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成人亚洲av,无码毛片一区二区本码视频,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36

            數學教案《估算》

            時間:2024-11-20 17:26:2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數學教案《估算》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案《估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案《估算》

            數學教案《估算》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重難點:

              了解除數是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口算除法

              60÷6 240÷8 320÷4 450÷9 630÷7

              360÷6 120÷3 160÷4 280÷4 250÷7

              方法小結:想乘法把被除數看成幾個十

              求近似值

              148≈ 193≈ 87≈ 93≈

              ≈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提出問題

              李叔叔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這個問題和以前提出的有什么不同?關鍵字是什么?

              生:大約當我們不需要知道準確結果或是不方便很快的計算出結果的時候,可以估算。估算的結果用≈表示

              列式:124÷3≈

              2、嘗試估算方

              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鞏固練習

              書p16做一做

              獨立完成思考準確答案的范圍是什么?為什么?

              獨立估算,說說你怎樣想的?

              4、小結: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拓展提高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最少需要50間。

            數學教案《估算》2

              復習內容:

              三位數加法和減法的估算和計算。

              復習目標:

              1、提高學生估算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復習過程:

              一、口算:

              30+80= 500+80= 690—600= 130—50=

              740—40= 30+900= 500+300= 110—60=

              二、出示:

              電話 手表 自行車 電風扇 水壺

              206元 298元 604元 195元 96元

              1、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很多,教師選取其中的一個問題如:電話和手表一共多少元?

              師:你能很快地知道它們大約是幾百元嗎?你是怎么估計的?

              師:現在我們要想知道它的精確結果,怎么辦?

              請同學們在本子上進行計算。請兩個同學上來板演。

              師:請觀察計算結果和你的估算怎么樣?差不多嗎?

              如果要想更準確的知道計算的結果對不對,可以怎么樣?(驗算)

              請大家一起來驗算。

              師:加法可以怎樣驗算?

              師:從黑板上的'問題中你選擇一個先估算再精確計算最后驗算。

              師:對于加法的估算和計算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2、師:你還能提出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選擇一個問題先估算大約等于幾百,再精確計算,最后驗算。

              師:對于減法的估算和計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三、在結果小于500的算式后面畫√。

              299+185 136+398 67+414

              961—498 728—206 635—199

              四、一個劇院有680座,一年級198人,二年級205人,三年級250人。先估計一下,劇場的座位夠不夠坐?再算一算,如果夠坐,空多少個座位?如果不夠坐,差多少個座位?

            數學教案《估算》3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并選擇適當的算法。

              2.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3.結合具體情境,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教學難點

              估算方法的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三。

              教學方法

              引導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學校有504米,約是( )米。 我校二年級有288人,約是( )人。養雞場昨天收蛋192個,約是( )個。 電風扇售價235元,約是( )元。

              2.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二(3)班這個月收集牛奶紙盒情況。出示統計表:

              收集牛奶紙盒情況

              第一周 195個

              第二周 328個

              第三周 217個

              第四周 286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從這張統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出示:這個月大約一共收集了幾個牛奶紙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獨立進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匯報討論結果。

              (1)老師板書學生的估算過程。

              (2)老師肯定學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時可以把數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數。

              4.師:那么二年級6個班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那么全校6個年級一個月大約能收集多少個?

              全校學生在一個月里能收集這么多的牛奶紙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書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約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匯報時說說估算過程。

              (2)如果每收集500個送一次,那么大約再收集幾個,又可以送一次了?學生集體交流。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計: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約收集了幾個?

              二(1)班一個月大約一共收集多少個?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說出估算的過程和想法。

              2.練習二十第5題。

              3.練習二十第6、7、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匯報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樣進行估算的?

              四、小結

              布置作業《練習3》

              練習三

              1、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數學教案《估算》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么時候要估大些、什么時候要估小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理解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

              1. 看圖出示以下情境和問題:

              ①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②從學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③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2.請學生嘗試列出解答上面各題的算式。

              一般來說,學生都能根據除法的含義列出下列4個算式:1243、2234、10031824。

              3.體會除法估算是解答問題的一種工具。

              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讓學生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二、怎樣進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從上面4個算式中抽出:1243,請學生嘗試估算。

              (2)展示、交流學生估算的過程和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每人大約運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還

              可運1箱,每人大約

              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是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估算2234。

              學生估算的過程和方法與1243的估算過程方法會基本相同。有以下幾種思路:

              生1:223200 生2:223=200+23生3: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時 平均每小時 平均每小時

              約行50千米。 約行55千米。 約行60千米。

              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最佳,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4)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過以上兩例、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2.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再現問題:

              ①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數學教案《估算》5

              教學內容:課本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學習先估算再精確計算。

              2、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估算是用整十數、整百數進行近似計算;

              3、通過學習,了解精確計算與估算的異同點,并能熟練掌握精確計算與估算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

              教學重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估算與精確計算的異同點,并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

              教學難點:估算的技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舊迎新--巧算

              1、計算:

              56+37= 28+43=

              師:怎樣算才能又快又正確?

