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26 14:07:3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合【15篇】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用乘法口訣進行乘法口算訓練。

              2.訓練學生熟練運用口訣的能力。

              3.在游戲過程中,增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2.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運用口訣進行乘法口算練習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制作了乘法表,那就讓我們先來補完下面口訣,看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吧!

             。▽W生填寫乘法口訣)

              二、新課探索

              探究一

              1、師:看誰計算又快又準確(快速搶答)

             。▽W生快速搶答)

              2、師:請你根據答案把口訣分類(連線)

              <25 36="">50

              探究二

              1、讓我們來比一比誰造房子又快又好?利用什么口訣?

              12學生練習

              小結:同一條乘法口訣,可以解答不同的算式;不同的乘法口訣,可能得到相同的積。

              (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相同)

              2、出示:書本P76-2

              學生利用口訣練習

              探究三

              1、師:小火車上的`數字有什么規律嗎?

              生:后一節車廂的數是前一節車廂兩個數字的乘積

              2、練習:你能找到合適的車廂嗎?

              三、課內練習:

              練習一:書本P76-2

              練習二:這組數有什么特點?

              小結:任何數與0相乘都得0

              練習三:書本P76-3

              練習四:書本P76-4

              課堂小結

              同一條乘法口訣,可以解答不同的算式;不同的乘法口訣,可能得到相同的積。

              任何數與0相乘都得0。

              課后習題

              練習冊第50頁、第51頁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的角的觀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認識直角,并能用直角尺測定和判斷直角。

              3、通過動手制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角與直角。

              2、動手制作直角。

              教學過程:

              引入:

              1、師:今天我們的課堂里來了4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他們都說自己的身上有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你看,他們藏在這里。Ppt

              2、師:這些圖形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但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你發現了嗎?(都是尖尖的`,直直的)

              師:像這樣的圖形我們稱之為角(板書)

              3、老師在黑板上也來畫三個圖形,看看它們是不是角?(板書)

              新授

              1、認識角

             、賻煟哼@個尖尖的點,直直的線在角中有特殊的名稱。自學課本65頁,告訴大家,角的各部分名稱?匆豢茨膫小朋友學得又快又好。(頂點、邊)

             、趨R報

              師:你的自學能力真強,像這樣由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角有一個記號,畫上角的符號。(圓。

              師:看另外兩個角,說一說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所以我們說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板書)

              2、辨別角

              師:你看一群圖形來了,要我們幫忙把其中的角找出來,并說明理由。Ppt (練習一)

              師:我們找到了4個角,想不想我們自己也畫一個角?閉上眼睛想一想:怎樣畫角?角有一個頂點兩個直邊。

              拿出練習紙,把你腦海里的角畫出來和你的同桌分享,畫在練習紙反面。

              3、特殊角

              師:其實啊,在角這個大家族里面有一類特殊的角,你看,像這樣方方正正的角我們叫做直角(板書),他有屬于自己的直角符號。

              師:伸出手我們一起來畫一畫這個直角符號。橫豎

              4、探究直角

              師:小博士聽說我們的小朋友學得很棒,所以就想來考考大家了。你聽,問題一、你能在學具、桌面上找到直角嗎?

              師:用手來比一比,我找到的直角在這里……

              師:老師也找了一下,你看

              拿出我們的三角尺,捏住直角,和我一起轉動三角尺,現在直角在哪里,捏住他……

              師:小博士又來了,聽,問題二,黑板上的直角、數學書上的直角、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

              師:你覺得可以怎么比較?

              先驗證黑板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播放PPT)

              師小結:點點重合,一邊重合,看另一邊

              用這個好方法讓我們動手驗證一下數學書上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樣大嗎?

              師:看來直角是個乖寶寶,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師:回顧一下,剛才測定直角的過程。(點點重合,一邊重合,看另一邊)

              問:他是直角嗎?(播放PPT)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黑板上畫的角中有沒有直角,你們說我來做。(是直角的畫上直角符號)

              師:想不想自己動手試試?(練習紙)

              匯報,媒體演示

              師:量一量一開始自己畫的那個角是不是直角?

              師:直角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的練習紙上就有4個直角,那如果是這樣的一張紙,它還有沒有直角了?(沒有)

              師:你聽,問題三,如果什么工具也沒有就一張紙,如何折出一個直角?同桌合作討論

              請學生講,老師媒體播放

              師:將我們折的直角打開,數一數一個有幾個直角,并用直角符號標出來。

              小結

              師: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今天你的收獲吧。(課堂知識梳理)

              留下疑問

              動手操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第7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課本P81-83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強化口訣的記憶,進一步鞏固表內乘法口訣,達到比較熟練的掌握。

              2、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

              3、讓學生經歷交流的過程,培養協作能力。

              4、訓練學生用乘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和其他用乘法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數記口訣。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

              1、進一步鞏固表內乘法口訣,達到比較熟練的掌握。

              2、學生對數學信息的收集、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會解決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問題是重點。

              4、加深理解幾個幾是多少 ?體驗它的含義。

              【教學準備】:圓形、三角形圖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9的乘法口訣,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復習有關的知識。

              [設計意圖]:明確提出學習任務。

              二、復習鋪墊,揭示課題。

              1、看圖寫出乘法算式并說說表示的意義

              ( )或( )

              ( )( )

              2、揭示課題

              師:讓學生根據每張課桌上有2人,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小組提問題,同時解答。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明確這節課學習內容。

              三、引導練習,鞏固強化

              1、組織學生進行口算。

             。1)、完成課本第81頁第2題,交流改正。

             。2)、讓學生任意選擇一個算式說一說是用哪句口訣進行計算的。

              2、第4題

             。1)、請大家先在書上圈出相應的積。

             。2)、仔細觀察9乘幾的各個積,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3、第6題,(1)觀察第6題的算式,想一想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2)學生獨立計算,觀察每一列算式的`結果。

              (3)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4、第8題圖:

             。1)、觀察圖,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學生先在小組內提問,然后全班交流。

              (3)強調幾個幾的數量關系。

              5、第10題:

             。1) 觀察圖意,找到第一個問題并解答。

              (2) 讓學生用幾個幾的知識來描述存在的數量關系。

             。3)你還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4)學生小組內提問并解答。

              6、第11題:

