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教學設計:
此活動主要讓幼兒掌握按簡單規律排序,本次活動通過PPT創設情景、讓幼兒簡單了解兩種顏色的交替排序。還能根據圖片上的圖案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現出來,,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將排序活動融合在幼兒玩之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二、教學目標:
1、嘗試按一定規律排序。
2、借助自身的特征來排序,進一步體驗排序的規律和方法。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嘗試按一定規律排序。
難點:借助自身的特征來排序。
四、教學準備:
操作背景圖,教師演示材料,幼兒操作材料。
五、教學過程:
(一)設計小熊新房子。
1、小熊造了新房子,它的屋檐下掛了很多彩燈,小朋友看看這些彩燈是按什么順序排的.?
2、小熊要出門了,它想鋪一條漂亮的小路,小朋友看看,小熊是怎么鋪的?請小朋友幫助小熊把路鋪完。
3、春天來了,小熊想讓自己的院子漂亮一點,它有許多小樹,請小朋友幫忙種樹,你們覺得應該怎么種?
(二)去小熊家做客。
小熊家真漂亮,我們在小熊家合個影,請小朋友集體按一定的規律用身體動作擺造型。
(三)幼兒操作
去小熊家做客,我們給小熊帶點禮物吧,送傘和做水果拼盤,小朋友按一定的規律,老師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干?
六、活動反思:
排序指的是將兩個以上物體,按某種特征上的差異或一定的規律排列。它是一種連續的比較,建立在對兩個物體比較的基礎上。通過排序可以促進幼兒分析、比較能力的發展。在平時的游戲中孩子在操作擺弄物品時,已逐漸認識了一些事物的屬性,如:大小、長短、顏色等,能了解不同物體的屬性、發現其明顯的差異性,也能感受到有關規律的經驗。本次活動通過PPT創設情景、讓幼兒簡單了解兩種顏色的交替排序。活動開始,我就用情景導入,小熊蓋房子!,在背景圖中讓幼兒發現有序的排列,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他們很快發現燈籠是用紅綠紅綠來排列的,路是黃藍黃藍排列的,樹是大小大小來排列的,接下來的環節是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示圖片上的動作并學會集體在一起做動作按簡單的規律排序,這個環節是讓幼兒仔細觀察并積極參與,將排序活動融合在幼兒玩之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這個環節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了,都能積極融入其中。從簡單的ABAB排序,然后孩子在玩中探索排列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鐘面數字與指針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鐘面上看整點和半點。
2.了解時間與生活、學習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幾臺不同樣式的時鐘(如外形不同、指針數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鐘若干。
2.整點記錄表(見操作材料包“下課10分鐘”)。
活動過程:
一、看時間
1.討論:時鐘有什么用?這些中有哪些不一樣?(如外形不一樣、鐘面有方有圓、指針數量不一樣等。)
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如1—12個數字,時針,分針等。)
2.區分時針和分針,談論他們不
3.同的功能。
二、學習認整點
1.討論:現在是幾點鐘?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小結:鐘面上一共有12格,每一個代表不同的.時間;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數字就是幾點鐘。
三、撥時鐘
1.教師與幼兒共同撥弄時針,分辨準確的時間。
2.幼兒兩人一組,玩玩“我說時間你來撥”的游戲。
3.在已能辨認整點的基礎上,適當出現“半點”,讓幼兒嘗試撥“X點半”,辨認“X點半”;從中面上分辨是超過了“X點”還是沒有到“X點”。
環境創設:幼兒每人一份圓形金魚系列(1-10)和數字卡片(1—10)
重點與難點:認知三個數之間的相鄰關系。
活動過程:
一、數圓
幼兒將練習紙上的圓形金魚看片撕下,玩數金魚,邊數圓形邊把相應的數字卡放在“金魚”下面。
二、找鄰居
每張“金魚”圖片下都有對應的數字卡,請幼兒分別給“金魚”和數字找相應的鄰居,要求幼兒會說3有2個相鄰數,3比2大1.3比4小1.
歸納:請幼兒找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發現除1和10以外,其余各數都有2個相鄰數。
三、排卡片
幼兒兩人一組玩看片游戲。如一個幼兒出示4個圓形的金魚卡,另外一個幼兒馬上拿出3個圓形的金魚卡和5個圓形的金魚卡,并同時排出3、4、5這三張數字卡。說出4的相鄰數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游戲反復進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豐富對鐘面結構的認識,了解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
2.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懂得時鐘、時間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有守時的意識。
3.在撥鐘的過程中,知道關于整點的知識。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人手一份,實物鐘,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引出生活所需。
師:孩子們,現在幾點了?生活中有什么方法知道準確的`時間?
二、了解鐘面結構。
1.播放課件,追憶鐘面結構。
呈現一個大圓(ppt1)。
師:這是時鐘嗎?追問:讓這個大圓變成時鐘的鐘面需要添加什么?
(1)數字。
師:你知道鐘面上有哪些數字?這樣排對嗎?(數字打亂排)(ppt2)
你平時看到的鐘面是怎樣的?