              2、容易的題與難的題

              300+200= 463+329= 285+169=

              298+183= 458+333= 276+195=

              308+213= 460+330= 280+200=

              (1)比較:

              師:①你認為哪些題比較容易做?為什么?

              ②怎樣來完成那些比較難的題?難的題與容易的題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2)學生動手探究

              (3)小結:先做容易的,然后通過容易的推出難的。

              3、巧算,由容易的'題推出結果:

              237+98= 743+99=

              237+99= 743+100=

              237+100= 743+98=

              185+100= 901+99=

              185+98= 901+98=

              185+97= 901+100=

              4、思考題:

              498+506=

              師:你能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這道題目嗎?

              二、以新帶新

              1、創設情景:

              這一學期,方泰中心校有男生462名,女生229名,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462+229=

              (2)質疑:你能用剛才學的本領來做這一題嗎?在完成的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難?得到了什么啟示?

              (3)多媒體演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小巧、小胖、小丁丁這三位小朋友是怎樣計算這一題的。

              ①觀察;

              ②各抒己見:我看懂了……

              ③小結。

              (引出“估算”)

              ④比較:

              師:為什么小巧的估算結果比精確計算的結果小?為什么小胖的估算結果比精確計算的結果大?為什么小丁丁的估算結果很接近精確計算的結果?

              (4)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小結。

              2、練一練(先用整十數估算,再精確計算)

              637+107 122+122 121+180

              估:640+110=

              精:637+107=

              341+341 811+189

              216+216 682+129

              3、選一選

              ①292+184=( )中最接近的答案是( )

              A、500 B、470 C、450

              ②538+198,下面( )不是它估算的結果。

              A、740 B、730 C、650

              檢測練習:比較計算結果

              精確計算 用整十或整百數估算

              468+439= 470+440=

              677+280= + =

              856+95= + =

              578+207= + =

              235+498= + =

              三、總結:在今天的學習活動中,你學到了什么?

            數學教案《估算》6

              教學目標:

              1、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估算的意識及能力,并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識,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加、減法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填空。

              (1)實驗小學今年有學生1021人,約是()人。

              (2)小明家到學生有492米,約是()米。

              (3)一臺電視機售價是1095元,約是()元。

              (4)學校圖書館又買來新書702本,約是()本。

              小結:這種猜測大約數量的過程叫估計。

              2、結合生活實際,了解估算。

              (1)小紅想買一支5元的鋼筆,一個4元的筆記本,你能快速說一說小紅大約要帶多少錢嗎?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約幾十朵花?(多媒體出示圖片)

              總結:剛才的過程不僅估計了價錢和數量還進行了計算,就是一種估算。(板書: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閱讀與理解。

              提問:觀察教材第15頁圖文,題中的'問題是什么?解決這個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組織學生讀題,并思考。

              (1)六個年級的學生共約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電影院里坐得下六個年級的學生?

              2、分析與解答。

              師:怎么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的問題呢?

              生:先求出六個年級的總數,然后將總人數與電影院的座位數進行比較,小于座位數時能坐得下。

              師:六個年級的總人數是221+239,這是我們沒有學過的運算,它等于多少呢?

              師明確要向知道總人數是否小于座位數,除了計算出221+239的準確值外,還可以進行估算,然后比較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還是不確定是否大于441。

              生2:這樣的估算差距有點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估算時,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不同。這兩種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種方法更加合理,如果電影院的座位數時390個,那么剛剛提到的估算哪個更好呢?(學生1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進行估算時,要多觀察,然后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顧與反思。

              (1)說一說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嗎?