             。1)、看11題,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題意,找出規律。

             。2)、怎樣計算,說出道理。

             。3)、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鞏固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理解題意并會正確解答。通過交流思考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題策略。

              四、學習效果測評

              1、 完成課本第1、3題。

              2、 隨堂練習。

              五、課堂總結。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展估測意識,提高估測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學生在學習第二冊時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這節課是有關長度的第二階段的學習,通過教學使學生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過讓學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并引導學生在操作學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估測活動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學校的教學條件較好,班級配備有電腦、電視及投影等電教設施,便于日常教學工作的使用。此外,學生對數學有著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合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余地。

              〖教學設計〗

             。ㄒ唬┱J識分米

              1、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請同學們猜測老師的年齡、體重及身高。(表示身高時用到了“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

             。2)動手操作:用“米”或“厘米”作單位量自己課桌的寬。(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厘米”做單位時,量得很麻煩。)

              2、獨立探索,發現新知

             。1)匯報交流,引導學生想像: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2)小組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長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匯報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寫成1 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從0刻度開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量一量,估一估,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長度。

              (4)討論米、厘米、分米之間的'關系。(板書:1分米=10厘米,1 dm=10 cm,1 m=100 cm,1 m=10 dm。)

             。ǘ┱J識毫米

              1、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猜一猜老師手中的鉛筆有多長,你有什么好辦法?

              (2)學生動手操作,測量鉛筆的長度。(課件演示測量結果的放大圖――6厘米3毫米。)

              (3)看到這個測量的結果,你想說些什么?問些什么?(引導學生質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自主探索,發現新知

              (1)教師或學生講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讓學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學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個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點。(小、細、短……)

              (2)在學具袋中找到長度、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如:1分硬幣的厚度,IC卡的厚度,3張撲克牌的厚度,1分硬幣上表示年份的小數字“1992”中“1”下面的“”長,撲克牌中“K”一豎的寬度,膠帶的厚度……)

              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怎樣驗證手勢是否準確?(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再用另一只手將其取走,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空隙大約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兒聽說過“毫米”這個詞?(課件演示:11月份上旬全國降水量分布圖、蜂鳥圖、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圖、世界上最薄的手機圖、眼瞼及腳底皮膚的厚度圖、手指甲及腳趾甲生長速度圖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ㄕn件演示)淘氣和笑笑為了“1厘米長,還是10毫米長”這個問題而爭吵。數學博士認為:1厘米與10毫米同樣長。

              為什么數學博士要這樣說呢?聽了他的話,你明白了什么?(引導學生理解:1厘米=10毫米;進行長度比較時,不僅要看數字,還要看長度單位。)

              自己在尺子上數出10毫米。

              (三)復習鞏固,應用提高

              1、手指游戲

             。1)教師邊說邊演示:“手指兄弟親又親,大哥掛帥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記得牢,手指叉開表進率,相等空間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們去揭密!保ㄓ谩翱彀濉钡男问秸f出來。)

             。2)學生互相動手表演。

              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們就一起來揭密。”

              2、看圖說出回形針和課本的長度。

              3、自己測量樹葉標本的長度和寬度。

              4、剪出長度為30 mm,2 cm,5 mm,1dm的彩帶。

              5、先估測各種實物的長度、寬度或厚度,再進行實際測量。

              6、淘氣的日記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氣:小雨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了衛生間,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不遠,大約有9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改正用錯的長度單位。淘氣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2)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氣:晴

              下課了,我發現教室里的一塊玻璃壞了,于是,我趕緊量好玻璃的尺寸記下來,讓爸爸幫我們重新安好?墒牵职帜弥A淼綄W校時,卻安不了,這是為什么?我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忘記加上窗框的寬度。)

              (3)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老師給我們出了幾道題,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來。我想,老師大概出錯題了吧?請大家幫我看一看。(思考題,不作全班要求。)

              1()—9()=1()

              1()—59()=1()

              1()—99()=1()

              1()—999()=1()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想了解哪些數學知識?

              〖教學反思〗

              1、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

              教學中,我將兩個簡單的問題“測量桌子的寬度”與“測量鉛筆的長度”讓學生觀察討論,由此激起學生探尋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2、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實物:1分硬幣、IC卡、膠帶、鉛筆、橡皮和一些撲克牌等,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

              3、鼓勵學生質疑,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

              課堂上,一名學生在測量實物時發現1元硬幣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點、2毫米不到。于是,我對學生說:“那對于不是整毫米數的物體,如果我們想得到更精確的結果,怎么辦呢?”學生感覺應該有一個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我又告訴他們:“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尋找。”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提出了新問題,教師也讓學生在允許范圍內加以討論,這些看似對教學不利的“突發事件”,實際上把它利用起來,讓學生再一次產生探尋課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讓他們知道知無止境,也為學生走出課本、走向課外創造了機會。

              4、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學中,我始終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在觀察中發現新知,在交流中歸納新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這一過程,我認為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才能實現數學教學的最大價值。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學時要努力創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發展。

              5、本節課的教學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體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時,沒有向學生強調說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學生對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概念產生誤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盡量做到合理準確。

              〖案例點評〗

              劉老師設計的“鉛筆有多長”一課,對“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索。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導入部分“以疑引學”,新授部分“以探引學”,練習部分“以趣引學”,努力引導學生完成對分米和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探索、認知和應用過程。

              1、展示知識,關注過程

              本節課的新授部分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探索的機會。由于在教授本節課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并在前面的學習中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測意識,因此,教師沒有枯燥地講授1毫米有多長,而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毫米”變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表象――找1毫米的實際長度,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擴大學生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發現、討論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

              2、創設情境,貼近生活

              在本設計中,教師創設多種富有實效性的、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情境,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資源。設計的導入部分,教師安排“動手操作情境”――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由此激起學生探尋米、厘米以外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新授部分設計“故事情境”――淘氣與笑笑的爭執,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此外,設計的其他部分,也創設了多種情境。如,活動情境――讓學生找長度是1分米、1毫米的物體;交流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淘氣的爸爸為什么安不上玻璃;生活情境――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與毫米有關的信息;問題情境――猜一猜老師的年齡、身高、體重……