總結:原來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字,12在最上面,然后從1、2、3、4一直到12圍成一個圓。(ppt3)
(2)針。
師:鐘面上還有什么?(ppt4)(時針、分針、秒針)
師:細細長長的是分針,短短粗粗的是時針,最細最長的是秒針。
師:看看分針和時針有什么不一樣?(ppt5)
2.觀看實物鐘,發現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
師:現在我要讓分針和時針動起來,仔細觀察,它們之間會有什么秘密呢!(老師撥鐘)
小結:哥哥長,弟弟短,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1.學會看整點。
師:時鐘可以告訴人們幾點可以做什么事情,看,這是老師一天的生活圖片。(ppt6)
早上我幾點起床?幾點上班?中午幾點吃午飯?晚上幾點睡覺?(ppt7)
這些都是整點鐘,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ppt8)
總結:時針分針真有趣,整點時分針都是對著12,時針對著幾就是幾點整。如果分針對著12,時針對著8就是幾點整?
2.學會撥整點。
師:小朋友,你知道你一天的作息時間嗎?(ppt9)早上你是幾點起床的?請你撥一個整點鐘,要沿著數字1開始撥哦!你是怎么知道這是7點的?他是幾點起床的?(6點)
(ppt10)請撥一撥你晚上睡覺的時間。你是幾點睡覺的?你呢?
總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作息時間,但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時間。
四、游戲鞏固:《老狼老狼幾點鐘》。
(ppt11)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游戲時間)是的,游戲時間到了,我們來玩游戲吧!今天玩《老狼老狼幾點鐘》好不好?老師做老狼,你們做小羊,老狼說時間,小羊快速撥一撥,撥好后定住,撥錯的小羊則要被老狼抓走哦!明白嗎?
游戲2-3遍后離開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重點
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并記錄6的5種分法。
三、活動難點
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四、活動準備
教具:黑板上畫上兩座房子、房子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貓卡片、
五、活動過程
復習5的分解組合、
對對碰
教師:我說五、
幼兒:我對五、
教師:5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5可以分成1和4。
【......】
教師:5可以分成4和幾?
幼兒:5可以分成4和1。
(一)、開始部分
1、導入:
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許多小動物都收到了樹媽媽的信、你們猜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么呀?(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
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里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只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只)出示“6”的`數字卡。
師:6只熊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幫助小熊貓來分房子。
(1)幼兒觀察小熊貓,將6只小熊貓分在兩座房子里,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教師將每分一次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歸納幼兒的分法,總結出“6”的5種分法。
3、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
(1)、教師演示給6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里小動物的數量,并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2)、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了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6
/
(1)(5)1+5=6
(2)(4)2+4=6
(3)(3)3+3=6
(4)(2)4+2=6
(5)(1)5+1=6
(3)、請幼兒讀黑板上的分解式:如:6可以分成2和4,2和4組成6,2加4等于6。
(4)作業,先寫一個分和式:6
/
(1)(5)
61+5=6/(5)(1)5+1=6;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構思 “數”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幾乎沒有一個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這些與“數”有關的概念或名稱。僅就最單純的數東西來說,便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抽象的科學,要是幼兒學好數學必須使其具備相當豐富的感覺經驗以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正以感官教育為基礎,讓幼兒在操作感官教具時,不斷積累感覺經驗,將數量,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逐步形成數概念。在過程中開啟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觸類旁通,真正成為一個懂得思考的孩子。本節數學活動中,我將利用郵票上的數值進行加法運算游戲,借用蒙氏的錯誤訂正,讓幼兒自己自由地進行工作,加深對數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郵票游戲教具做加法運算。
2、加強大數目加算練習。
間接目的
1、加深對數位的理解。
2、培養運算的興趣。
準備材料
1、托盤;
2、郵票箱教具;
3、彩筆、題目卡;
4、加法訂正板紅線。
基本操作
一、復習10以內的加法,并進行錯誤訂正。
二、介紹本次工作名稱:郵票游戲的加法工作。
三、復習郵票的一些簡單知識。
1、取出寫上加法的題目卡,為幼兒鞏固加數的含義。
2、用郵票表示數字。
3、請幼兒觀察數字,詢問幼兒數字有哪幾個數位。示范拿取對應的定位籌碼,將定位籌碼按個、十、百、千的順序排好。
4、按照題卡選擇郵票,分別把與數字對應的郵票放在對應的定位籌碼的下面。
5、操作郵票得出豎式結果。
四、給幼兒不同題卡引導幼兒獨立進行計算。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強調安靜進行工作。
五、工作結束,請幼兒將教具放回原處,離開課室。
區域延伸:郵票箱進行進位加法橫式練習。
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蒙氏數學教學活動在本班的的初步嘗試。孩子們通過操作形象的郵票教具,初步學習了不進位的加法。整個過程中,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環境中,自由有序地進行工作。
本堂課加強了幼兒大數目的加算練習,也加深了對數位的理解,為小學的加法運算奠定基礎。活動過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學法復習不同顏色的`郵票代表不同的位數,加強幼兒數位的理解。最后的錯誤訂正,讓幼兒對照該標準自已發現并自動糾正錯誤,無需老師的提醒,提高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培養細心、耐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思考能力。但在進行新工作展示時,老師的語言還需要更加簡練些,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的時間給幼兒進行自由練習,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幼兒。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01-18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9-08
大班數學教案09-09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5-30
大班數學教案【通用】09-15
大班數學教案(優)07-30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09-21
[精]大班數學教案09-23
大班數學教案[熱]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