              (2)如果兩個旅行團分別有196名和226名團員,這兩個旅行團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估算出寫在魚身上的得數,再填一填將魚分別寫在相應的框里,然后在小組中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8題。

              要求學生觀察題目,弄清楚題目要求,再按要求進行估算,把結果寫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練習三”第13題。

              根據條件想一想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數學教案《估算》7

              教材分析說明:

              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安排乘法估算。教材選擇了兒童熟悉的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動物園門票價位和"92人參觀動物園大約需要多少錢?"的問題。讓學生先估算大約需要多少錢,再計算。教學時,要先讓學生讀懂情境圖,弄清問題的要求,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試著估算,在交流估算方法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每個人有每個人估算的習慣和方法,在進行實際計算,并與估算結果進行比較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估算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以及估算和計算結果的不同意義。

              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過程,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能力教學點】能結合具體問題進行簡單的乘法計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德育教學點】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體驗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難點:

              能較準確的'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我國人口十五億,我校有20xx多人,劉老師大約40歲等等,這些值都是估算值。

              現在丫丫就遇到了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幫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嗎?

              學生讀題并觀察情景圖,說一說事情中的數學信息及要解決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買門票大約要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幫忙估算一下吧!

              你還有其它方法嗎?(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約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組的同學介紹介紹好嗎?一定要說清楚你估算的過程呦!

              2.全班交流

              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方法向全班同學說一說?

              3.計算一下,看實際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為什么有的估算結果與計算結果相差比較多,怎樣做到合理地進行估算.

              1.小組內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總結算法。

              2.小組內選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準備作補充。

              3. 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過少看了兩個9,而把9看成10卻多看了1個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計算結果。

              四、實踐與應用

              1.估算一下:在大橋上觀察,1分鐘過去了38輛車,大橋上1小時有多少輛車通過?

              2.估算一下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

              3.小組合作,估計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4.作業:書上45頁第2題。

              1. 1小時=60分鐘

              可把38看成40

              40×60=2400(輛)

              2.先獨立估算,再和同伴交流估算的策略和結果。(合理就可)

              3.重點交流估算方法。

              五、板書設計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約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實際計算:

              9×92=828(元)

            數學教案《估算》8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P31加減法估算

              二、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學習紙一張(印有練習題)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㈠教學目標:教材以對話、圖表的形式出示例題,選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并用這種事例在實際生活中通常也是通過估算解決的;然后以小組形式展示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最后的“做一做”以學生熟悉的參加學校運動會為素材讓學生進行加法估算。教學前我了解到學生已有估算方面的生活體驗,因此,設計本節課時力求切入學生的經驗世界,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以教材為藍本,目標定位為: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購物情境中體會估算的價值,學會估算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較估算的結果時,體驗不同的人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結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對估算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

              3、情感與態度:學生經歷猜測估數、驗證比較等過程,體驗數學就在身邊、非常簡單;同時在小組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重點為學生在購物情境中體驗估算的意義及掌握估算的方法。

              ㈡策略選擇:估算與學生的思維活動是緊密相關的,學生在作估算時涉及合理猜測,對運算結果范圍的估計及靈活運算等思維活動,估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基于上述認識,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設計這節課。

              1、逐步感悟估算的必要性: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感悟到估算的必要性就顯得猶為重要。本節課我試圖通過以下三個層次的設計,體現這一想法:第一層次,教師通過問:“小朋友們平時買過東西嗎?說說你買的是什么東西?”、“當時你帶的是多少錢?夠嗎?怎樣想?”體驗“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問題的解決不用精確計算,估計一下就可以”的結論。第二層次,通過例題與練習,學生對商品價格的估算,體會在買東西、付錢時,估算的必要性。第三層次,讓學生作為班級“小主人”為班級設計100元的購物方案,感悟到估算的作用之大。

              2、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估算中的算法多樣化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重要體現。

              3、結合具體情境,展示估算的科學合理性: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學生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而本節課的第二層次的設計正好體現估算的科學合理。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教程

              設計意圖

              ㈠引入:

              1、師生談話,獲取信息:

              師:小朋友們自己去買過東西嗎?能說說你買過什么東西?你當時是帶了多少錢?

              [備選]若學生提出物品是3元2角,則問你是帶多少錢?為什么?若學生提出是1元9角,則問你是帶多少錢?為什么?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生活中不需要精確的計算—————估算

              ㈡展開:

              1、創設情境:教師分層出示例4,讓學生根據圖片尋找信息;嘗試提出數學問題;

              2、觀察并同桌討論;

              3、匯報,探索估算的方法;

              4、小結:

              ⑴不同的估計會有不同的結果,你認為怎樣取比較合適?

              ⑵想一想是用了什么數學思想方法?

              課前了解過學生有過買東西的經歷,交流當時的錢數,就有估算的知識。這樣,就為本節課作好知識鋪墊及激活學生的思維,加上“購物時,怎樣估算更合理?”的討論,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生活中真的需要估算,而課的導入也水到渠成。

              利用課件出示例4,再次出示生活情境圖,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板演,教師再追問兩個問題:①看了以上不同的估算方法,你發現了什么?②你認為怎樣取近似數好?