              以上這些教學設計,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親身感受數學,讓他們體驗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學數學”的心理。

              3、立足教材,活用教材

              《標準》指出,數學學習要打破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壁壘,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數學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數學實踐,培養數學能力,促進主動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教材為本,活用教材,積極開發教材以外的資源。

              本課的教學設計,教師沒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進行了恰當的加工。例如,在教學分米的認識時,教師活用教材,將教材中的量鉛筆變為量課桌,避免了形式上的重復。再如,教材中練一練的第2題是畫線段,而教師將其改為剪彩帶,這樣就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4、營造氛圍,體驗情感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還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情感和體驗,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真是其樂無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一個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堂環境中,不僅真正建立1分米、1毫米的空間觀念,而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好學,數學真有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探索的魅力、發現之余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第14 --1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2、參與對圖形的圍、拼、折等實踐活動,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平行四邊形。

              難點:感悟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教學準備:

              課件、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四邊形以及它的特點,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邊形圖),你們見過它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在哪見過?

              看,這是教師在生活中見到的四邊形,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 14 頁例 2 圖。

              第一幅圖是掛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圖是圍起來的籬笆墻,第三幅圖是樓梯的扶手。

              你能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出這樣的平行四邊形嗎?它跟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試一試。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拼平行四邊形,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交流,展示學生拼圖結果,并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

              (它們的對邊一樣長,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師邊畫平行四邊形邊指出:像這樣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 1 題。

              學生獨立完成,分小組討論,匯報。

              2、“想想做做”第 2 題。

              組織學生想一想,再圍一圍。

              3、“想想做做”第 3 題。

              學生在書上描一描,教師巡視檢查。

              4、“想想做做”第 4 題。

              學生動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 5 題。

              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是不同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邊形,由于同學們見得比較少,所以這部分知識只有通過學生動手比較,才能掌握它的特征,從而知道它的應用。這節課應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在交流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30-31頁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 借助乘法的意義編制乘法口訣。

              3. 培養社會人文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乘法口訣的歸納方法。

              教學難點:

              熟記乘法口訣。

              教具:

              掛圖、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松鼠在松樹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幫他們數一數嗎?

              二、教學新課。

              1. 數松果(出示松鼠數松果圖)哪位同學能幫小松鼠數一數?

              根據同學口述:每堆有5個松果,在表格中板書。

              堆數 1 松果的個數 5 那么兩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們能繼續將這個表格填完嗎?同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

              匯報,填表。

              從這張表格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2. 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

              你能把松果的個數用乘法算式計算出來嗎?

              板書:1個5是5,1×5=5或5×1=5。

              2個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寫,你們會嗎?請你們在本子上接著往下寫,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齊讀所寫的算式。

              有誰知道10×4的積是多少?獨立計算,小組交流。

              根據這些乘法算式,你還能算哪些乘法題?

              大家所說的這些算式都是根據黑板上這9個算式推算出來的,讓我們再來觀察一下這些算式,它們都含有一個乘數5,為了方便我們應用,我們將這些算式改編成一句句的口訣,我來說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試著說下去嗎?小組說一說并分組把它寫出來。

              強調幾個編寫要注意的問題。

              齊讀5的乘法口訣。

              給3分鐘記憶口訣。

              你是怎樣記口訣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 尋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訣有關系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你們想聽嗎?

              一個小組5個人,兩個小組10個人,三個小組15個人,四個小組20個人……

              你還能編出其它的兒歌嗎?

              三、鞏固練習。

              請你用今天所學的口訣,解決問題。

              1. 5的乘法口訣口算題。

              2. 填一填:P11第3題。

              3. P11第4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讀、背有關5的乘法口訣。

              板書設計:

              數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圖形的美,發展空間觀念和審美意識。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材分析〗

              教材先向我們展示了幾幅設計精美的圖案,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幾何圖形,并從中感受到圖形的美。接著,讓學生用已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其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創造美,并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審美意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1.我們學校的班額較大,學生絕大多數都來自城市。他們在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已經對一些平面圖形有了認識,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2.色彩鮮艷的圖案能夠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但他們從中還不能完全感受到圖形的美,也沒有主動發現其中規律的意識。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去觀察和發現。

              3.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并初步具備了收集信息和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設計〗

              (一)教學準備階段

              學生小組合作或自主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我們學過的圖形”。

              (二)引入

              師:經過幾天的收集,同學們發現哪些地方有我們學過的圖形了嗎?誰愿意給我們展示自己的發現?

              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學生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過程。

              1.請一兩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展示自己所帶來的物品,并介紹其中有哪些學過的圖形,它們組成了什么樣的圖案。(如果學生所找的物品較小可以利用展示臺,以方便學生觀看。)

              2.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自己帶來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圖形,它們組成了什么樣的圖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3.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自己小組的發現。

              4.師: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美麗的圖案,我們現在跟著一個小組到街上看看他們找到的圖案。

              請注意觀察這些圖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教學課件播放學生收集有關信息的過程以及他們的發現。)

              師:從剛剛播放的錄像中你發現在什么地方用到了這些圖案?

              (評析生動、形象的畫面加上是自己熟悉的同學,非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觀看這一小組同學的發現,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幾何圖形,并從中感受圖形的'美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三)感受圖形的美,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

              1.教師出示準備的四幅圖案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從中找一幅最喜歡的圖案說一說它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用教學課件出示圖案,學生介紹哪幅圖案,點擊它可以放大。)

              2.請學生交流意見

              (1)師:你認為這幾幅圖案,我們可以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學生各抒己見,想法多種多樣。)

              (2)請學生說說看了這么多圖案有什么感覺。(他們感到能用這么簡單的圖形繪制出美麗的圖案,很了不起。)

              (四)利用信息技術,使用多種工具設計圖案

              師:欣賞完別人的設計,現在請你們自己當設計家,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先想一想用哪些圖形,按什么規律排列。

              (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們可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喜歡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教師提供給學生多種工具,可用彩筆在格子紙上繪畫,也可以用彩紙貼出作品,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在電腦上完成作品。)

              (一些學生已能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用計算機上的一些軟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畫出所需要的圖形,填充顏色時只需點擊相應的按鈕,就能均勻地涂上想要的色彩,學生對此也十分有興趣。)

              (五)展示學生作品

              對一些有獨創性、設計新穎、美觀的作品,可在展臺上展示完后再貼在黑板上展覽,對于其他學生也要給予鼓勵。

              (評析利用展示臺能夠放大的特點,向全班展示作品,讓學生再次熟悉學過的幾何圖形,感受圖形的美。同時,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并親身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六)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圖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雙手創造了美。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僅能畫出美麗的圖案,還能夠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去裝點我們的生活!

