也可以是圖片展覽的形式,還可以是放映多媒體、錄象的形式讓學生發(fā)布探究過程、研究成果以及活動心得等。
總結過程重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旨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親身時間獲取知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時間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積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語文說課稿 篇4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jié)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現(xiàn)代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聽小男孩進行對照,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認真讀文,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受到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一、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新課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樂學,便會積極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試教時我從玩具入手,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說說你最喜愛的玩具吧!比缓蟪鍪緢D片認識柜臺,了解售貨員,從圖片上找到小男孩,以此來切題。當時課堂氣氛熱烈,但由于學生比較興奮,所以在引題上花了較多的時間。經過大家的討論后第二次上課時導課就直接從“柜臺”入手,說說在哪些地方見過柜臺,然后在了解柜臺后直接切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利于教師較好的把握時間,緊湊又有效。
二、抓住中心問題,把課文連成一條線。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是探究者,體驗者,發(fā)現(xiàn)者。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希望通過我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教學中我抓住“小男孩的哪些做法令你出乎意料?”這一主線問題,在學生通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并理清文章脈絡:小男孩如此喜歡小汽車,但因為他懂得體諒媽媽沒有買,當售貨員阿姨要送他時他又堅決不要。同時把主要的詞進行適時板書,就把課文內容連成一條線。
三:以讀為本,讀悟結合,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fā)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中我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如第一次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落實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情感時,讓學生自讀、品讀、賽讀等方式,力求把讀放首位,使學生喜歡讀書。如:教學第一節(jié)時,我引導學生: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小男孩特別喜歡小汽車?學生馬上就找到了第一節(jié)中的句子。然后我組織學生自讀其中的句子,說說哪個詞給你的印象最深?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深入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在深入研讀課文后,抓住“為什么喜歡卻不買”這個核心問題,從讀中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最后聯(lián)系小男孩“不僅不要媽媽買,連別人送他也不要!钡亩拢惺苋宋锏乃枷肭楦小
本篇課文雖已結束,細細回味課堂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許多疏漏便呈現(xiàn)出來。細細反思課堂,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系重大。所以我會更加努力,在平時教學空閑時間充實自己,力求把語文課上課更有味一點。
語文說課稿 篇5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所以我想談談自己對《贈劉景文》這首古詩的理解及教學思路,談談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jié)。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扒嬗晟w”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賹W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盡,擎,殘”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谀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和背誦古詩。
、弁ㄟ^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贈劉景文》是《古詩三首》這課中的一首詩,也是學生理解較難的一首詩,因此,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yǎng)能力,又為以后學習古詩的教學打下基礎。所以本課打算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欣賞意境”的訓練和通過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3)情感與價值目標
①通過理解與朗讀去感受濃濃的秋色,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谕ㄟ^學習課文,喚起學生面對生活要樂觀向上,不泄氣,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
3、教學重、難點:
、偻ㄟ^“欣賞意境”的訓練和利用畫面再現(xiàn),從詞義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來幫助學生領悟、感受全文。
②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說設計理念
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詩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講析。本課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像討論交流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
三、說教法、學法:
1、談話激趣,營造氣氛。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在課始讓學生誦讀有關秋天的古詩,不僅達到調動以往的學習經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為學習本課作了鋪墊,營造好氣氛。
2、掌握方法,主動學習。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故弄玄虛的賣弄,也不是教師講述教師本人的讀書心得,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薄白晕颉北闶菍W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拔恼履颂斐,妙手偶得之!彼哪昙壍膶W生已經學習過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本課教學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后主動學習。
3、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語文教學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訓練”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樣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具準備:課件,古箏曲。
2、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個步驟:
一、牽手秋天,誦讀秋詩
二、研讀詩句,領悟詩意
三、介紹背景,感受深意
四、 指導誦讀詩句
五 、情境遷移,感悟深秋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爺爺和小樹》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充滿詩情畫意、童趣盎然,讓學生從詩、文、畫中感悟到自然美景,了解自然美景及人與自然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單元的整體目標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根據(jù)本單元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課文的興趣。
《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爺爺為小樹御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表現(xiàn)了人和樹之間密切、和諧的關系。人類保護樹木,樹木為人類造福。課文內容簡短,層次清晰。從冬天和夏天兩個方面寫了小樹與爺爺?shù)年P系,滲透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文字活潑,富有情趣,且配有兩幅生動形象的插圖,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所以在教學中,應切實引導學生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準確地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由于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既充滿好奇心,又害怕困難,因此教學中要充分鼓勵和肯定他們的行為,如朗讀中的稚嫩的感受,讓他們在寬松、活潑、愉悅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并受到美的熏陶,為今后的閱讀教學打下基礎。同時要結合朗讀,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從小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的意識。
三、說教法
由于課文簡短,內容通俗,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注重學生對課文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努力做到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在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
教學時,引導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朗讀課文,認真觀察兩幅圖,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通過看圖,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指什么,切實引導學生把詞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課文中準確地理解意思,使他們初步學習到聯(lián)系句子,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句的基本方法。積累詞語,通過討論、交流搜集的資料,懂得樹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遮陽,可以提供氧氣,可以美化環(huán)境。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練讀,要耐心地糾正學生的字音,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再現(xiàn)課文的情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滲透讀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同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爺爺美好的心靈,感悟人與樹之間的`和諧關系,突破了教學重點。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重點詞語 "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了解人和花草樹木的關系。
教學重點:
理解重點語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中感悟,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準備:
課件、收集有關“樹木為人類做貢獻,人類為保護樹林做了哪些 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復習生字詞語、偏旁
2、檢查課文朗讀
二、學習課文,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練習說話:什么地方有什么?
2、出示課件,畫面為: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北風一陣陣刮過,地上有許多樹葉。
小樹在寒風里會說些什么呢?
3、課件畫面:課文第一幅插圖。
說說爺爺在做什么?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理解“暖和的衣裳”。
啟發(fā)想象: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他會對爺爺說什么呢?
4、課件畫面:夏天到了,小樹長得很茂盛。
小樹在爺爺?shù)膸椭露冗^了寒冬,春天來了,他長出了小葉,到了夏天,小葉變成了大葉子,他一直想謝謝爺爺,可它不會說呀,怎么辦呢? 指名讀課文。
你知道小樹為爺爺做了什么嗎?什么是“綠色的小傘”? 理解詞語,再讀課文這部分內容
你想夸夸小樹嗎?(朗讀感悟這一部分的設計我想體現(xiàn)以下幾點:1、堅持從讀中悟,自讀自悟的原則。2、注重過程的趣味性。3、在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5、討論:小樹為什么能長得那么好?
三、擴展活動,宣傳環(huán)保
1、課件出示:小樹干旱、缺乏養(yǎng)料、有人傷害等畫面。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小樹?
2、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樹木為人類做貢獻”的資料。使學生明白:人類愛護樹木,樹木回報人類。一棵小樹要長成大樹可并不容易,需要人幫助還不能受到傷害,你們想一想,我們可以幫小樹做什么呢?適度擴展,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3、讓我們用彩筆畫一棵美麗、可愛的小樹,好嗎?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08-30
《語文》說課稿05-10
語文《鯨》說課稿05-17
語文說課稿06-12
語文《老王》說課稿09-09
語文《海燕》說課稿05-23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7-15
語文春酒說課稿11-04
語文荷花說課稿09-22
語文《母雞》說課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