              ㈢應用拓展,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

              (1)要買下面的玩具,大概需帶多少錢?

              小轎車32元自行車28元飛機59元

              電話機12元小卡車21元輪船37元

              (2)請用100元錢為自己設計一個購物方案。

              2、拓展性作業:調查自己家里的收入與支出情況,估算出每月的收入與支出。

              ㈣總結:經過本節課學習談談你的收獲。(教師也談談自己的收獲)

              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思想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世界,從而促進學生的日常思維向科學思維發展,體現“知識的價值存在于知識的運用之中”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片斷實錄:

              片斷一:小朋友談自己去買東西時,出現了買“瓜子1元9角”,說到當時是帶了2元錢。師:為什么要帶“2元錢”?

              生1:不可能帶1元9角,一般是帶2元。

              師:你的意見是說在買東西時帶的錢數是整元出現。

              生2:我買餅干是3元1角,帶的是4元錢。

              師:你兩位同學所說的是買東西時,帶的錢數要比實際支出多一些,才能買到東西。大家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3:我認為,3元1角帶3元錢是不夠買,但可以講價還價,因此3元也是夠的。

              生4:如果在超市,不能講價怎么辦?

              生5:可以讓老板送貨上門或跟老板說實話,會給我們的。

              生6:我贊成,當時是我們帶的錢數,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是沒關系的。

              點評:當數學問題與兒童生活情境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學生思維的火花就會撞擊出來,課堂生命的活力就會煥發出來。

              片斷二:在出示課題后,教師:“看來,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估算,怎樣把估算的知識學得更好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說自己的`想法,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示課本的例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嘗試練習。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我以小組圖出示估算策略:

              師:看了以上的估算后,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采用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但最終算出的是大概夠就夠。

              師:是啊,估算只要一個數的范圍(或一個數數值),但他們過程是怎樣的?

              生:取整十數來算,師:對,這就是我們在估算時,把一個數看成接近整十數來取值。

              如此,體現了新課程倡導教師成為“促進者”,真正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目的。

              六、反思: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我有幾點體會:

              ㈠一節好的課,不僅應追求近期的知識能力目標,更應追求高遠的育人目標。

              在上“加減法估算”這節課前,我覺得自己像一名課題研究人員一樣,查閱了不少資料,了解到了別人做到了什么,還沒什么沒做到,人教版和其他版本書的不同,學生雖有估算意識,時常也估計了數的大致范圍,但兩個及以上數的估計還是沒接觸過,還如大家都做到將估算與生活緊密聯系,而缺乏通過估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于是圍繞這個目標我開始進行課的設計,把估算能力的培養與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聯系在一起,不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而且通過對話學會思考問題,經常保持對周圍事物有關數據的敏銳性。

              ㈡一節好的課,應該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把握住“估算來自于生活”這一認知目標,在教學中首先選取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學生掌握了估算意義的基礎上,選取典型實例,讓學生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從而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服務。

              ㈢對“弱勢群體”關注不夠。

              從學生的生活購物開始,到小組的討論、交流,我細觀察,發現“弱勢群體”沒有求助的聲音,這也真是一種缺憾。

            數學教案《估算》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2.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歸納概括、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除法估算.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的?

              240÷40 3500÷700 720÷90 5600÷80

              (把被除數與除數分別劃去末尾的`(一)兩個0,用 0前面的數相除.)

              2、出示:241÷38 719÷92

              與上面的口算相比,這兩道題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數與除數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數,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數.)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樣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板書課題)

              嘗試討論

              1.根據原有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能試著說一說你打算怎樣解答這兩道題目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板書: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題:

              (1)有538箱醬油,每輛貨車一次運62箱.如果一次運完,大約需要多少輛這樣的貨車?

              (2)一列火車每小時行98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成都到北京的鐵路長20xx千米,大約要行多少時間?

              (3)彩色電視機的單價是1985元,收音機的單價是21元,彩色電視機的單價大約是收音機的多少倍?

              3.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以上三道題目.教師巡視指導.

              三、交流歸納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并說出你們是怎樣想的?

              538≈540,62≈60,540÷60=9(輛)或 60×9=540 540>538

              20xx≈20xx,98≈100,20xx÷100=20(時)

              1985≈20xx,21≈20,20xx÷20=100

              2.觀察這幾道題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除數都是兩位數)

              3.這幾道題目在解答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都是先取被除數與除數的近似數,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不同點:除數取近似數都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數,把除數變成整十數;被除數取近似數有時是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數,有時是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數.