              〖教學反思〗

              反思本次教學活動,我發現成功與遺憾共存。成功之處在于:

              1.注意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特點,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師生之間民主和諧的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

              3.充分并恰到好處地運用信息技術,把學生在課下收集的過程、收集到的一些物品等制成錄像或照片,演示出來,通過多種形式(畫面、聲音等)對學生的多種感官(眼睛、耳朵等)進行刺激,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4.在教學設計的最后環節中,我由圖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既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5.注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在設計圖案這一環節并不是統一要求全部學生都使用彩筆繪畫、涂色或全部學生都利用計算機來制作各自的作品。而是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喜歡并適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而且通過操作計算機來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學生,比采用傳統方式(用彩筆、貼紙)的學生節省了大量時間,作品也更完美(顏色涂得均勻、圖形規范),增強了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

              本次教學活動的遺憾主要在于,教學引入部分學生收集到許多用各種圖形組成的圖案的物品,在展示時耽誤了一些時間,導致最后環節設計圖案的時間有些緊張,而且用彩筆或貼紙的學生因工作量大,在設計時也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展示、欣賞環節沒能充分把學生的作品一一展示、匯報,顯得較為倉促。另外,如何引導學生利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以及在教學時“放”與“收”的度把握得不夠好。

              〖案例點評〗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注意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讓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一些由基本圖形組成的圖案,并通過課堂展示交流,使學生充分感受圖形的美,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這樣,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整個教學活動教師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交流,在欣賞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設計活動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基本理念。如果教師能恰當地把握好課堂節奏,并能在學生尋找圖形規律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效果會更好一些。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9-41頁,完成"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知道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2、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可以眼睛觀察,用手掂、用秤稱,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測輕物品的重量,會進行重量的簡單計算。

              4、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教具準備:

              多媒體軟件、天平、(大豆、圖釘、2分幣、橡皮等實物每組一份)

              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表演唱《小熊請客》。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來了,(屏幕顯示小熊)。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貓、小狗帶著禮物來了(屏幕顯示小貓、小狗)。咦,它們怎么吵起來了!蹭浺簦

              "我的蝦條比你的'奇多'重。""我的'奇多'比你的.蝦條重。"〕它們誰也不讓誰。這時,電腦博士來了,(屏幕顯示電腦博士)〔錄音:別吵別吵,我們邀請小朋友一起去游覽數學宮,小朋友,你們愿意去嗎?〕

              電腦博士在數學宮中設了三個關,要小朋友闖關,比比哪組最先闖過去?

              二、逐層探究,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比較物品的輕重,讓學生初步了解比較物品輕重的方法。

              1、看看說說

              (1)用眼睛觀察:兩塊大小不同的橡皮,說說哪塊重?

              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指出:我們不知道盒里裝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觀察,比不出它們的輕重,那么,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2、掂掂說說

              (1)用手掂一掂:紅藍兩盒橡皮泥,說說哪盒重?

              一粒阿爾卑斯糖和2個2分幣,說說哪個重?

              學生討論,小組交流。

              (2)教師提問:到底誰重?誰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呢?

              (3)學生討論回答后,再聽聽電腦博士的話〔錄音:比較物品的輕重,不能光用手掂,應用秤稱一稱!

              3、稱稱說說

              (1)認識天平。屏幕顯示天平,并依次閃爍各部分及其名稱。

              (2)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左盤一般放要稱的,右盤一般放砝碼。當指針在標尺中間,天平兩端平衡,兩邊重量相等;指針偏向左端,說明左邊重;指針偏向右端,說明右邊重。

              (3)比較物品的輕重。

              學生跟著屏幕操作,左盤放一粒糖,右盤放2個2分幣。觀察指針說說誰重?

              (4)設疑:右盤放幾個2分幣,能使天平平衡?

              學生嘗試操作,根據回答屏幕顯示:1粒糖=3個2分幣重

              (5)小結過渡:利用天平,不但可以比較物品的輕重,還可以稱物品的重量,稱較輕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單位。

              板書:

              "克"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兩遍。

              第二層次:認識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觀念。

              (1)1克有多重呢?(出示2分幣)1個2分幣約重1克,老師放在手上掂一掂,大家也拿一個放在手上掂一掂。

              (2)剛才我們稱出一粒糖大約等于3個2分幣重,那么大約重幾克?(3克)

              學生輪流掂一掂糖。

              (3)下面我們就把1個2分幣當作一克的砝碼,來稱稱物品的重量。(學生分組操作)

              A、稱1克大豆 操作要求;右盤放1個2分幣,左盤放幾粒大豆使天平平衡?2粒大豆大約重幾克?讀一讀,小組輪流掂一掂。

              B、稱15個圖釘 學生操作:15個圖釘大約重幾克?