              4.為什么被除數取近似數會出現不同的情況?

              (考慮運算的簡便,可以歸結為表內除法)

              5.試著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怎樣進行估算?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分別取被除數與除數的近似數,用除法口算;分別取被除數與除數的近似數,用乘法口算.)

              鞏固練習

              1.一家電視臺去年共播出教育節目1192小時,平均每個月大約播出教育節目多少小時?

              2.人造地球衛星每小時大約行28440千米,數學教案-除法估算,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除法估算》。一架飛機每小時飛行940千米。人造地球衛星的速度大約是飛機的多少倍?(根據學過的兩位數除法估算類推)

              3.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你有幾種不同的檢驗方法?

              4522÷51=88 7812 ÷88=92

              4.估算:

              (1) 一部電梯的載重量是1200千克,如果每個人59千克,這部電梯大約能承載多少人?

              (2)一個大院一個月大約用水48噸,這個大院去年節水152噸,夠用幾個月?

              (3)張大爺要給食堂買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帶了20xx元夠不夠?(你有幾種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除法的估算?請你舉例說明.

              3.還有什么問題?學生質疑并解疑.

            數學教案《估算》10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乘數是三位數的估算方法。初步學會估算,并能應用估算判斷積是否錯誤。

              2、培養學生應用估算等手段進行計算檢查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下面各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求出近似值。

              21448795495

              由學生逐題口答結果與思路:如214≈200。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是1,由四舍五入法舍去,不向前進“1”。這里重點討論95與495兩題取的'近似數。

              2、估算:196×31的積大約是多少?并說一說估算的過程。

              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196×31≈200×30=600

              (二)教學新知

              1、教學例7:

              出示421×298=95458。問:如果不計算,你能說明這個積一定錯了嗎?

              四人小組討論后,指名說明判斷方法:方法1:擺豎式計算。方法2:估算。

              討論哪些能用估算發現錯誤,哪些不能?

              2、估算練習

              課本“試一試”請學生按要求寫出中間過程并完成。教師巡回指導,完成后校對。

              (三)鞏固與應用

              1、鞏固估算

              “練一練”第1題。

              獨立完成,要求寫出中間過程。教師巡回指導,完成后校對。快的同學思考估算的結果與精確結果比,是偏大還是偏小?

              2、應用估算改錯。

              “練一練”第2題。估算各題,看積的最高位是否有錯,并指出錯誤原因。

              由學生獨立思考,指出錯誤,大部分學生指出后,四人小組相互說一說,接著同桌互說,最后訂正題目。

              3、發展練習

              估算:152×294大約是多少?要求學生估算出結果,然后比

              較出大小,發現學生誤差很大后,請學生找原因,修正估算方法。

              4、應用題練習

              “練一練”第3題,請學生當堂完成,并校對。

              (四)總結

              學了什么?可以用來干什么?

              (五)作業

              《作業本》

            數學教案《估算》11

              本課是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數學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會利用鄰近的整十數進行兩位數的估算。

              2、能利用估算估計計算結果在哪兩個整十數之間。

              3、能利用估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著重對全體學生強調:打好基礎,學會應用,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上這堂課時,我先利用在一年級時學過的知識“鄰近的整十數”,他們利用數射線會做“進到下一個整十數”,“退到上一個整十數”的題。現在可以利用這一知識進行估算。這里的估算主要是利用鄰近的整十數滲透湊整的思想。而湊整又有三種方法:“進到下一個整十數”(進一法),“退到上一個整十數”(去尾法)“進到或退到鄰近的整十數”(四舍五入或五舍六入法)。

              教學時,利用課本之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對學習估算的興趣,并考慮進行估算的方法。“生活即教育”。這句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也說明了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根據陶行知先生的這一教學理論,在上課時,通過幾組學生去超市買物品的練習,

              如:(1)籃球足球(2)蘋果香蕉(3)筆袋書包

              18元37元14元25元12元21元

              然后要求學生回答出,買每一組物品,大約要帶多少錢?你是怎么想的?他們的回答很踴躍。雖然他們人小,但他們基本上都去過超市,有過買東西的經歷。因此對這樣的學習很感興趣。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發現個位是5的數,個別學生有些困難,因為“5”在1~10的中間,沒有最接近的整十數,所以有的學生把它進到下一個整十數,有的'學生把它退到上一個整十數,這時我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當個位的數是1~4時,退到上一個整十數,當個位上數是5~9時,就進到下一個整十數。在這堂課里,學生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識的活動中,發現知識,領悟學習方法,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以往教科書上枯燥的例題讓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現在,我們從生活實際出發,在生活中想要發現些什么。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將學習和學生們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去尋找、發現、探究、認識和掌握數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學得興趣盎然。估算的內容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量的描述,很多時候只要算出一個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堂課的教學,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培養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數學教案《估算》12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兩位數乘法的估算,并進一步練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例題首先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通過與筆算出的精確結果進行比較,提高對估算價值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并且能夠說明估算的思路,能正確地進行估算練習。 2.進一步練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提高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1.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能運用乘法估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提高對估算的應用價值的認識,增強學生學好估算的信心。教學重點: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0×20 30×50 60×30 47×23

              二、談話引入新課

              星期六王老師帶兒子去奶牛場參觀,遇到了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想不想一起來探索?

              三、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1、出示例題圖,分析題意,列出算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照這樣計算,42頭奶牛一天大約可擠奶多少千克呢?你會列式嗎?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嗎?板書:29×42

              2、探索估算方法

              (1)這道題能直接口算嗎,那我們可以先做什么?(估算)

              (2)對,我們可以先估計一下結果大概是多少?先自己獨立思考1分鐘,你能想出幾種估算方法?

              (3)梳理思路,合作交流師:剛才很多同學不止用一種方法估算出了結果,接下來,請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下面開始交流。

              (4)整理成果,全班匯報,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A、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40,因為30乘40得1200,所以29乘42得數大約是1200(在1200左右)(適時提問:為什么說是1200左右)

              B、把29看成是20,把42看成是40,因為20乘40得800,所以29乘42得數比800多。(適時提問:為什么比800多)

              C、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50,因為30乘50得1500,所以29乘42得數比1500少。(適時提問:為什么比1500少)……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并講評:

              在一個乘法算式里,一個乘數變大,另一個乘數也變大,結果會怎么樣?(變大)指方法(3)說:所以這個1500是偏大了的。

              在一個乘法算式里,一個乘數變小,另一個乘數也變小,結果會怎么樣?(變小)指方法(2)說:所以這個800是偏小了的。

              一個乘法算式里,一個乘數變大,另一個乘數變小,結果會怎么樣?(還是蠻接近的)指方法(1)說:所以這個1200是較接近的。

              我們可以把這些估算的方法起一個名字:A:中間估;B:小估;C:大估。

              根據剛才的估算,我們可以說積比800多,也可以說積比1500少,我們還可以說積在1200左右,都是可以的。積比800多,比1500少,也可以說成積在800到1500之間。機動:補充:我們還可以就把29看成30,42不變,那這樣得到的結果是1260;同樣還可以把42看成40,29不變,這樣得到的結果是1160;積應該在1160到1260之間。比較一下,與前面估計的范圍相比,這次估得怎么樣?(更準確一些)

              (5)在這么多估算方法中,你喜歡那種方法?為什么?

              3、筆算:估算只能確定積大概在什么范圍之內,要想得到精確值,我們還得列豎式筆算,誰來試一試?指名學生板演,其余人在隨堂練習本上計算。你認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需要提問的嗎?指筆算的結果問:這個結果與我們估算的范圍一致嗎?完成板書,寫單位和答句。

              三、練習

              1、算一算,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34×58 68×35 50×30 40×60 70×40

              先口算每組的第一題和第三題,再筆算第二題。

              問47×23的積與剛才兩題的積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這么說?

              (小結:把兩個乘數分別看作與它們最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會準確一些。)

              2、你能用線連一連嗎?

              24×53得數比1800大,比2800小

              37×65得數比3500大,比4800小

              28×32得數比1000大,比1800小

              76×59得數比600大,比1200小

              3、想想做做第4題。

              4、三種價錢的籃球:48元、38元、28元。帶了1000元,買24個同樣的籃球,他可能買了哪種籃球?

              問:讀完題,你首先考慮的是什么問題?(24個籃球的價錢不能超過1000元。)估算一下,最貴的48元乘24結果大約是多少?能買嗎?再估38元的,乘24結果大約是多少?能買嗎?單價是28元的要不要再像剛才那樣估一估?為什么?那會不會單價38元的和28元的籃球都買一些呢?為什么?(同樣)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嗎?(板書課題:乘法估算)

            數學教案《估算》13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第46頁例三、練習十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歸納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舉行流動紅旗的評比活動,那么一個班怎樣才可以奪得流動紅旗呢?