              小組匯報后,教師指出:圖釘有大有小,因此,15個圖釘有的大約重7克,有的約重8克,書上告訴我們15個圖釘大約重10克,這些都對。

              小組輪流掂一掂。

              C、稱1支粉筆、1把小刀

              學生操作后交流,讀一讀,再輪流掂一掂。

              D、讀一讀,下面物品大約重幾克。(屏幕顯示:1本數學教科書大約重174克,1瓶墨水大約重156克)

              學生讀后,師指出:如果還用2分幣代替砝碼稱,要放174個或156個2分幣,多麻煩,現在應用砝碼來稱(出示砝碼)

              學生輪流掂一掂數學書、墨水瓶

              (4)完成

              40頁的試一試

              游戲:猜一猜。采用拍讀形式,讓學生掂一掂乒乓球、果凍、旺旺煎豆,估測大約重幾克,哪組最接近實際重量,獎品就歸哪組。

              三、鞏固練習,促進提高

              1、完成41頁想想做做1、2、3兩題.(第二關)

              2、思考題(第三關):屏幕重現動畫,比比是小貓的蝦條重,還是小狗的"奇多"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讀包裝袋上標的重量,板書:"g",并說明它也表示克。

              3、指導實際應用:學生讀牙膏、肥皂等物品包裝上標的重量,并掂一掂。

              4、課外作業:放學后,跟爸爸媽媽到超市去了解各物品的重量。

              四、全文總結,再揭情思

              (屏幕再現電腦博士〔錄音:小朋友,你們好,今天你們學行可認真了。你們在數學宮闖過了一道道難關,認識了克,學會了比較物品的輕重,但這只是一些初步的知識,還有許多的知識等著你們去探索。小朋友,再見!〕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材分析】

              觀察物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學生在一年級時認識了位置和前后左右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從不角度觀察恐龍的各種活動,從而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力求讓學生在情境中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在探究中發展。同時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情分析】

              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各種各樣的物體,他們已經有了較多的感知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太感性,太零散,需要進一步抽象化,形成正確的認知表象。所以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原有認知出發,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使學生從中獲得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僦涝诓煌奈恢蒙嫌^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②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方面:

              ①通過創設多種觀察情境,讓學生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過程,并體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②通過組織一系列的觀察、想像、比較、綜合、分析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地建構觀察物體的方法,體會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3、情感、與態度方面:

              ①在創設情境、觀察分析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和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感受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②使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合作意識和評價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教學難點:

              能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大恐龍一只;課件一套;全班學生分為四大組,在課室內四個方向圍坐。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點】

              1、在教學中,通過猜一猜、看一看、想一想和說一說等活動,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意識。

              3、本課的各教學環節都借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教學素材,意在讓孩子感悟到“數學就在我的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情感。

              4、在“課間小歇”環節中,播放恐龍的生活圖片讓學生欣賞,可以培養學生愛護動物和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1、注重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新知識。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我運用“拍手”、“猜一猜”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在新授過程中,我采用了學生喜愛的玩具恐龍為素材,以觀察恐龍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通過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恐龍的樣子也不同,由實物到照片,形象直觀,遵循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在練習時,創設了猜一猜和拍照的游戲情境,通過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不同形狀猜測物體,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

              2、注重聯系生活,實踐運用。

              課堂學習要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拓展課程時空,使學習不僅指向課堂,也可以提供生活世界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打開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本節課我創造大量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于生活實際中,如:拍照、看照片猜同學、觀察本校的教學樓、碉塑、鋼琴照片等,通過這些活動,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知道數學知識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中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中我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的機會,注意學生的親身體驗。通過有目的的指導和分層次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的方法;指導學生不僅要仔細地去觀察,而且要注意觀察到了什么,從而提高了觀察活動的有效性。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己的感悟加以驗證。

              4、注重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作為教育工作者,除了把文化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外,還要把學生培養成品行優秀的人。只有品學兼優的學生才能夠健康成長,才能為祖國作貢獻。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我認真鉆研教材,準確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點,并采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充分挖掘它們的教育性。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教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應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能力點:

              使學生能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

              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7--9的乘法口訣。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難點:7--9的乘法口訣。

              課時安排:

              1、7的乘法口訣4課時

              2、8的乘法口訣3課時

              3、9的乘法口訣4課時

              4、整理復習1課時

              1、7的乘法口訣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2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口訣的特征,并熟記口訣。

              2、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能力點: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德育點:

              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口訣的特征,并熟記口訣。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七巧板,介紹:這是我們祖先很早就發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個小圖形組成的。只要你喜歡開動腦筋,這七個神奇的圖形就會變出許多美麗的圖案。請你們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擺一擺,看能擺出那些可愛的圖案。

              學生獨立拼擺,在班里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用這七個七巧板擺自己喜歡的圖案,那你們看七巧板還能擺出哪些可愛的圖形?

              出示教材第72頁例1的圖案和統計表。

              二、自主探究:

              1、師:有這么多美麗的圖案,老師想知道拼擺這些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個七巧板?同學們你們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學生匯報。

              師: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2、完成統計表。

              仔細觀察統計表里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學情預測:每多擺一個圖案就多用7個七巧板。

              1個7是7,2個7是14,……7個7是49。

              3、師:想一想我們學過的“求幾個幾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學生獨立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小組合作編出口訣。

              師: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編出了7的全部口訣,那我們就用讀的方式來享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交流一下編口訣的方法。

              4、比一比誰先記住7的全部口訣。交流記口訣的方法。

              5、對口令。(師生、生生)

              三、拓展應用:

              1、一個星期有幾天?2個星期有幾天?3個星期有幾天?4個、5個、6個、7個呢?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計算,說口訣。

              7×37×57×67×47×77×2

              7×13×75×72×76×46×5

              4×76×75×21×76×65×4

              3、游戲:郵遞員送信。

              35214228

              7×57×65×74×73×77×4

              6個75個76×77個34個7

              4、73頁第4題。

              學生說明圖意,你能提出問題嗎?自己獨立解答。

              5、7×2+77×5+77×7-7

              這三題可以怎樣計算?能用乘法口訣計算嗎?哪句口訣?

              6.:開放題:如果忘記了7*6=?你可以怎樣想積?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4-7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記熟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能力點:

              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

              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用處。

              教學重點:記熟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背7的乘法口訣。

              2、對口令。

              3、填空:

              二七()四()二十八三七()

             。ǎ┤辶撸ǎǎ┢咚氖

              三五()()七得七三四()

              4、看卡片說得數和口訣。

              7×57×37×66×45×2

              7×27×47×76×56×2

              5×76×63×75×54×7

              5、看數說它是由幾和幾相乘得來的。

              12212816351442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擺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擺多少盆?

              水彩筆每盒5元,買7盒,?