              (做好事)

              對,我們班的同學也做了不少的好事,奪得了許多次的流動紅旗。老師把大家做好事的情況編成一道應用題:(屏幕展示)我們班有68位同學,平均每人做5件好事,全班同學大約做多少件好事?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變多了。

              但如果做的是壞事呢:(屏幕展示)我校有1825名同學,平均每人丟棄3件垃圾,全校同學大約丟棄多少件垃圾?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丟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講衛生,亂丟垃圾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嘗試討論

              屏幕出示一位下崗工人,播放一段錄音:我原是一名工人,下崗以后做起了生意,明天我打算購進52箱蘋果,如果每箱蘋果38元,那么我大約需要準備多少錢呢?引出問題:一箱蘋果38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

              指名列式。

              比較算式與復習1、2算式的異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兩位數的。

              小組討論兩位數的算法。

              三、交流歸納

              小組匯報。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組的方法。

              把各組的方法與精確值相比較,選出最佳的一種,歸納算法:(板書)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的近似數。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相乘。

              四、鞏固練習

              象剛才的問題,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用到估算。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也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呢?

              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的問題:

              1、一套學生桌椅53元,學校要給四(3)班買68套,大約要花多少錢?

              2、我們學校有29個班,平均每個班有63人,全校大約有多少人?

              3、學校每月節約電費17元,一年大約可以節約電費多少元?

              4、小麗每分鐘步行51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分小組完成,每組指定一個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組同學可以幫助。最后評出最佳的合作小組。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的?

              3、關于兩位數的,你還有那些問題沒弄明白?

              練習:1、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40人。

              (3)我們班有68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下。

              (5)小紅3分鐘能寫85個字。

              4、擴展題:一箱蘋果32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1、2、3

              七、板書設計

              兩位數的

              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的近似數。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相乘。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第46頁例三、練習十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歸納概括、遷移推理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主探索、勇于嘗試的勇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的方法,會進行兩位數的。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

              我們學校每個學期都舉行流動紅旗的評比活動,那么一個班怎樣才可以奪得流動紅旗呢?

              (做好事)

              對,我們班的同學也做了不少的好事,奪得了許多次的流動紅旗。老師把大家做好事的情況編成一道應用題:(屏幕展示)我們班有68位同學,平均每人做5件好事,全班同學大約做多少件好事?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變多了。

              但如果做的是壞事呢:(屏幕展示)我校有1825名同學,平均每人丟棄3件垃圾,全校同學大約丟棄多少件垃圾?

              指名口頭解答。

              思想教育:一個人丟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不講衛生,亂丟垃圾的話,那么我們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嘗試討論

              屏幕出示一位下崗工人,播放一段錄音:我原是一名工人,下崗以后做起了生意,明天我打算購進52箱蘋果,如果每箱蘋果38元,那么我大約需要準備多少錢呢?引出問題:一箱蘋果38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

              指名列式。

              比較算式與復習1、2算式的異同。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兩位數的。

              小組討論兩位數的算法。

              三、交流歸納

              小組匯報。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組的方法。

              把各組的方法與精確值相比較,選出最佳的一種,歸納算法:(板書)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的近似數。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相乘。

              四、鞏固練習

              象剛才的問題,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解決這些問題可以用到估算。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也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呢?

              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的問題:

              1、一套學生桌椅53元,學校要給四(3)班買68套,大約要花多少錢?

              2、我們學校有29個班,平均每個班有63人,全校大約有多少人?

              3、學校每月節約電費17元,一年大約可以節約電費多少元?

              4、小麗每分鐘步行51米,1小時大約走多少千米?

              分小組完成,每組指定一個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組同學可以幫助。最后評出最佳的合作小組。

              五、質疑提高

              1、這節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

              2、怎樣進行兩位數的?

              3、關于兩位數的,你還有那些問題沒弄明白?

              練習:1、用估算的方法,檢驗下面各題算得對嗎?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書有50頁,每頁排23行,每行26個字。這本書大約有多少萬字?