              問:要求問題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學生獨立分析計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應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請將本月的日歷記錄在上表中。

              1、第一個星期日是()號;第二個星期日是()號;

              第三個星期日是()號;第四個星期日是()號。

              2、仔細觀察著四個數字,你有什么發現?根據你的發現解決下面的問題。

              第二個星期日是()=()+7×();

              第三個星期日是()=()+7×();

              第四個星期日是()=()+7×()。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6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初步知道“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

              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難點:

              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書:倍的.認識)你對“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動手擺小棒,用小棒擺正方形。

              你擺了幾個正方形?用了幾根小棒?是幾個4根?

              擺兩個正方形,用幾根小棒?是幾個幾?擺三個、四個呢?

              2、師: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讓學生反復說幾遍)

              問:4的3倍是幾個幾?

              你能擺出4的3倍嗎?但不擺正方形。說一說自己擺的是幾的幾倍。

              3、指著2個4根問:它可以說成什么?誰能擺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說成幾的幾倍或幾個幾。

              3個2、2個5、4個6、3個5。

              2個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師:這還有一道難題,你們有信心嗎?

              出示例3:第一行擺:

              第二行擺:第一行的4倍

              應該怎樣擺?誰有辦法?小組合作擺一擺。

              匯報:第二行擺幾個圓?為什么?怎樣擺能清楚的看出來?

              用數學算式怎樣計算出來?為什么?

              三、拓展應用:

              1、畫一畫。

              第一行畫:

              第二行畫: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組里1人畫一個;ハ嗾f一說是怎樣畫的?

              2、教材76頁的做一做。學生先自己擺一擺,再說一說第二行該怎樣擺?怎樣算的?

              3、老爺爺昨天買了2個雞蛋,今天他買的是昨天的3倍,請你算出他今天買了幾個雞蛋?學生計算,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4、練習十七的第1題。學生看清題意,然后填空。

              5、練習十七的第2、4題。獨立思考,然后計算,同桌互相說一說為什么。

              6.開放題:玩具店里有8輛小汽車,補充一條信息,和一個問題,并計算出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進一步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并用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從情景圖提取有用的信息,提問并解答,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借助線段圖或學具操作,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計算,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周末的大掃除同學們都在認真的打掃衛生,出示例4的主題圖。問: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二、自主探究:

              1、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擦桌椅的有幾人?

              2、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討論這道題如何解決。

              3、匯報:怎樣擺的,怎樣列式的,為什么?

              教師畫出線段圖。

              擦桌椅的人數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個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小組中再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拓展應用:

              1、做“做一做”。

              問: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幾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出示動物園的情境圖。

              熊貓2只,

              猴子的只數是熊貓的3倍,

              斑馬的只數是熊貓的4倍,

              孔雀的只數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馬多4只,

              學生任選問題進行解決,并說一說解決的方法和想法。

              3、根據算式擺一擺,說一說。

              3×45×2

              4、開放題:你在生活中哪遇到關于倍的問題,舉出例子。

              一人說,一人解決。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79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進一步理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并用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借助動手操作,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擺一擺:

              (1)擺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擺兩個三角形、擺4個三角形、擺5個三角形。

              2個3根可以說成3的()倍。

              4個3根可以說成3的()倍。

              5個3根可以說成3的()倍。

              學生邊擺邊填,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擺圓片,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6個圓,你能看圖說一句話嗎?

             。3)第一行擺3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

             。4)第一行擺7根小棒,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幾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

              3個7是多少?2的7倍是多少?

              (2)蘋果有5個,桃的個數是蘋果的3倍,桃有幾個?

              (3)一支鉛筆6角錢,一支鋼筆的價錢是一支鉛筆的7倍,一支鋼筆多少錢?

              (4)小紅今年5歲,媽媽的歲數是他的6倍,媽媽今年幾歲?

              二、拓展練習:

              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幾個圓?

              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小猴的只數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幾只?

              讓學生思考,這個題能解決嗎?為什么?怎么辦?

              3、小華有5本畫報,故事書的本數是畫報的7倍,?

              學生補充上問題后,再解決。說出解決的想法。

              4.清選初數來寫算式,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7.28.6.4.7.42.36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6頁例1、例2及練習十五1、2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概念。

              2、經歷不同分法的過程,學習分物體的一些方法,為教學除法作準備。

              3、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我能行)

              1、口算(題略)

              2、填空(題略)

              二、新課教學

              (一)自主預習,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數學書上66頁的例題1,并動手分一分,有6個,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想一想:要分什么?分幾份?有幾種分法?)

              2、什么叫做平均分?

              (二)合作探究一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例1)

              教師:同學們,能把6個五角星分成兩堆嗎?

              學生獨立分五角星,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在匯報各種分法,并把學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現在屏幕上。

              教師:哪一種分法最特殊?為什么?

              學生:分成3和3,因為每堆一樣多。

              教師:像這種把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生齊讀。

              2、當堂達標

             、排袛嘁韵赂黝}是不是平均分?

              ⑵判斷:是平均分的打√,不是平均分的打x 。

             。ㄈ┖献魈骄慷

              1、分鉛筆,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例2)

              教師出示12支鉛筆。

              教師:現在老師手里有12支鉛筆。如果把這些鉛筆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個盒子放多少支鉛筆?

              隨后學生動手分一分,把12個小棒平均分成三堆,小組內交流各種分法。師請生匯報演示。

              2、老師課件展示并總結平均分的方法。

              每次1個1個地分

              12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次2個2個的分

              每次4個4個地分

              3、想一想:每次都這樣分,太麻煩了!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想:3個幾是12,也就是

              3 ×(4)=12

              把12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支鉛筆。(生齊讀)

             。埸c評:讓學生結合一共12支鉛筆和3個盒子先猜一猜每個盒子里放多少支鉛筆,培養學生的數感。在交流各種分法時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導學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聯系起來,為學習除法的認識作準備。]

              4、當堂達標

              請同學們完成數學書68頁練習十五的1、2題。

              三、總結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51~5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和線的長度(限整厘米)。

              2.在觀察與實驗,猜測與驗證、交流與反思等活動中,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方法,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確地讀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謎語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你能猜出嗎?課件出示:有面又有口,有腳沒有手,書包吃肚內,自己不會走。(課桌)是的,課桌是我們每個同學的好伙伴,它天天陪著我們一起學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課桌有多長。(板書課題:課桌有多長)

              二、預習反饋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自由測量。

             。1)估。請估計或比劃一下課桌有多長。

             。2)量。自己選擇一件物品進行測量,記錄結果。

              (3)匯報。讓學生說出自己測量的結果。

              (4)為什么一樣的課桌量出來的數據都不一樣呢?分析原因:因為使用的工具不一樣,有的用書測量,有的用筆測量,還有的用手測量,所以得到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那該怎樣測量呢,我們來聽聽智慧爺爺怎么說吧!適時用課件出示智慧爺爺的話:測量之前要有統一的標準。

              2.認識測量工具和厘米。

             。1)介紹尺子。測量物體的長短一般都用尺子。尺子有很多種(課件出示常用的尺子:三角尺、米尺、圈尺等,簡單介紹各種尺子的名稱、用途),我們手中拿的是直尺,課件出示直尺的放大圖。

              (2)認識直尺。請大家仔細觀察手中的直尺,你發現了什么?結合學生的發現,講解刻度線、字母cm的意義,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完整介紹:直尺上標有許多刻度線,0表示開始,每一大格表示1厘米,每一大格之間有10個小格。尺子上的“cm”表示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小結:厘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也可寫作cm。

             。3)認識1厘米。師:從刻度0到1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能比劃1厘米的長度嗎?找一找身邊的哪些物體長度大約是1厘米?生:指甲寬約1厘米,圖釘長約1厘米。師:在尺子上還有哪段也是1厘米?生:從1到2,從5到6……

              小結:直尺上兩個相鄰數字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4)、認識幾厘米。數一數,從0到2之間有幾個1厘米?是幾厘米?從3到8之間呢?猜一猜,從數字2到5之間,6到8之間,0到6之間分別是多少厘米?同桌互相說一說。比一比,4厘米有多長?5厘米有多長?3.量鉛筆。

              (5)自己動手測量自己寫字的鉛筆有多長,量完后請一學生上臺展示,大家評論。

              (6)出示小熊量鉛筆圖,說一說它量對了嗎。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第一幅圖:鉛筆的一端沒有和0刻度對齊,所以是錯誤的。第二幅圖:量對了。第三幅圖:從1開始量,最后到6就該用6-1=5,長5厘米,不是6厘米,讀數錯了。第四幅圖:對了。出示智慧爺爺說的話:通常,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的數是幾,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4.量一量,畫一畫。完成教材第51頁問題三。對于畫4厘米長的線,由于學生已經知道了相鄰兩個數字間的長度是1厘米,所以只要畫出4厘米長都可以。

            5.小練習。用尺子測量一下課桌到底有多長。小結:通常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把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也可以用物體兩端所對刻度的差表示物體的長度。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52頁“練一練”第1題。先估計有多長,再量一量。

              2.完成教材第52頁“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畫一畫,然后交流自己的畫法。

              五、拓展提升

              畫一條比5厘米長2厘米的線。

              2.下面這把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哪幾種長度?可以直接量出3厘米、5厘米和2厘米。

              六、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布置教材第52頁“練一練”第3、4、5題。

              學生猜謎語。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教師出示尺子,學生觀察匯報,發現尺子的特點。仔細觀察,發現并感受1

              cm的實際長度。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發現測量的方法。動手操作,畫一畫。學生回顧課堂內容。

              板書設計

              課桌有多長

              1.厘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

              2.畫線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注重學生動手操作,在動手操作中,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這樣組織教學,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體現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探索與創新,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

              不足之處:在認識1厘米和幾厘米時用時過多,導致后面時間過緊。測量方法的指導不到位。

              教學建議: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敢于放手,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

             。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知識的整理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萬以內數的組成、讀寫數、數位順序表、計數單位、數的大小比較、求近似數的方法、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等方面的知識。

              2、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萬以內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目標解析:

              復習課枯燥無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復習過程中通過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經意地參與到知識整理的活動中,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萬以內數的讀寫和大小比較,求近似數的方法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萬以內數的中間有0的數的讀寫。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中形成知識

             。ㄒ唬┎聰狄搿

              1、由3、0、0、9組成的一個四位數,位上是9,讀數時且讀一個零,猜一猜這個數可能是多少?(9003、9030)

              2、你知道這是哪個單元學的知識嗎?(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你能說出《萬以內數的認識》包含哪幾方面的知識嗎?

              (二)形成知識體系。

              1、學生交流《萬以內數的認識》包含的主要知識點。

              2、學生匯報主要的知識點,遺忘的部分加以點撥。

              數數、數的組成、讀數寫數、數的'大小比較、求近似數、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的游戲,讓學生初步回憶萬以內數的認識的主要知識點,同時大大提高學生復習舊知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識

             。ㄒ唬┣榫骋唬

              課件出示商場里6款液晶電視機,價格(單位:元)分別是:4986、6800、5008、7060、10000、50861、復習萬以內數的讀法。

             。1)寫一寫:教師報價格,學生在紙上記錄,然后課件逐個出示價格,學生校對。

             。2)說一說:指生說說寫數的方法,寫數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強調:寫中間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數時要注意數的中間或末尾寫幾個零。

              2、復習萬以內數的寫法。

             。1)讀一讀:指生讀出課件上液晶電視價格的數,邊讀邊糾正讀法。

              (2)說一說:指生說說寫數的訣竅。

              強調:不管中間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

             。3)比一比:讀數和寫數有什么共同點?(讀數和寫數時都從高位起。)

              3、復習數的組成。

              (1)貼一貼:根據教師的問題,指生依次在黑板上貼出數位順序表。

              右起的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第五位是什么位?

             。2)說一說:指生說出每個數位的計數單位各是多少?

              (3)想一想:數位順序表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4)撥一撥:指生利用數的組成介紹6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其他的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并說出價格。

              4、復習數的大小比較。

             。1)學生自主選擇其中兩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進行比較大小,同桌交流比較的方法。

             。2)指生匯報,交流大小比較的方法。

              板書有代表的幾組:6800○10000、4986○6800、5086○5008

             。3)歸納總結大小比較的方法:

              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數大;位數相同時,從位比起,位上大的數大,位相同,依次往下比……

             。4)把6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5、近似數的方法。

             。1)猜一猜:老師選定了一款,這款的價格比6800元多一些,比10000元少得多,你知道老師選的是哪一款嗎?