              3、說出下面哪些內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億。

              (2)這輛公共汽車上大約有40人。

              (3)我們班有68名同學。

              (4)在跳繩比賽中,東東跳了98下。

              (5)小紅3分鐘能寫85個字。

              4、擴展題:一箱蘋果32元,買52箱大約需要多少錢?(先估算,再算出精確值,把兩個結果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1、2、3

              七、板書設計

              兩位數的

              第一步:求出兩個因數的近似數。

              第二步:把兩個近似數相乘。

            數學教案《估算》14

              教學目標:使學生重視估算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學會用“≈”表示估算結果。

              教學重、難點:加法估算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說說下面的各數各接近幾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家電圖,商店里有這么幾樣商品,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各自的`價格。

              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指名口答說說自己的想法。

              500元是一個準確的價格嗎?(不是,它是一個大約的價格,所以在這里不能用等號,而要用約等號“≈”

              讀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約等于五百元。

              指導學生寫約等號,再齊讀。

              2、教學試一試。

              完成第(1)問題。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決,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應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不同的方法。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題。

            數學教案《估算》1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1頁例10、例11,練習五第4至8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了解估算的用處,初步掌握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難點: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教學關鍵:掌握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過程:

              一、簡單說明估算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計算只要大概估計一下它的得數是多少就夠了,不必算出準確數。比如媽媽要買5袋餅干,帶多少錢合適呢?媽媽想:“每袋餅干1元8角,將近8元,買5袋帶10元就夠。”像這樣不算出準確數,只計算出大約的數,就是估算。

              二、教學例10。一個棗園收小棗816千克,收的大棗的重量是小棗的3倍,大約收大棗多少千克?

              讀題,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說明“大約收大棗多少千克?”就是要我們估算出大棗重量的近似數。

              聯系買餅干的例子,說明要估算大棗重量的近似數,先要求出大棗重量的近似數。

              說明求816的近似數的方法:只保留整百的數,把百位后面的零頭(也叫尾數)“16”去掉,16不滿。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數不滿5,就把百位后面的尾數直接舍去。

              練習:826、837、849的近似數各是多少?

              估算816×3的結果:用近似數800乘以3,口算出得數2400。為了避免忘記,可以把800寫在816的下面,寫得小一些。

              提問:2400是收大棗重量的準確數嗎?

              說明橫式的寫法:2400是估算得到的近似數,因此在橫式中不能用等號,只能用“≈”約等于符號,在答句中要注意不要去掉“大約”兩字。

              驗證估算的結果與實際求得的結果是否接近,指名計算816×3=2448,然后乘2448的近似數。指出:2448十位上的數不滿5,把百位數后面的尾數略去,約等于2400,與我們估算的結果一樣,說明估算結果與實際計算的結果是接近的。

              三、教學例11。王老師騎自行車用1分的.時間行了295米,從家到學校用了9分。王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多少米?

              讀題后。由學生列出乘法算式。

              提問:

              (1)從哪兒看出這道題只要求估算?

              (2)根據例10,讓學生說一說乘法估算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說明求295的近似數的方法:還是保留整百的數,把百位數后面的尾數略去,但是尾數是95,已超過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數滿5,把百位數后面的尾數略去后,向百位進1,295的近似數是300。

              引導學生估算295×9的結果:用近似數300乘以9,得2700。強調2700是近似數,橫式里要寫“≈”。

              驗證估算結果與實際計算結果是否接近。指名算出295×9=2655,求出2655的近似數。2655十位上的數滿5,略去尾數,向百位進1,約等于2700。

              四、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一位數乘法的估算方法。

              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估算,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應注意什么?

              教師概括說明:乘數是一位數乘法的估算,只要把被乘數按照上面的方法求出的近似數,再和乘數相乘,注意橫式中要寫“≈”符號。

              試算“做一做”中的習題,訂正時重點提問估算的步驟。

              五、課堂練習。

              練習五第4題及第5題。

              六、課外作業。練習五第6、7、8題。

            【數學教案《估算》】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除法估算08-03

            《加減法的估算》的數學教案06-30

            《乘法估算》說課稿10-21

            《估算》教學反思07-08

            估算教學反思10-06

            數學估算教案02-28

            《估算》教學反思09-07

            《除法估算》的說課稿09-07

            《加法的估算》教案10-09

            乘法的估算教學反思10-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污污又黄又爽免费的网站| 美女黄色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图片 | 色七七在线观看|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无码麻豆|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日韩不卡一二区| 女同一区| 国产精品青青青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女性无套免费网站在线看|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 国内精品福利| 一级二级三级视频| 免费网站色|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成人午夜视屏|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 久久精品国产理论片| 麻豆国产96在线 | 日韩| 777爽死你无码免费看一二区| 看毛片的网址| av青青操|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99reav| 日韩国产成人在线| 一本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熟女一区二区aⅴ千叶宁真|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 国产一级视频免费看| 亚洲神马久久| blacked欧美极品一区|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乱码|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永久免费的av片在线电影网| 99成人精品视频|