             。2)說一說:4986、5008、7060、5086的近似數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借助商場中液晶電視機價格的情境圖,讓學生在不經意中參與到“老師讀數學生寫數、看數再讀數、學生在黑板上貼數位順序表、在計數器上撥數、自主選擇兩個數進行大小比較、猜老師選定電視機的價格”等活動中進行知識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聚集成知識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表達的欲望得到滿足。在復習數的組成時,讓學生初步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ǘ┣榫扯◤土曊、整千數的加減法):

              課件出示商場里其他電器的價格:

              電吹風:260元電風扇:180元空調:3000元洗衣機:2800元冰箱:3600元

              1、根據上面電器的價格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解答。

              2、學生匯報,板書有代表性的算式并指生說出算法。

             。1)260+180=44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26個十加18個十等于44個十,也就是440)。

              (2)260—180=8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26個十減18個十等于8個十,也就是80)。

              (3)3000+2800=580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30個百加28個百等于58個百,也就是5800)。

             。4)3000—2800=20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30個百減28個百等于2個百,也就是200)。

              設計意圖:借助商場中其他電器價格的情境圖,讓學生經歷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知識

             。ㄒ唬┗A性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先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模型獨立讀寫數,幫助學生建立數感,然后全班交流讀寫數的方法。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明:數的組成。

              3、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明:求近似數的方法。

              4、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交流:用不同方式表示數的方法。

             。ǘ┚C合性練習。

              1、按規律填數。

             。1)_______、2996、2997、2998、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910、3920、______、3940。

              (3)_______、5800、5900、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上合適的數。

              3、按要求組數。

              用3、7、0、0組成不同的四位數。

              (1)只讀出一個零的數有();

             。2)不讀零的數有();

             。3)的四位數是(),最小的四位數是()。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有一定的層次性,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感。

              四、梳理中內化知識

              今天我們對萬以內數的認識進行了整理和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P54

              教學目標:

              1、熟練3、6、9的乘法口訣。

              2、通過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探究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1. 填表

              2. 復習2、4、8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板書:4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2的倍數

              8的倍數一定是4的倍數

              3. 猜測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出示課題)

              預設: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9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兩兩之間的關系

              1. 3與6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拼一拼,驗證猜想

              6的1倍=3的2倍

              6的2倍=3的4倍

              6的3倍=3的6倍

              結論:6的倍數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6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2. 3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驗證猜想

              板書:9的1倍=3的3倍

              9的2倍=3的6倍

              9的3倍=3的9倍

              結論:9的倍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2)數射線

              師:3的倍數一定是9的倍數嗎?(出示數射線)

              3. 6與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1)拼一拼,驗證猜想

              板書:9的2倍=6的3倍

              9的4倍=6的6倍

              9的6倍=6的9倍

              結論:9的.雙數倍一定是6的倍數。

             。ㄈ┨骄咳咧g的關系

              1. 數射線

              共同的積:18、36 猜想下一個共同的積。

              2. 表格

             。1)第一次出示

              再次驗證3、6、9的乘法之間的關系

              預設: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

             。2)第二次出示

              結論:9的雙數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3)第三次出示

              驗證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積

              三、練習鞏固

              1.書本第54頁的練一練。

              30=()6 30=()3

              隱藏積,出示算式

              ()6 =()3

              2. 媒體出示

             。ǎ3 = ()9

              ()6=()9

              四、總結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道求幾是幾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2.能根據條件正確找出有關倍的關系。

              3.根據情景圖,圍繞幾是幾的幾倍來自己編題并回答。

              教學重難點:

              知道求幾是幾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教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引入課題

              二、探究過程

              三、練習

              1.師出示情景:

              (1)小丁丁們一起到動物園玩耍,看到了什么?大象:10只長頸鹿:5只大獅子:2只小獅子:6只

              (2)大象、長頸鹿只數作為已知條件,可以提哪些問題?算式呢?一共多少只?10+5大象比長頸鹿多多少?10-5還有嗎?大象的只數是長頸鹿的()倍?

             。3)像這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是今天要學習的本領。

              2.出示:幾是幾的.幾倍1.認識“倍”。

             。1)問:大象的只數是長頸鹿的()倍?你是怎么知道的?10里面有2個5。

             。2)如果請你來列個算式,可以怎么列呢?用除法計算,為什么用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求大象是長頸鹿的幾倍,就想10里有()個5,算式是10÷5=2

              師:倍不是具體的單位,所以2的后面不寫單位名稱

              2.找有關倍的關系。

              問:除了大象和長頸鹿,還有哪些動物的只數也有倍的關系呢?找一找,說說()是()的()倍,列式計算。

              1.P37頁2填一填,算一算。

              你還能提其他哪些問題呢?自己說一說,四人小組交流。

              2.P37頁3、4,看圖填一填,列式完整解答。

              3.媽媽買了一些水果桃子9個20元蘋果3個5元梨6個15元用學過的本領編題并列式計算。

              看圖個別說同桌討論個別說說齊讀個別說說指名說同桌說說個別說自己說說指名說獨立練習匯報交流獨立練習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教案數學上冊03-20

            蘇教版數學廣角一二年級上冊教案08-24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3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22

            二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3-16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6

            二年級數學上冊的教案09-26

            二年級上冊數學優秀教案02-10

            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范文02-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w5ww成w人免费| 欧美黄在线| 青青青草国产|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天堂资源在线www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在线观看黄色大片| 久久精品资源|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院| √最新版天堂资源网在线| 欧美精品手机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资源| 成人午夜av在线播放| 5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精品视频| 特级黄色毛片在放| 96色综合|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午夜福利视频| 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杨幂毛片午夜性生毛片| 久久精品99国产精| 国产经典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露脸内射熟女--69xx| 免费成人黄色网址| 操操操综合| 亚洲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 天天草天天干|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玖玖爱|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久久香蕉网| 淫片一级国产| 你懂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观看17cv | 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a级黄色录像|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免费 | 特级西西女人444wwww人体|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第一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